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底附有花剌子模州和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的交通和住宿攻略。English tour advice is at the end of article.

接近零度的阴天,内部的车窗上已经结起了水滴。

车内的另一位乌兹别克大叔和我一起在Shared Taxi里等了近两个小时,又是因为太晚起床造成的后果。

 

实在是等不了这么久,就和大叔说我去巴扎里头逛逛,若车要走的话再拨个电话给我。

巴扎里头的大家也是受不了这样的天气而频频颤抖,昨天明明天气还很好的啊!今天就变这样了。

 

好不容易等到人数凑齐了,计程车总算要把我们载到乌兹别克西边第一座古城的所在州 - 花剌子模州。

而西边的第一座古城则是希瓦古城,过去丝路交易中,最著名的奴隶大城。

花剌子模(Xorasm)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搜寻,与当年成吉思汗为何停止向南方中国扩张而转向中亚及欧洲有非常大的关系。

 

沿途沙漠景致,也因为白雪皑皑而变得冲突。

晚上八点半左右,终于看见希瓦古城的城墙,夜晚的街灯照耀下,希瓦古城似乎陷入深沉的睡眠之中。

在布哈拉的家庭旅馆老板娘和我推荐,可以住在古城西门的家庭旅馆,很便宜也很舒服。

"Hey!You want to stay here?"

Shahboz,家庭旅馆中的儿子神采奕奕地问我。搭了八个小时的车,实在提不起精神,笑笑地抬头点头,就这样步入家庭旅馆。

 

隔日,享用了家庭旅馆附的美好早餐,随即步行到希瓦古城里去看看。

Kalta Minor Minaret & Muhammad Amin Khan Madrassah Kalta Minor Minaret Kalta Minor Minaret  

印入眼帘的就是希瓦古城的指标性建筑 - Kalta Minor,中文直译就是大塔的意思。

蛮惊讶的是,大塔旁的神学院已经成为了一间高级饭店。

犹太教的六芒星 瓷盘  

特别喜欢中亚地区,尤其是乌兹别克经人工创作的木盘和瓷盘,那些花纹感觉上都是有种特定的排序组合而成,但是乍看之下又觉得每种花纹都与众不同。

至于为何有大卫星,在犹太人大流散时期,就有一部份的犹太人从古以色列地区向东逃到了中亚和中国,因此有布哈拉犹太人的存在。

 

喜欢希瓦古城的一点是,这座古城至今还有居民在此生活,就生活在整座希瓦古城里。(正确来说应该是伊羌古城,原文音译为Ichon-Kala,Kala意谓碉堡。)

在尤其这种没有游客的淡季,更能轻松地贴近伊羌古城的人民。

Kalta Minor Minaret Kalta Minor Minaret  

Muhammad Amin Khan Madrassah Muhammad Amin Khan Madrassah Muhammad Amin Khan Madrassah  

走在伊羌古城的街头,因为淡季,所以路边的摊位少很多,相较之下,走在路上的几乎清一色当是当地居民。

从十月进入吉尔吉斯开始到现在,整个冬季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算是轻松的时候,好不容易可以从游牧季节到现在定居时期,很多庆典和节日都会集中在冬季举行,而婚礼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乌兹别克是农业社会,但是在冬季结婚的礼俗也是和中亚其他游牧民族国家相同。

在伊羌古城短短四天,就遇见了近三十队的新婚夫妻。

高塔下的新婚  墓地礼拜 新婚 新婚 亲戚朋友

 

蛮特殊的一点是,这些新婚夫妻通常都会从西门进入古城,后方会伴随著大批亲友,但多为年轻男女为主。

男方会带上她的男性亲戚和好友,女方则同样地会带上女性亲戚和好友,两批人马就会跟随在新婚夫妇后方,而前方都会固定有几位摄影师和照相手在帮忙摄影。

似乎变成一种巡礼的模式在进行,走到特定的陵墓前时,新郎新娘会停在陵墓前,新娘行三鞠躬礼,特别的是,新娘会将面纱微微举起,眼神朝下望视,同时进行鞠躬礼。

而新娘后方都会固定跟随著一名女性帮忙打理新娘,似乎随时会注意新娘的礼服和仪容;相对新郎看起来就特别轻松,沿途都会和好友打闹之类的。

 

