一份外賣,從生產出來到喫進你的嘴裏,中間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39深呼吸團隊前往北京、上海、廣州的多家外賣餐飲店,以實地走訪加暗訪的形式,窺一斑見全豹,記錄中國億萬白領外賣餐食的實際生產、加工和配送情況。

本文爲“起底外賣”手記之一,暗訪地點:北京某鐵板燒店。

——————————

這是一個不足5平米的鐵板燒外賣小店。

隨着排隊等待的最後一位外賣小哥疾馳而去的背影,消失在路燈所照耀不到的黑暗路面上,我知道,短暫逃離油煙污染的放風時間到了……

摘下口罩,衝出小店時,身後不出意外地傳來老闆娘親切的囑咐:“妹子,歇一會吧。”

相較於老闆孃的主動關心和“看重”,沉默寡言的老闆則將自己對一個“學生妹子”的寬容和“指點”體現在更多的細節上——專門給我準備了一套新的工作服,並允許我戴上他們從來不戴的口罩而導致的說話悶聲悶氣、告訴我外賣單要用那些不新鮮的食材、當我因緊張和忙碌把手上的外賣單食材掉在地上後,老闆會寬容的道一聲:“沒事,交給我。”然後直接把食材撿起來放在鐵板上直接加工……

我知道,這樣的和諧和寬容都建立在他們對我所虛構的身份(一個正在備考的學生,想趁着有時間賺點零花錢,最多能幹倆月)認知上,一旦知道我真正的職業和目的,這一切都將瞬間破滅……

01 邂逅:柳暗花明的戲劇性

“來,我給你介紹一家活兒輕錢多的。”麻辣燙店老闆娘一邊帶路,一邊對我說。

萬萬沒想到,我苦苦尋找了一個星期的兼職體驗來得這麼措手不及。

一個月前,編輯老師往工作羣裏甩了一個文檔——《“起底外賣”三地聯動調查走訪選題執行草案》。而我,一個彼時進入醫療健康行業128天的年輕小記者,被要求進入有一定知名度的餐飲店兼職,主攻外賣製作流程環節中的衛生細節。

一番走訪面試後,知名餐飲店這條路被堵死,正有些絕望時,我在租住小區的附近發現一家麻辣燙店正在招收小時工,當即撥打了門上貼的聯繫電話,電話那頭的一個男聲告訴我,上午場的小時工已經找到,我可以擔任下午場的,我應下。

就這樣,然而,當我第二天下班後奔向麻辣燙,卻發生了上述的一幕:我被麻辣燙店大姐舉薦到了隔壁的鐵板燒店。

圖丨我的兼職地點海報

02 面試:“你穿得太乾淨了”

見到鐵板燒店老闆時,他正左手拿着串串,戴了白色棉麻手套的右手拿着工具,在黑色的鐵板上用力按壓,聽到麻辣燙店大姐的聲音後,他轉過頭,一邊雙手不停,一邊應聲,還一邊上下打量了我一番。

麻辣燙店大姐隨即向他和老闆娘說明瞭我的情況:一個正在備考的學生,想趁着有時間賺點零花錢,最多能幹倆月。

夫妻倆一邊忙碌着,一邊不時蹦出一句話,聽得出,他們很想讓我來。

“我們這裏活兒輕鬆,就是油煙大。”全身黑色着裝、戴着灰色絨布鴨舌帽、圍着圍裙,沒有戴口罩和手套的老闆娘說。

“你穿得太乾淨,要是來,換身舊衣服。”身穿工作服、頭戴貝雷帽的老闆對我說。

從接下來的體驗來看,這條當初被我鄙夷的建議着實有用,除了亂飛的油漬,從頭到腳的油煙味、燒烤味伴隨了我整整四天。

圖丨我在店內當兼職

沒要健康證,沒看身份證,沒問有沒有傳染病,我就這麼被錄用了,每天工作時間下午五點到十一點。

當然,對於他們這裏來說,也許上述那些都不重要——

說是店,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廚房,是從主打驢肉火燒的店鋪的左後方開闢出的一小間,大概5平米的樣子,裏面放滿了廚房用具:

左前方和左後方分別是擺了炸豆腐和鐵板燒食物所需調料、不同打包盒的儲物架子;順着左前方的架子往右看,一個簡陋的單煤氣竈,燃燒的火焰上面是一口裝着一半油的大鍋,用來炸臭豆腐、土豆條和蘑菇,下方立着三桶食用油;再往右就是佔用面積最大的鐵板,約莫1.5米長,轟轟作響的抽油煙機位於鐵板的正上方,若沒有它,我一定無法在小廚房裏待滿一個小時;與鐵板相隔僅兩個中等身材的人側身站立寬度的右後方是一個冰櫃,冷藏着鐵板燒的肉類食材。

圖丨後廚擁擠的工具

圖丨後廚擁擠的工具

小廚房開闢了兩個門,一個小門,在鐵板的右邊,通向驢肉火燒店內,一個雙開門,正對着鐵板,將外面的空氣與充滿油煙的空氣隔絕開。

03 幹活兒:“妹子,妹子,妹子”

正式上班的第一天,老闆娘遞給我一頂帽子和還未打開封袋的工作圍裙:“都是新的,一次也沒用過。”

