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緯

                 說到台灣獨樹一幟的特色,或許「計程車」可以排行前十名。台灣的計程車,不只為一般民眾的交通工具,每個司機大哥更可以說是台灣政治的評論家?搭乘過台灣計程車的民眾都會發現,司機總有說不完的政治論點,套一句時下流行的,台灣計程車的風格「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無論如何,近年Uber的出現,使得台灣傳統計程車業者面臨諸多挑戰,或許這源自於台灣計程車業者素質參差不齊,消費者更懼怕搭乘到「地雷車」或是遇到惡質的司機透過「繞路」來賺取更多費用。2015年,交通部拋出將改革現行的計程車制度,直至今(2)日經過媒體的披露,相關細則逐漸明朗。個人認為計程車對於國人不只是個重要的交通工具,更可說是台灣觀光的重要門面及宣傳媒介,本篇文章將針對政府提出的相關計程車政策,進行解析並且認為應結合觀光政策提出具全面性的規劃。

台灣計程車  

(圖片來源:中央社)   

           據今(2)日新聞報導指出,交通部計畫推出多元化計程車方案,未來計程車將分為一般計程車與預約式計程車,透過顏色來進行區別。一般計程車仍維持黃色,預約式計程車的顏色不再限制,任何顏色都可選用,由自營的計程車駕駛或經營車隊的業者決定。此外,交通部推出的預約式計程車,其車頂不再有計程車的招牌,而是以放在車內,經由燈光方式顯示計程車的經營形式,所以從外觀上看起來象是一般私家車;車資計算方面將可彈性推「尖離峰差別費率」,車資費率最高可能比原先一般計程車多一倍,並且鼓勵計程車業者走向電子支付,使乘客預約車輛時便可事先刷卡付費,且預約式計程的車齡限制會較嚴格,目前預計不能超過7年。從上述媒體報導可以發現,政府當今對於台灣計程車相關政策的研擬,缺少宏觀的政策願景。不只無法有效解決現今計程車業者面臨Uber私家車的激烈競爭,外國觀光客當今可能遇到的困境亦無法解決。針對政府提出的相關政策,作者將依序提出些微修改,希望能從消費者的立場出發,為計程車政策注入不同的想法。

如何跟Uber競爭,成為政府及計程車司機苦思的對策

跟Uber宣戰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首先,作者認為針對計程車顏色將於未來解禁,是個不錯的出發點。或許彩色的計程車在灰沉沉的馬路上添加諸多色彩,然而,顏色區別的細項規範,個人認為或許可作為不同公司的辨識標準,一來透過不同顏色的計程車公司,經過政策試辦期後,可以獲得不同的評價(經由政府或是消費者團體評分?),不只有利於該公司的計程車業者及公司營運業績,同時給予消費者於路上的抉擇標準;二來可以清楚分辨該計程車屬於哪家計程車業者,各家計程車可以推出不同的服務及優惠,幫助消費者輕鬆選擇個人青睞的計程車業者。上述所提的評分標準,除了既有的司機優良駕駛證明,肇事率多寡、乘客投訴率等評比制度的建立,透過明確的汰舊換新制度,可以達到計程車司機及消費者雙贏的局面。

              其次,交通部對於顏色的分別,相關制度或許可以訂定較為嚴謹些,除了讓各業者自行選擇顏色外,是否將指定「特定顏色」為擁有第二、第三外語的個人司機業者,透過「起跳價」高於其他顏色的司機業者作為獎賞,不只讓外國觀光旅客能直接找到可以溝通的司機,更可以協助及增加外國旅客到台灣旅遊的方便性,對於台灣觀光產業及司機荷包可說是一舉數得的雙贏政策

               再者,針對政府提出關於計程車本體的車齡限制,個人認為車子的好與壞,應該歸類為司機於市場中額外的優勢才對。畢竟,計程車不像遊覽車載的乘客數與行應區域有其特殊,不用特別考慮車子性能是否前往山區或特定區段有其安全因數。另外,除了本身利用空閒時間「跑」計程車作為經濟來源的另一個選項外,其餘依靠計程車為主要經濟來源的運匠大哥,車齡限制可能進一步加深這些家庭的經濟負擔。

               從上所述,政府當今針對各項交通工具做政策研擬及修正時,應該從更廣泛的角度進行評估,如何有效的幫助該政策的主體及服務對象,為政府應當嚴謹思考的第一步。當然,期待台灣的計程車有一天也能成為旅遊書上的特別景點,成為觀光客必須打卡拍照的旅遊重點。

泰國路上計程車亦是繽紛色彩,但是沒有任何分別

泰國路上計程車   

 

參考資料:

〈中央社〉「小黃不再是唯一 5月鬆綁計程車顏色費率」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1025003-1.asp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