而走到伊羌古城的中心位置时,街边的音乐CD店就会开始拨起音乐,而男性亲戚及好友就会开始在新婚夫妻前跳起热舞,似乎是种祝福。

对了,新娘将面纱举起而鞠躬是婚礼或是婚后生活对家中长辈都是不可或缺的仪式,其他的传统相较于台湾婚俗,女性的地位比台湾低许多...

之后就会再从西门出城,到城外的清真寺举行其他仪式。

不知所措的指标  

沿著不知所措的指标找到了旅游中心,中心里的店员Shahrizona很贴心地稍微讲解伊羌古城的地理位置和重点建筑,随后给了我一张希瓦和伊羌古城的地图。

Qorixona Complex Pakhlavan Mahmud Complex旁的游牧屋 Sayyid Alauddin Mausoleum 希瓦古城东门-Polvon Darvoza  

伊羌古城不大,如果给个两天,基本上就可以把伊羌古城给走遍。

在古城里丝毫感受不到过去称为奴隶之城的氛围,反倒觉得这里真是个适合人类群居的小城。食物便宜(特别指东门外的巴扎)、城市机能很足,到巴扎就可以找到去希瓦区任何地点的Minibus。

公厕免费(这点我觉得非常非常值得赞扬)也干净,整体古城虽然没有路牌,但是也不至于会迷路。住在古城里的人也不多,彼此也相认识。感觉就是个很温馨的小城区。

Islom Xoja Complex Islom Xoja Complex高塔 高塔入口  磁砖 高塔入口 

伫立在伊羌古城另外一个指标性的建筑物 - Islom Hoja Minor,塔下的妇人见到有人靠近,见到我就询问是不是想上塔。

"Photo,OK!"

看著我的相机,应该是知道我想上塔拍照。跟他砍了价之后就准备上塔。

Pakhlavan Mahmud Complex 希瓦古城一景 民宅

随著塔而旋转,回想起第一次爬塔是在吉尔吉斯的布拉娜塔,不过跟当时的塔比起来,这个尖塔更难征服。

在阴天的情况下,塔内的阶梯只用肉眼根本看不清楚,有一半的塔程都是摸黑爬上去的。

希瓦古城一景-Pakhlavan Mahmud Complex 希瓦古城一景-Bogbonli Mosque 希瓦古城一景  

终于爬上了顶端,一处不到两坪大的空间,周围有六个大窗口,隔著铁架即可取伊羌古城的景。

希瓦古城一景 希瓦古城一景-Pakhlavan Mahmud Complex 希瓦古城一景-Kalta Minor Minaret 希瓦古城一景-Pakhlavan Mahmud Complex 希瓦古城一景-Pakhlavan Mahmud Complex  

爬上塔顶后,整座伊羌古城就印入眼底。

城中唯一的圆顶,就是Pakhlavan Mahmud Mausoleum,而在城中的其他座塔,则是Juma Minor和Kalta Minor,其中Juma Minor是可以攀爬的。

希瓦古城一景-Kalta Minor Minaret 希瓦古城一景-Pakhlavan Mahmud Complex 希瓦古城一景 希瓦古城一景  

和在喀什生活时感受的氛围类似,四周都是土土黄黄的房子。

现在开始才觉得很傻,看到什么南疆暴动就会对去南疆有些迟疑。

真正和这里的历史比起来,死的人更多,玩得也更大。南疆的维吾尔人根本只是代罪羔羊,真正在背后搞鬼的,就是在电视上喊冤的强大组织。

我会提到维吾尔族人,不仅是因为触景生情,而是乌兹别克话和维吾尔话其实有百分60-80相通的。

在希瓦的家庭旅馆,爸爸告诉我,他去过新疆很多次,有时去乌鲁木齐,有时去喀什。我问他语言上有没有障碍?

