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约40名花莲新社、立德两地噶玛兰族人及撒奇莱雅族代表,重回汉人登陆地乌石港祭祖。(记者张议晨摄)

2018-10-14 15:24

〔记者张议晨/宜兰报导〕1878年「加礼宛之役」,噶玛兰族、撒奇莱雅族结盟力抗清军惨遭镇压,今年是「加礼宛之役」140周年纪念,今2族约40名族人重回汉人登陆地头城乌石港祭祖,盼政府落实转型正义,让宜兰噶玛兰后裔也能恢复族籍。

兰阳平原为噶玛兰人原乡,1796年汉人从乌石港入兰开垦,多数族人被迫迁移到花、东一带,留在宜兰后裔几乎汉化,相关文化遗址留存不多。

1878年,迁居花莲的噶玛兰人联手撒奇莱雅人,在花莲奇莱平原结盟力抗清军却不敌,战后二族几近灭社,幸存者寄居于阿美族下,噶玛兰族人在丰滨的新社、立德建立部落,隐姓埋名过日。

今年为加礼宛之役140周年纪念,慈济大学助理教授潘朝成,今率新社、立德两部落约40名噶玛兰族人及撒奇莱雅族代表,重回汉人登陆地乌石港,身著传统服饰,冒细雨祭拜祖灵,宣读土地权利宣言,强调兰阳平原才是族人的故土。

「汉人的筚路蓝缕,却造成我们的颠沛流离!」潘朝成说,噶玛兰族人在汉人入兰开垦后,被迫南迁花莲,造成他们两百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昨重回乌石港,不仅是要强调汉人入兰对历史造成的影响,也是要纪念祖先遭受屠杀的苦难。

潘朝成指出,政府在推动转型正义,但不能忘记原住民的传统领域,他们希望政府落实历史正义,让宜兰噶玛兰族后裔,能像花东等地的噶玛兰族一样,恢复族籍登记还有平地原住民身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