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注意早睡早起,注意保暖,晚上多泡腳,普通熱水就行,條件允許加點艾葉,冬季也可以艾灸神闕關元腎俞。


手腳冰涼一般氣血不足


南北方治法不一樣。

手腳冰涼從中醫角度簡單點講是脾虛胃弱,陽氣不能顧到。

治療上最簡單的辦法是強身健體,多喫應季熱乎乎的食物,少喫寒涼的食物,晚上熱水泡腳。食療或喫中藥需要辯證施治。


四逆散,金匱腎氣丸,還是要辯證用藥


經常長期的手腳冰涼,可以稱為「冷寒症」。中醫理論認為這是氣虛、氣滯、陽氣不足的反應。女性在經期、孕期和產期等特殊生理時期,由於體虛,更容易引起手足冰冷。如果不及時加以預防,會導致精神不佳、身體畏寒的反應,嚴重的還可引起下肢的靜脈曲張。

中醫上一般怎樣辨彆氣血不足呢?

氣血虛弱的鑒別診斷:

  1、氣血失和:氣血失和是氣血失調的主要臨牀癥狀之一,氣血失調,是指氣或血的虧損和各自的生理功能異常,以及氣血之間互根互用的關係失調等病理變化。

  2、陰陽氣血失衡:陰陽氣血失衡:正常狀態下,人體的陰陽是相互補充、協調、制約的,一旦出現一些不足或有餘,人體往往會自己進行調節以達到平衡,但如果這種失衡不能被機體及時調整,代償的功能未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人就會出現各種病症。通常直接導致的就是女性的亞健康狀態,更嚴重的會出現早衰、疾病等危險的徵兆。

  3、氣機失調證:是指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常所引起的病證。此中又有「氣滯證」、「氣逆證」、「氣陷證」、「氣閉證」、「氣脫證」的不同類型。

  4、氣血凝滯:氣血凝滯是指血液循行體內,營養周身。如有虧乏、凝滯、妄行均為病症。應該怎麼治療氣血不足呢?

人之所有者,氣與血耳。氣是衛氣,血是營血加氧後的榮血,榮血具有功能性,榮血是動脈中赤色之血,營血是靜脈黑色之血。血流淌在血管經脈之中,氣流溢在膜片之上絡脈之中,榮血營血和衛氣各行其道,形成人體內宏觀和微觀的兩套新陳代謝體系。這兩套代謝體系的正常運行保障了人體再生機能和對外做功的生理機能,使人形神俱安,延壽存命。

氣與血是人體的後天之本,它們異名同源,都產於陽明胃腸,天之六氣,地之五味及上善之水共入於胃,經在胃中酸解,小腸中酶解,大腸中菌解,細化為水谷之精微。水谷之精微被大腸壁靜脈吸收成為營血,營血經心臟泵入肺加氧後成為榮血,榮血甴心臟經動脈分配全身,送去營養和水分。水谷之精微被天之六氣(氮氣)攜帶出大腸外就成了衛氣,衛氣蓄積在三焦之中(腹腔之中),達到一定壓力就進入沖脈,由沖脈配送衛氣至體內各處,送去營養和溫度。補充氣血最基夲的方法是不傷胃腸保證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中醫中叫保胃氣,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飲食有節八分飽,氣味合服,天之氣,地之味,上善之水缺一不可,多種食材搭配,營養均衡,才能補精益氣。

所以用藥補氣血是錯誤的,毒藥是用來糾偏攻邪的。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