戴上自備的口罩,還沒來得及洗手,我就投入到了燒烤小妹的工作中。老闆稱呼我“妹子”,帶着我在驢肉火燒店內的敞開式冷藏展櫃前認了一遍食材 。

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在聽到機器傳出“有新的訂單啦”之後迅速跑到小廚房撕掉小票,再按照外賣用戶的需求,一樣樣準確無誤地從冷藏展櫃裏拿出食材,放在一個個套了保鮮膜的託盤上,然後將小票和食材快速送到老闆手上,並大聲告知訂單的個性需求,比如:不要蔥,不要香菜,微辣等。

套了保鮮膜的託盤看起來毫無問題,其實每次用完,老闆娘都會拿一塊抹布擦,而那塊抹布也擔任着擦冰櫃的任務。

圖丨承擔多項清潔任務的抹布跟餐盤擺在一起

在教我辨認食材時,老闆向我透露了第一條內部信息:給外賣拿食材時,可優先選擇那些“不好看”的,也就是看起來有些蔫兒的,不那麼新鮮的。

驢肉火燒店內還有一個立式的四層冷藏展示櫃,放置着鐵板燒備用的蔬菜類食材,都是他們從市場購得,上午在家清洗後再串起來,主要有圓白菜、娃娃菜、土豆片、韭菜、金針菇、平菇、蘑菇、香菜等。

老闆的爸爸告訴我,上面兩層一般是昨日剩下的蔬菜,一旦敞開式冷藏展櫃上的蔬菜少了或者缺了,我需要立即補貨,補貨優先選擇上面兩層。

我仔細看了下,蔬菜確實有不太新鮮的,有點幹,有些葉子稍微泛黃,土豆片的顏色也因爲氧化加深了。爲了給到店顧客看到新鮮的蔬菜,這位叔叔有時會給幹一點的蔬菜上撒一些自來水。

肉類食材需要補貨時則由老闆從鐵板後方的冰櫃裏拿出,爲了儘快解凍,老闆一般會將疊加在一起的肉串在冰櫃上敲打,上櫃前還會拿到熱水管處衝幾個來回。

第一晚的訂單生意似乎特別的好,總能聽到老闆一次次地喚我,“妹子,妹子,妹子”。正常情況外賣單能達到30單,而那晚我下班時,11點,店裏還在接第39單。

整個晚上我幾乎沒有歇過,不是在冷櫃和小廚房之間來回跑,就是和老闆、老闆娘同時擠在小廚房裏,幫忙刷醬、打包,擦託盤。

04 心驚:“外賣,要快!”

接下來的三晚,店裏來了兩個學徒,人變多,我被禁止進入小廚房,店內生意還不錯,外賣生意卻普普通通。

接不到單子時,老闆總讓我歇着,我可以玩手機,也可以站在小廚房外,透過玻璃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還可以站在門外透透氣。

圖丨店內點餐及付費的顧客

鐵板燒溫度高,老闆戴着白色棉麻手套防止被燙傷,但有時他又需要脫下手套,打開冰櫃拿食材,也要在鐵板上做烤冷麪,赤手拿出兩塊冷麪,澆油、打雞蛋、翻面、抹醬、撒香菜和洋蔥。

洗不洗手,要不要帶一次性手套,戴口罩與否,在這裏顯得似乎沒有那麼重要。店內食客與我一樣,能看到這一切,但他們關心的只有能否在最快的時間內喫到食物。

店內食客需要自助選擇串串,他們大多會認真翻看食材的乾淨程度與新鮮度,可外賣食客就沒有這樣的機會。

圖丨半成品串串

有一次,接了一個點了數十種串串,每種都要2份的訂單,數量太多,託盤上壘得很高,在我快速走到小廚房門口時,不小心掉落了3串。老闆恰好看見,我頓時有些慌亂,想着趕緊拿去水龍頭處沖洗,沒想到,老闆反而安慰我:“沒事兒,拿給我。”

接下來的一幕是,從地板上撿起的串串被直接放在了鐵板上,整個過程,那樣的行雲流水、順理成章,這不禁讓還無法做到司空見慣的我有些愣神和心驚。

圖丨用於烹製鐵板燒的後廚

“外賣,要快!”老闆似乎預見到我的詫異和不解。

這樣的詫異還多次發生在工作中的閒聊中——

“兩天得換一次油。”

“營業執照不好辦,要經過食藥監局等部門的檢查,我們都沒有,還是借用這家店(驢肉火燒)的。他們本來也沒過食藥監局等部門那關,當初還是找關係纔拿到。”

“美團要求嚴格,要上傳證件,我們都沒有。所以只能在‘餓了麼’上接單。你說還有大衆點評?那你幫我試試唄。”

結果是,當我真的下載了大衆點評商家版,並用自己的手機號試着將老闆的鐵板燒店入駐後,平臺方工作人員曾來過電話表示可以提供相關幫助(無證入駐)。

雖然早就在各種媒體上瞭解到餐飲業觸目驚心的亂象,但爲期四天的兼職走訪見聞依然讓已經有心理準備的我,深深爲餐飲行業經營者對衛生和食品安全的視若無睹及麻木而心驚、觸動,特別是發現老闆和老闆娘也在喫這些食物並不以爲然時。

除了無力,我只能選擇逃離——珍愛健康,遠離外賣,從現在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