"Uzbek,eta,Uigur.OKOK.",Shahboz之后才翻译他爸爸的整段话给我知道,他爸爸在新疆生活根本就被当作是维吾尔人,因为语言虽然有方言之差,但是大多数的字都是一样的。

再加上乌兹别克人本来就经过长年的种族融合,而他爸爸的长相其实和维吾尔人差不多。在新疆过的日子可算是没有障碍。

 

现在觉得之前在大陆的那两三个月,身边朋友不断在讲若要去南疆要小心,现在想起来,说这些话的人都是中国籍的。

并非要战或是要挺,若换做台湾人,可想见一定也是同样的结局。

只是我们连是非道理都还没有搞明白,就开始幻想会遇到多大的危险,不是太过头了吗?

我也曾是恐"惧"分子的一员, 可是后来接触了才反问自己,如果中国持续将移民灌注到台湾,使得台湾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我们能不生气吗?

如果不要拿中国为例,那就看看台湾本身的历史,包括我的家族,在18世纪渡海来台的时候,我们不也等于压榨了本岛真正台湾人的生存空间?

所以才会有汉人和原住民为土地而发动地方战争,最后历史也没有还给他们一个公道。

看看现在的原住民处境,当身边的朋友高喊台湾最自由的时候...

却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是最有种族歧视的一支民族,我们叫原住民"番仔",我们看到白种人就哈哈笑地抱大腿,看到东南亚人直接联想到劳工,看到那个男子蓄胡就说他是穆斯林,还可能是恐怖份子。

这一切不就早就上演,发生在新疆的汉族和维吾尔族的纷争,台湾早就发生过了。

可惜台湾只是纳凉地看别人在暴动,心里头直觉反应就是去那里很危险,现在先不去,等以后平稳点再去,但也从没有真正去为任何一个人或族群著想或发声。

等我们被"怎么样了",等我们的国旗被踏在脚下,被人唾弃的时候,才惊觉,我们已经变成别人的次等公民了。

 

世界维吾尔族领袖 - 热比娅,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才会站出来和全世界的维吾尔族人喊话。

新疆如此,西藏呢?不要说中国政府的胁迫好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呢?阿富汗呢?(关于阿富汗又是另外一件大事情了)

想起了忘记来源的一道经典词,当事情发生时,我没有站出来发声;当我发生事情时,却没有人站出来为我发声。

希瓦古城一景-Qutlug Murod Inoq Madrassah 希瓦古城民宅 希瓦古城一景-Shergozikhan Madrassah 希瓦古城一景 希瓦古城一景-Juma Mosque & Minor 希瓦古城一景-Pakhlavan Mahmud Complex  

就是因为这样,我喜欢把事情先搁在一旁。

等到我有空的时候,再把它拿出来好好地分辨是与非。虽然通常分不出绝对定义的好与坏,但至少能够更看清整个事件。

寒风吹得我拿著相机的手已经发红,难得露脸的夕阳照耀整座伊羌古城,纵使再美,还是决心赶快向下走。

石舖街道 古门 Muhammad Rakhimkhan Madrassah旁的巨型涡轮 街边木窗  

破旧民宅  

伊羌古城美不美,我会说不美。

但是伊羌古城带给你的想像后的韵味,会比撒马尔罕或是布哈拉来的多。

可能是城墙的关系,让整个西瓦的精华都被浓缩在伊羌古城里头,再加上整座古城有人民居住,更容易把游人的心神带回到丝路当年的盛景。

城墙  希瓦古城民宅 希瓦古城天际线 希瓦古城天际线 希瓦古城天际线 Kalta Minor Minaret 希瓦古城天际线 希瓦古城天际线 希瓦古城天际线 希瓦古城的两座巨塔

