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a-Very-funny-coincidence  

由于318学运还在进行,所以目前比较少检讨与批评的文章出现,因为可能会造成士气低落甚或分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对于运动期间新媒体运用一事,感到无比焦虑。

新媒体(像是FB、微博、Twitter、PTT)确实在近年来新一代社会运动中,成为重要的集结发布工具,像是大埔案、洪仲丘事件、反核四,到现在的318学运。但是对于新媒体的规范,似乎仍未建立与落实。

这篇文章主要在思考:当许多未经或是以假乱真的影像,被四处广为转发分享时,我们是否也同时掉入我们所批评的陷阱?即:当人民愤怒要新闻台和平面媒体,为他们捏造事实,或是断章取义造成偏颇报导负责时,谁又为网路捏造的消息或是散布不实消息负责呢?

从之前的便当文,到似是而非的国民年金文章在网路上疯狂流传,我已经开始无法信任自己眼见的资讯。事实上,我们所生存的世代,已非一个眼见为凭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具备前所未有搜寻查证、多方比对能力的时代。

photoshop以及各种修图软体的盛行,我们早就知道许多美女自拍照不可信。但对于那些看似客观的政治宣传影像呢?照片的不可信,不一定来自修很大,也可以来自借位,或是文字叙述给照片一个全然不同的情境(context),混淆阅听者的认知与解读。

来看看以下最近几个被热门转发的照片:

oOHjEj4  

这张极具戏剧性和震撼力的照片,被许多转发者解释为:警察从人民身上「踩过」。但事实是,从影片看来,警察是在「跨过」民众准备把人抬走 (点这里看新闻来源)。后来图中警方没带识别徽章一事也被澄清了(点这里

你可能会说,不管警察到底是踩人还是跨过人,总之这次的强制撤离就是有警察打人,造成人民受伤。没错,我解释这张照片,不是因为我认同警察打人,我也反对执法过当造成的伤害。但是这是两件事。当我们批评媒体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或是他们看图编故事误导民众时,不去查证或是澄清我们分享转帖影像中的事实,我们不也变成我们口中不耻的那些人?

另外以下这张也广为流传,转发标题主要为医生急救伤者也被打

d559219  

今天医生施景中出来澄清为误传,事实上医生在救人过程中并没有被攻击,该名医生是因为参加抗议活动而受的伤(点这里看新闻来源)。你可能会说,反正这位医生就是有被打啊?有差吗?有,差很多。因为角色的不同,阅听者的诠释也不同。


之前也看到另一个被转发的耸动影像

1011078_235729889947754_1211426038_n  

后来台湾聚合发集团也发声明澄清子虚乌有 (按这里看新闻来源)

 

今天又看到有人转发这个看似理想的画面:德国警察拿下头盔倒戈支持Occupy Movement的抗议者,而非对立于人民

10014704_776463765698278_373169571_n  

我第一眼看到,大为惊讶,想说难得看到警察可以选择加入抗议民众的。后来我上网去查,发现负责这次抗争的警察事实上并没有加入抗议,他们本来就被允许在和平的抗议下可以把帽子拿下,而且这个镜头,是警察们依其职责在「护送(escort)」抗议民众入场,而非「加入(join)」抗议民众:(请见这条FB下的留言)

我澄清这些影像原本的情境与事实,可能会被攻击我模糊目前学运的焦点。但即便如此,我真心想要提醒的是:当我们在要求真相的同时,却选择忽视转发影像的部分事实,真相其实早已被我们掩盖了一半。这和我们批评的传统媒体为了煽动人心,要我们去相信他们所相信的真实,而操弄影像有何不同?尤其这次社会运动主导者是学生,透过将事情的正反两面都讨论呈现来追求真相,不正是学生独立批判思考的重要训练吗?如果我们当学生的,在写一篇文章时,不去考虑有什么样的立场可以推翻自己的论点,来加深论点的发展,而是把自己的论点都写好,再去找文献佐证,这样的文章可能有暂时的影响力,但不见得是一篇成熟深刻能够说服人的文章。

影像的传达往往是最直接的,若是身为新媒体世代的我们,不好好监督散布不实消息这件事,对自己、他人甚至整个的社会都可能会造成伤害。透过断章取义,知道有误不澄清,或是张冠李戴影像的情境,甚或捏造事实,很容易激发我们期望中阅听者接收影像的情绪。但是,如果我们要往更理性民主的沟通方向前进,我们必须要缜密思考,在诉诸情绪之外,也试著用合乎逻辑的方式来说服和我们想法不同的人,或至少是建立在忠实解读影像的基础之上。造谣很容易,效果也很大,但要挽救一个谣言下的真实很难。光是当我们在FB分享一个最后被证实并非事实的文章影像时,我们有多少人会用同样的篇幅在之后还给它一个公道。就像是平面新闻媒体,当他们就报导不实而道歉时,常常版面很小,或是在不起眼的地方,这样如何还给受害人一个公道呢?

我看好新媒体时代对于未来社会运动的发展,但我们一定要谨慎使用。因为和憎恨语言(hate speech)一样,每当你说一次,那些被污辱的对象就被伤害一次。我们转发影像也是一样,透过断章取义攻击影像中的主角或是所属的族群时,他们也会被伤害。就像是那张照片中的警察,分明是跨过而非踩过民众,可能会在这张照片被不断转发又不还给他清白时,在路上被不知名民众讨厌,或在影像情境遭到篡改下,他的形象与名誉受到不可逆的伤害。我期许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公民,能够比主流媒体更有责任感,即便网路的匿名性让我们有更自由的发言权,但请让我们一起自律,负起新媒体传播资讯的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