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儒家傳統的講法,對母親說「愛」就可以了,對父親還要加一個「敬」字。古人說「君子遠其子」,父子之間應該保持距離,這個距離就是「敬」。孝母只是愛母,孝父則是既愛且敬,所以孝父比孝母更難。


《禮記》:孝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須是有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不愛不為孝,父慈子孝,不過是愛的形式有所區別罷了。

慈祥和孝敬,都是因為深愛著對方才會如此。


這個問題問得好。

孝這個概念是古代統治階級為了社會安定以及解決養老問題發明出來的,你可以看看自然界或者原始社會,基本都是青壯年的個體的天下,老了就玩完,青壯年的地位要高於老年個體。其實這個概念的產生當時是有進步作用的。

然而不合理的地方就是讓人忽略各種客觀的事實,只追求順從自己的長輩,無論他們的對錯。並不是雙方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也不是一個合理的地位。愛這個概念就完全不一樣了。

順便黑一下&

我的理解是對父母的愛即孝。


在漢晉南北朝到唐初,士族是社會的統治核心,家規大於國法,強調個人對於家族意志的絕對服從,個人必須為家族謀取利益,孝入國法是帝王向士族的妥協,割肉挖肝卧冰之類的愚孝行為被廣為傳播,在此期間孝成為帶有宗教化的意識形態,包含了從國家法治到宗族治理和家庭儀式等各種內涵,今天的孝歷經了五四運動和共產主義的解構重釋,原有的宗教性質已經被消除。


這個很簡單,在觀念里愛這個詞並是不是必須的,就是你不愛一個人沒有任何問題,不會受到道德綁架。因為說到底你不愛喜歡你的異性或者同性其實很正常,但是倘若對老人說愛,那麼就上升不到道德層面。很簡單,你的老人照顧養育你,你理應對他們孝順。這就是問什麼不能說愛,其實就從不愛和不孝這兩個詞上面去分析就知道為什麼不能用愛了(個人觀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