走到北门,循著Shahrizona的建议走上了城墙。

看看随夕阳西下的光线变化照耀著的伊羌古城。

或许古城内的民居还有些是没有经过翻新的,但我却觉得被翻新后,所谓的古城的美感就被破坏了。

幻想古城应该是老老旧旧的,突然有几幢房屋是新造的穿插其中,不协调感油然而生。

 

天际线一望过去,就无法注意到那些新造的建筑,就是一整片古城印象。

随著鸽子群起飞舞在天空中,独自游走在古城里的心又更加惆怅。

Islom Xoja Complex高塔 夕阳景  

在希瓦前前后后待了快一个礼拜,其实并不是因为希瓦古城的美让我长期的待在这里。

Nazakat的手心画符 Alibek B&B Guesthouse  

而是在这里住宿的这一家人让我感到很窝心。

一开始我想著只有10美金的住宿又附早餐,房间干净又卫生,在这里待上两三天应该会不错。

 

第二天早上,妈妈端著早餐上到二楼找我,妈妈总是笑嘻嘻地看著我,英文有限的她还是会想挤出一些话和我聊天,但不是那种硬要聊的那种无谓的谈话,而是真正去关心你是否有任何需要。

Shahboz,他们的儿子因为还小(17岁),在我眼里他还算是个小孩,每天晚上都会问我想不想看电影,每当他说出我不熟悉的电影名称,他都会很失望地说那换别片呢?似乎想找到可以和我共鸣的片子。不过说实在话,那些电影八成是俄罗斯出产的,并非世界有名。

他的姊姊和妹妹整天都会在家,两个人到处跑来跑去,有时帮忙整理家务和房务,姐姐忙的时候都在厨房,我在家的时候都是妹妹会主动跑过来看我在做什么。

他的爸爸就比较是典型的父亲,不多话但是不会严肃到让你和他有距离。

有天回家吃饭,无意间看到妹妹的手上好像有些图画,翻过掌心一看,画了太阳和月亮。

我问Shahboz这是什么意思,我在新娘的手上也都会看到这样的图腾。他说这没什么,向他们小孩子在玩就只是单纯玩耍,如果是结婚则代表祝福。

每天都是这样的打转,自己心中那份"两三天就要调单位"的心也渐渐沉淀下来。

 

每天晚上还会有些乌兹别克人到旅馆入住,乌兹别克人的友善不是只有在自己家,应该说是当他们见到外国人都会很热情地想要找话题聊天。

英文不好还会拼命用俄文,讲到你了解为止。

有时候没什么耐心,几句听不懂我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但至少在旅馆内遇到的都是知情达理的朋友,不会英文他们也会笑笑地点个头以示理解后,让我回到自己的步调做事。

说真的,如果出去玩又刚好心情不好,遇到人最好就直接用英文讲听不懂,要是说俄文又会开始俄文大轰炸...

 

至于有没有出门晃晃,当然有。

可以和大家分享如何去碉堡区,甚至是在碉堡过夜。不过个人因为错估情况而没有机会待在碉堡。

 

知道北方有个自治共和国,是乌兹别克境内唯一一个国中之国 - 卡拉卡尔帕克斯坦(Karakalpakstan)。

昨日的美国室友说他已经买好了火车票要到废船坟墓的咸海遗迹去看看,正好也有心前往,便和他两人分别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去。

咸海遗迹 咸海遗迹 抵达Muynak咸海遗迹  

"Everytime I go somewhere,there's always snowing."

带衰的德国室友真的是到哪里,雨或雪就到哪里。

果然很巧,全寝的人早上下楼刷牙都面对著窗外喊了一声FUCK!

希瓦今天早上竟然下起大雪,这个德国人也太乌鸦嘴了吧...

