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服了禁軍這頭最具威脅性的怪獸之後,另一頭怪獸,也是長久性的隱患——地方節度使也成為趙匡胤與趙普的削弱、打擊目標。

節度使開始設立於唐睿宗景雲年間,但是節度使真正掌握大權,形成氣候,成為一種政治制度,並最終形成一種政治上的毒瘤,則是在唐玄宗執政期間,尤其是宰相李林甫執政的19年間。李林甫任用胡人為帥,縱容邊疆節度使養成自己的軍中獨立王國,最終釀成安史之亂的大禍。

以節度使為首的地方軍政利益集團一旦形成,雖然還需要中央的支持,但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發展的動能與慣性。中央政府,面對這個威脅,雖然也有抑制和打壓其勢力的願望,但是需要依仗他們的勢力去平息叛亂,一時之間「按下葫蘆浮起瓢」。從安史之亂到之後100多年裡,中央政府與地方藩鎮之間的這種格局一直持續著,誰也滅不了誰,誰都需要對方(藩鎮需要中央提供合法性,中央需要藩鎮出力幹活),直到朱全忠這麼一個趁著黃巢之亂佔有十個藩鎮的超級勢力出現,最終滅了唐朝。

朱溫的出現也不容易,是他個人才能與時勢的結合

針對藩鎮的禍患,當時的有識之士並不是沒有看到它的害處,也想將其解決,只是有心無力罷了。唐憲宗元和年間,朝廷平息地方節度使叛亂,雖然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也是以忠於朝廷的藩鎮攻擊叛亂的藩鎮。之後,橫海軍節度烏重胤上書要求削弱節度使的權力,罷免各州鎮將,將地方大權交給刺史,以解決藩鎮問題,並率先做了模範,在橫海軍試行。唐憲宗雖然下詔褒獎他的忠心勉勵他執行,同時下發各地要求實行,但這只是烏重胤個人的一種高風亮節,其他地方節度使都是陽奉陰違,「先執行著看看」,等唐憲宗突然暴斃,河朔復叛,一切又都恢復了原樣。

到後來,藩鎮之間互相勾連,形成一種利益同盟,這種關係一時之間誰也無力獨自破解。對這種畸形的關係,宋太宗趙光義曾經回憶說:「前代武臣,難為防制,苟欲移徙,必先發兵備御,然後降詔。若恩澤姑息,稍似未遍,則四方藩鎮,如羣犬交吠。」

對這種局面,後人簡直難以想像

到五代時期,隨著中央政權一次次輪替,各個政權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在加強中央集權的路上,做出了努力。這些努力主要有:

①禁軍與藩鎮軍隊互相對調,禁軍進駐地方,藩鎮軍隊屯駐外地,在某一地區形成一種犬牙交錯、互不統屬的狀況,而同一支軍隊則分為多個部分分駐各地。

②節度使的互相調動。為防止這些人在一個地方長期掌握軍權形成勢力,各鎮節度使頻繁調動,長則四、五年,一般一、二年,短則數月就要對他們進行移動。

③分割藩鎮的地盤,建立支郡「直屬京」。昭義、護國、魏博、宣武等著名的大鎮都被分割為幾個小鎮,有效削弱了其勢力。

④在各個節度使的轄區,選擇驍勇善戰的兵士進入禁軍。此舉相當於公開告訴藩鎮,你們的兵員素質已經不如中央,不要再生叛逆之心了。這個措施在周世宗時期曾經實行過,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應,趙匡胤即位後重新執行,有效的打擊了地方節度使的信心。

⑤拆除地方城防工事,唐莊宗同光2年曾經實行過。

⑥在地方行政方面,限制地方節度使舉薦州縣官的人數,對節度使主要幕僚的權力也作了限制。節度使的幕僚可謂節度使的重要助手,對幕僚進行限制,可以說有效限制了他們爪牙。

⑦徵收兩稅,收回財權。

(以上內容來源於張其凡《趙普評傳》)

到後來,雖然地方藩鎮對中央的影響力已大為降低,已無力獨自力抗中央,但是仍然保有很大的權力。他們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橫行霸道,人們生活困苦不堪。

2

現在,碰見了趙匡胤和趙普這樣的人,徹底解決藩鎮問題已經被提上了日程。從此,在中國大地上肆虐了200年之久的禍害被徹底塞進了一個鐵籠子裏。

趙普的措施實際上也很簡單: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當時的有識之士都說這是烏重胤政策的翻版,但趙普的政策更為徹底、激進。

削奪其權,主要是通過各種方法,收回節度使對地方(一個節度使通常管轄幾個州十幾個縣)的行政權、司法權。建隆4年(963年),朝廷下詔將節度使駐紮州以外的支郡收歸朝廷直屬,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員管理行政事務,這些人直接向皇帝奏事,不再受節度使管轄;為防止這些人專權,又設立通判一職,重要文書必須知州、通判連署,才能生效,以收互相牽制之效。司法權的改革則是廢除原來節度使在各地設立的馬步都虞候和判官,將死刑判決權收歸中央;原來節度使委派的負責地方治安的鎮將則被中央委派的縣尉取代。制其錢穀,主要是通過設立轉運使將各州的地方稅收向中央集中。奪其精兵,則是將地方軍隊中的精兵全部集中到禁軍之中。從此之後,地方節度使再也無法形成對中央的威脅,藩鎮問題終於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當然,這個問題的解決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推行過程中趙普也運用了各種策略、技巧。通常,他會找一個特殊的時間,一個節度使中的典型,然後委派一羣中央級的高官到節度使的轄區進行重點工作,規範稅收、規範刑獄、規範治安管理,等事務理順之後,他們才重新回到中央,令節度使有苦難言。

在做些事的時候,趙匡胤、趙普始終佔據著主動,也並非一味地「削奪」。宋軍的軍事行動頗為順利,湖南、荊南、川蜀、南漢相繼被平定,中央的威權越來越強,地方節度使越來越無法抗衡,這是雙方最大的心理基礎;而且,趙匡胤為人大度,頗有親和力,在削奪節度使權利的時候,往往會在其他方面做出補償(主要是擴大經濟利益),進行各種安撫,所以眾人即便權勢被削,但富貴可保,所以也沒那麼大的怨氣。

個人威望有多大,就做多大的事情,趙匡胤、趙普之所以敢這麼幹,很大原因是他們一直在勝利,威望持續在增長

可笑的是,趙普後來被罷相之後,趙匡胤專門為這些權勢被削奪的人設宴,將過往「對不起兄弟們」的舉措都推到趙普頭上。這從一個側面反映趙普在這件事中的作用。


1.本文為《趙普:救時宰相是怎麼煉成的》第12篇。

2.本文全目錄為:

履霜:即將推出《趙普:救時宰相是怎麼煉成的》?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3.趙普身上可學習的地方可謂多矣,在系列文章的最後做了一門課程——《趙普工作法》,共分7小節,主要講述楊的一些工作思維和工作方法,有興趣者可移步一觀。(千聊搜「履霜」即可,在系列課程中。)

4.迄今為止,已先後研究過多名歷史人物(主要有安祿山、司馬懿、張璁、楊永泰、郭嘉、楊宇霆等)的性情、思維與策略等情況,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觀:

履霜:履霜重點文章及課程集合(20181212)?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