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唐诗宋词之后的中国古典文学第三座高峰——元曲,在文坛上并没有前两者那样大放光彩,其实只是现在的人们给予它的关注度并不高,比如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与诗词有关的综艺,却很少提到元曲。因此今天要说的,就是元曲四大家中,排在首位的关汉卿,他是元代的金牌编剧,他也是深入市井的民间艺术家。他的名声比不过李白亦或者是纳兰性德,他就是当时的一粒铜豌豆。

  其实翻开史书,与关汉卿有关的各种记载都是支离破碎,他不是那些著名文人,有着完整身世,因为他所出生的那个时代,是蒙古人当政时期,汉人的地位过于卑微,甚至都不屑载入史册。也正是因为这种严苛的种族阶级制度,让当时的人们生活在苦闷与消沉之中,常年不断的战事,让人间满是悲剧与离愁,所以这时候的文人言词之间满是悲愤,元杂剧就在这样的社会中开始登场,再也不见往日诗词的潇洒。

  关于关汉卿的出生并没有详细记载,只知他生于金末年间,而他的家族都是行医世家,其实在这之前,因为他的出身所以也有幸在那个年代里接受了教育,只可惜他也是生错了年代的人,连年的战事让整个社会从来都没有安定过,尤其是当元朝统一全国后,他出生以后就被编入了医护,这种身份就让他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下层人,家族往日行医世家的荣光早已经不复存在。

  不过关汉卿的父亲在当时也是一位有名的医生,所以他也希望关汉卿能够继承家族事业,只不过他并没有选择去当一个医者,相比较于行医救人,他更喜欢在戏园子里面唱戏写本子。为了谋生,也为了能够让他的戏剧继续发展下去,关汉卿去到了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他在那里继续从事着各种戏剧活动,有时候甚至还会亲自参与到戏剧的表演中去,结识了不少当时的著名艺人。

  纵观整个元代,这是一个文人落难的时代,大笔的才华在这个年代中毫无用处,他们都落难到了民间。不过正因为文化走进了市井,关汉卿也喜欢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所以在他的戏剧中,运用的都是民间的语言,讲述的也是穷苦人家的生活,记录着整个元代黑暗的一面。同于以往那些心怀天下的文人墨客,他只是一个戏剧中真实的民间角色。除去了文人应有的优雅的一面,才能够创造出很多以前各个年代的文人都看不到的东西。

  关汉卿之所以能够在元代文学中排在首位,就是因为他是那个时代的叛逆者。就如同他《不伏老》中所写的一样:“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是元代文人中有个性,也最特立独行的一个人,因为他的这份独特,从《西厢记》到《窦娥冤》都是在反抗这个社会,在他的戏剧中,他敢骂天骂地,实则是在骂当时的统治者。而且他还有着人文关怀的精神,他的戏曲中也不乏各种形象的风尘女子,这些女子都聪慧美丽,而且一直在与社会抗争,追逐自由,他戏曲中所塑造出来的这些女子形象,都足够惹人怜爱和尊敬。

  关汉卿的一生所写的元杂剧有67部之多,而他的这些戏剧,每一出戏写的都是当时百姓心中的不满,他不怕得罪蒙古官员,因为他心中所怀的是那些穷苦百姓。一个源于市井烟火气中的艺术家,他在这个时代中放掉了文人的自怜,做了一位元朝最杰出的金牌编剧。

  作者:青楼诗社

  转载请注明

  喜欢诗词文化的朋友,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