 

只好顶著雪出门到巴扎附近坐车,等到抵达努库斯也已经接近黄昏。

虽然贵为共和国的首府,不过努库斯的一切就好像在内蒙第一次见到额济纳旗街区的感觉一样,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好凄凉。

简简单单的几栋前苏联式公寓组成了火车站前街区,市区却远在一公里外,和政府机构连在一起。

拒绝了计程车司机的贪心,我选择从东边巴士站开始走路走到市区。

好不容易走到了努库斯的饭店,太阳也已经贴近地平线。

 

隔天,再换车到咸海遗迹的村落 - Muynak(木伊那克)。

Muynak街道 Muynak街道 Muynak街道  

下车的那一瞬间,我真的觉得好像有人对我泼了桶冰水。

刺骨的寒风猛烈地吹袭著街上的所有人,等到回希瓦才知道,那天的气温已经零下五度,加上风吹,体感温度可能可以到零下十度左右。

装备整个不够啊!手套和御寒袜都没有在身上,在木伊那克不到两小时就赶紧闪人了。

 

街道上也没有人烟,都三三两两的,似乎都在家中避寒。

咸海遗迹 咸海遗迹  

来到咸海遗迹,看看这些废弃的锈船。

今日下来的白雪落在原咸海海底的沙上,很难想像遗迹纪念碑的高台,过去不是高台,而是紧邻著咸海的海岸隔线。

人为破坏。咸海的水源来自贯穿中亚地区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为了在乌兹别克的土地上种植棉花,苏联将阿姆河分流到周边区域以提供棉花水源。

自此开始,咸海逐渐萎缩,从木伊那克是滨海小镇,到现在分为北咸海和南咸海,分别由乌兹别克和哈萨克管制。

而木伊那克的生命来源,水,逐渐消散后,村里的渔民找不到工作,而苏联时期所建起的鱼罐头工厂也就此宣告闭厂,整座木伊那克村就好像跟著废船一样,渐渐地落入海底。

而每年冬季吹起的盐风,则是变成木伊那克村民健康的威胁,让这个村子渐渐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钱可以迁出,也不想离开这个生存已久的家园。现在剩下的,都是不愿意离去或是没办法离开的村民,能工作的劳动人口都往南迁到了努库斯。整个村子才会如此了无声息。

咸海遗迹 咸海遗迹 咸海遗迹 咸海遗迹 咸海遗迹 咸海遗迹 咸海遗迹 咸海遗迹  

留在这里的锈船已经长达几十年,从本来的经济支柱,走到了海底变成无人看管的废船,直至今日又变成全村人的观光经济支柱。

过去的这一片大海蕴藏了多少丰富的生态资源,如今都一一地被赶往乌兹别克国土更西边的疆域。

能够调节气候的大海也逐渐失去功能,让冷冽的风从北方,吹起了海底剩下的盐份,冲到了木伊那克和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全境。

唯一直至现在的好处,就是乌兹别克生产的棉花可以为该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赔上的,只是别国人民对咸海的惋惜。

要向谁兴师问罪?当年分划水支流的苏联官员?这不就像现在要怪罪史达林因为当年随便笔下一挥,造成中亚国界支离破碎,进而造成种族冲突一样,没有任何意义吗?

要和谁道歉?木伊那克的人民?还是原咸海中,赖以咸海维生的各种鱼群?

过去的事情,过去时代的人们没有想办法解决,或是没有站出来为咸海发声,我们也回不到那里去,拿著咸海现在的照片告诉苏联,如果分流,咸海会死。

但如果没有分流,乌兹别克的人民就少了种植棉花的经济来源,在20世纪中期,只怕乌兹别克人民过得更苦,而没有现在的中亚最繁荣之国的盛景。

两者相权取其轻,就算是我们回到过去,我们还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这不是道理,却千古不变。

近年来咸海有些好消息,因为哈萨克政府的努力,北咸海(目前完全在哈萨克境内)已经成功地扶植回正常状态,目前处于成长状况,周边村庄已经可以回复渔业。

若是乌兹别克政府可以开始正视问题,说不定在未来几年,木伊那克可以回复渔业甚至航业,和哈萨克的滨海进行海上贸易也说不一定。

 

