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的國家,既有超過十億的漢族,也有不足萬人的珞巴族、赫哲族、塔塔爾族、獨龍族和鄂倫春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習俗,今天我們來聊聊苗族,這是一個歷史悠久又多災多難的民族。

根據相關歷史記載,苗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浩瀚的遷涉史,苗家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與炎黃兩帝同期的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

據最新的人口普查,苗族現有人口9426007人,是我國第五大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我國的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重慶、雲南、廣西、海南等山區。其中又以貴州、湖南、渝東南最為集中,他們都是以寨子為單位羣居,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

在數以萬計的苗寨中,位於貴州的千戶苗寨無一是最有名的一個,它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最完整的地方,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而成,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之地。

寨子依山而建,高低錯落著很多穿鬥式歇山頂結構的吊腳樓,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廟計。底層用於存放生產工具、關養家禽與牲畜、儲存肥料或用作廁所。第二層用作客廳、堂屋、臥室和廚房,堂屋外側建有獨特的「美人靠」,苗語稱「階息」,主要用於乘涼、刺繡和休息,是苗族建築的一大特色。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擁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苗族建築、服飾、銀飾、語言、飲食、傳統習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較好。西江苗族過去穿長袍,包頭巾頭帕,顏色都是黑色的,故稱「黑苗」,也稱「長裙苗」。

這裡每年十一月都會舉辦隆重的苗年節,與漢族的春節一樣,大家身著盛裝,聚在一起慶祝豐收,殺年豬、打餈粑、鬥牛、抓魚、踩銅鼓……

同時他們也會用最熱情的方式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其中十二道攔門酒最為有名,這是千戶苗寨的一種古老習俗,是苗寨最為盛行和最有特色的一種迎賓方式。苗家每逢盛大節日或娶親嫁女,親戚朋友都要上門送禮賀喜。好客的主人和賢惠大方的親朋戚友,總是要把喜事辦得體面熱鬧,同時也算是借個良好的機會展示自己的富有,宴請廣大朋友。

在嘎歌古道,還可以聽到最古老、最原始、最純正的苗家古歌,雖然我們聽不懂,但卻能從悠揚的歌聲中感受到苗族文化的厚重和悠久。

在這裡,我們還可以看到青年男女遊方,遊方舊稱「搖馬郎」,據苗族博物館的文獻記載「……吹笙間以山歌,木葉兩相色引於深溝密菁,促膝私語,謂之『搖阿妹』,又謂『搖馬郎』」。苗族人民為了青年男女交往,每一個苗寨都有供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叫「遊方坡」,或「遊方坪」。節日一到,母親為女兒做花衣,父親存錢打首飾,把女兒打扮起來去有方。

到苗寨作客,長桌宴和高山流水是一定要體驗的,當一羣苗家阿妹來到身邊敬酒的時候,首先會有一個人端著酒碗親自給你喂在嘴邊,然後其它的人則會拿著酒壺向斜後上方次遞排列,一個高過一個,碗中倒出美酒像小瀑布羣樣一疊一疊接連流進客人嘴中。這種敬酒方式,當地人稱為「高山流水」,意為情深意長。敬酒的小妹為了更好的倒酒,還嫌「山」不夠高、「水」不夠長、「情」不夠深,她們會踩在椅子板凳上,增加「山」的高度、延展「水」的長度。高山 「瀑水」酒長流,輪番品嘗盡歡樂!酒是當地自釀的米酒,度數並不高,能喝者自然喝到盡興,不能喝者則點到為止,皆大歡喜。真可謂:「高山流水」,情深意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