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唐詩宋詞之後的中國古典文學第三座高峯——元曲,在文壇上並沒有前兩者那樣大放光彩,其實只是現在的人們給予它的關注度並不高,比如在電視上經常看到與詩詞有關的綜藝,卻很少提到元曲。因此今天要說的,就是元曲四大家中,排在首位的關漢卿,他是元代的金牌編劇,他也是深入市井的民間藝術家。他的名聲比不過李白亦或者是納蘭性德,他就是當時的一粒銅豌豆。

  其實翻開史書,與關漢卿有關的各種記載都是支離破碎,他不是那些著名文人,有着完整身世,因爲他所出生的那個時代,是蒙古人當政時期,漢人的地位過於卑微,甚至都不屑載入史冊。也正是因爲這種嚴苛的種族階級制度,讓當時的人們生活在苦悶與消沉之中,常年不斷的戰事,讓人間滿是悲劇與離愁,所以這時候的文人言詞之間滿是悲憤,元雜劇就在這樣的社會中開始登場,再也不見往日詩詞的瀟灑。

  關於關漢卿的出生並沒有詳細記載,只知他生於金末年間,而他的家族都是行醫世家,其實在這之前,因爲他的出身所以也有幸在那個年代裏接受了教育,只可惜他也是生錯了年代的人,連年的戰事讓整個社會從來都沒有安定過,尤其是當元朝統一全國後,他出生以後就被編入了醫護,這種身份就讓他成爲了一個普通的下層人,家族往日行醫世家的榮光早已經不復存在。

  不過關漢卿的父親在當時也是一位有名的醫生,所以他也希望關漢卿能夠繼承家族事業,只不過他並沒有選擇去當一個醫者,相比較於行醫救人,他更喜歡在戲園子裏面唱戲寫本子。爲了謀生,也爲了能夠讓他的戲劇繼續發展下去,關漢卿去到了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城。他在那裏繼續從事着各種戲劇活動,有時候甚至還會親自參與到戲劇的表演中去,結識了不少當時的著名藝人。

  縱觀整個元代,這是一個文人落難的時代,大筆的才華在這個年代中毫無用處,他們都落難到了民間。不過正因爲文化走進了市井,關漢卿也喜歡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所以在他的戲劇中,運用的都是民間的語言,講述的也是窮苦人家的生活,記錄着整個元代黑暗的一面。同於以往那些心懷天下的文人墨客,他只是一個戲劇中真實的民間角色。除去了文人應有的優雅的一面,纔能夠創造出很多以前各個年代的文人都看不到的東西。

  關漢卿之所以能夠在元代文學中排在首位,就是因爲他是那個時代的叛逆者。就如同他《不伏老》中所寫的一樣:“響噹噹一粒銅豌豆”,他是元代文人中有個性,也最特立獨行的一個人,因爲他的這份獨特,從《西廂記》到《竇娥冤》都是在反抗這個社會,在他的戲劇中,他敢罵天罵地,實則是在罵當時的統治者。而且他還有着人文關懷的精神,他的戲曲中也不乏各種形象的風塵女子,這些女子都聰慧美麗,而且一直在與社會抗爭,追逐自由,他戲曲中所塑造出來的這些女子形象,都足夠惹人憐愛和尊敬。

  關漢卿的一生所寫的元雜劇有67部之多,而他的這些戲劇,每一齣戲寫的都是當時百姓心中的不滿,他不怕得罪蒙古官員,因爲他心中所懷的是那些窮苦百姓。一個源於市井煙火氣中的藝術家,他在這個時代中放掉了文人的自憐,做了一位元朝最傑出的金牌編劇。

  作者:青樓詩社

  轉載請註明

  喜歡詩詞文化的朋友,歡迎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