都说著要保护地球,珍惜环境。

但是我们每一天生活所用的日常用品,全部都是牺牲环境才有的产品。

说要抛弃现代文明生活而回到过去没有污染的世界,我想全世界没有多少人做得到。

就像台湾最近在高喊同性恋婚姻合法,那些反对者说要把同性恋铲除。

不过回头看看人类短短的历史,有多少历史伟人也都有同性恋倾向,如果这个历史上没有他们,这个地球现在会是什么模样也没有人说得清楚,这些反对者也不可能会存在。

有因有果,连锁反应下造成的复杂庞大的系统,已经没有人可以离开这些锁链(现在说到锁链,那个"烧毁"又要回到我的脑海了)所设下的范围。

就像没有一开始垫底的1,整串数字就不可能无止尽地延续下去。

司机 IMG_2141 (复制).JPG Muynak午餐 

在木伊那克简单解决了午餐,很便宜,重点是可以在市内避寒。

在原本的公车站找了个计程车司机,要赶快回努库斯不然回到希瓦又已经是大半夜了。

 

很酷的是,这个自治共和国里,人民都和日韩的人很像。

本来在公车上遇到好几个韩国人的我,已经开始在思考为什么中亚这么多老韩在这里工作。

先前在板上阅读到很多关于拉美精彩的黑道文章,提到很多老中和老韩。我就想,那我们老台又跑到哪去了?

 

不过后来和他们简单聊天,才知道他们是和哈萨克族血缘最相近的卡拉卡尔帕克族人,难怪和东干人还有日韩人长得这么像。

操的语言是钦察语系,不过和当年成吉思汗死后的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一说为金帐汗国)没有关系。

 

离开了木伊那克再度回到努库斯,经过一番折腾才回到希瓦。

又再度看到这一家人开心的笑容,感觉又再度回到了家。

 

终于收到了来自乌兹别克航空的信件,应该有机会把机票钱在塔什干拿回来,因此需要我出示当时购买机票的帐单。

若是退了机票,接下来的可能性只有一,就是前往被外界恶名相当严重的阿富汗。

 

*附注:

到希瓦除了伊羌古城以外,还有到过了阿姆河的卡拉卡尔帕克斯坦东境的碉堡区看一看。

最著名的就是Ayaz-kala,还有Ayaz lake。

据当地人表示,他们现在还是会说如果当年把七大碉堡的势力都集结成一,或许成吉思汗就不会进攻花剌子模。

非常省钱的前往方式如下:(以下都用美金显示价格,因为苏母的通货膨胀率太高,导致苏母价格每个月甚至每天都不一定,用稳定货币汇率显示会比较准。)

1.到希瓦北门,出了城门向右走,搭乘小巴前往Urgench(乌尔根奇)。票价换算美金应为0.7美元,耗时半小时。

2.到乌尔根奇,从下车处(应该会是某条马路的右侧)往左走,会看见乌尔根奇的巴扎就在前方。如果不是这个下车处,问人就会知道巴扎在哪。

3.找到Beruniy(贝鲁尼)的公车,票价为0.7美元,耗时近一小时。

4.到了贝鲁尼,若是在巴士站下车,问人怎么到去Buston的公车站就可以,这趟车的始发点在贝鲁尼的巴扎。票价为0.7美元,耗时为一-两小时。

5.到了Buston,因为没有车会去Ayaz-kala,可以选择搭便车(不过淡季车少,可能招不到),或是在公车站找计程车,价格约7美金(杀价后的价格,原价9美金),耗时半小时。

以上只需要花不到十美金就会到,和城内开价30-50美金差很多。这样走还可以到小村庄玩,其实不失为一个选择。

如果有遇到价差太多的,则表示被公车司机坑了。请向他们表明"所有人都是那个价格,为什么我不一样",这样他们就会知难而退了。

Ayaz-kala的价格是一晚40美金,附三餐。但是住宿并不是在碉堡内,而是碉堡外约200公尺的地方。

 

而到Muynak也有省钱方式,因为路程过远,直接包车从希瓦出发也是可以,当然,得付出高昂费用。

前往方式如下:

1.用同样方式到贝鲁尼。

2.在巴士站等前往Nukus(努库斯,一写为Nokis),公车来的时间很不稳定,票价约1.2美金;如果是搭计程车,可以杀价。原价是7美金,耗时三小时。

3.到努库斯应该已经下午或黄昏,若想赶路可以碰碰运气,到努库斯西方的巴士站转乘公车或计程车前往。本人则是选择待在努库斯一晚,努库斯唯一选择-Nukus Hotel,10美金一晚。推酒吧,啤酒只要o.6美金左右,餐点约从0.6美金到1.4美金。超值!

4.从西方巴士站搭乘公车到木伊那克(直达),票价2.9美金,耗时三小时(路况差会到四至五个小时)。

而另外一种前往方式,则是可以从乌尔根奇搭乘火车到Komgrad(康格拉特),再转计程车到木伊那克。

 

住宿点:

1.努库斯:Nukus Hotel,在政府机构组成的新街区内。附早餐。虽然柜台价格是写12美金。不过因为汇率差,真正付的金额换算下来只有10美金。

2.康格拉特:有疗养院可以住,8美金/晚。

3.木伊那克:Muynak Hotel,10美金/晚。在咸海遗迹的附近。附早餐。

 

*PS:

Except for Ichon-kala,there are many kalas in the north of Urgench.The most famous one is called Ayaz-kala.You could also stay there in yurts for accommodation.

(Story:Locals says if they put the troops in 7 kalas together,probably Gengiz Khan wouldn't want to have war with Empire Xorazm.)

If you're budgeted,here are the tips for going Ayaz-kala:(Because the high infration rate in Sum,the price will be indicated as US dollar.)

1.From Ichon-kala,go to the north gate and go right,you'll find minibuses heading to Urgench for US$0.7 and cost half an hour.

2.After getting off the minibus,go left to Bazaar.If you couldn't find,ask people about where the bazaar is.

3.At bazaar,you could find buses to Beruniy for US$0.7 and cost about an hour.

4.If you're dropped at bus station,ask where the bus going to Buston is.It should be at the bazaar.US$0.7 and cost around 1-2 hours.

5.There's no bus to go to Ayaz-kala.You could try taxis or hitch-hiking.Taxi would cost you US$8.5 but bargaining is possible.Cost half an hour.

With the comparison,the price offered by the taxidrivers in Khiva is way much expensive than if you take buses.(US$40-50 to less than US$10.)

Although it takes time,you could also visit the villages without missing them.

If you're charged for more price,you could tell them like"Why do I pay more than the locals?".They'll probably charge with the same price.

 

The price of accommodation for Ayaz-kala is US$40/per person with 3 meals.

Do not think you'll stay in the kala.Actually you'll stay in yurts away from the kala about 200 meters.

 

As to Muynak,you could also hire taxies to go Nukus or directly to Muynak with really high price.Here are the cheapest way to go:

1.Same way to go Beruniy.

2.In front of the bus station,you could wait for the bus to go Nukus.As there's no timetable for you to check,you could take shared taxi with others for US$7 and cost 3 hours.With bus,it will be US$1.2 and cost more than 3 hours.

3.When you get to Nukus,it'd be evening.You could go to the West bus station for taking buses to go Komgrad or Muynak or stay in Nukus for 1 night.I choose to stay in Nukus.

4.To go Muynak,the bus is US$2.9 and cost 3 hours(With bad weather or bad road condition,it'll cost 4-5 hours.)

 

Another way is to go Komgrad from Urgench by train.

 

Accommodation:

1.Nukus:Nukus Hotel,US$10 per night(dorm bed) with breakfast.Recommend to go to the bar downstairs.Beer for US$0.6 and meals for US$0.6-1.8.

2.Komgrad:Local sanitarium,US$8 per night.

3.Muynak:Muynak Hotel,US$10 per night with breakfast.It's just a corner around the memorial of Aral se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