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我們的社會文明,這是一個複雜而系統的工程。要想成功提升一個社會的社會文明,單靠群眾運動、政府推動是徒勞無功的。因為要提升一個社會的社會文明程度,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社會文明?社會文明程度高低的決定因素和衡量標準是什麼?在實踐中如何有效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只有先從理論上弄清楚這些問題的實質,才能在實踐中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開展相應的工作。

一個社會的社會文明程度,是與物質文明程度相對的概念,它的實質指的是一個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道德水平越高,社會文明程度就越高。反之,道德水平越低,社會文明程度就越低。社會文明程度與民眾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關係,但二者沒有必然聯繫。民眾的受教育程度高並不能說明社會文明程度一定高。因為教育程度與學習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有關,是外在的。而社會文明程度與道德水平有關,直接關係到人的內心,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天理良心。天理良心越多,道德水平就越高,天理良心越少,道德水平就越低。在現實中,受教育程度與內心中天理良心的多少,顯然沒有必然關係。

一個社會的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決定於公民的道德水平。公民道德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其內心中天理良心的多少。因此,要想提升一個社會的社會文明程度,必須從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入手。而要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就應當對全體社會公民進行良心教育。

說到良心教育,不得不提一句老話:公道自在人心。什麼是良心?良心就是善良的心。扶危濟困、見義勇為、樂善好施、捨己為人、做好事不留名,這些行為體現的都是善良之心。善心人人皆有,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要說哪個人一點善良之心都沒有,這樣的人根本不存在。從古至今,從未有過這樣的人。善良的心就是公道之心,因為善心總是喜歡公平,對所有人一視同仁。見到弱者就有同情憐憫幫助之心,見到惡人惡行就有替天行道之心。

儘管良心人人都有,但是由於社會生活的複雜性,人們在從事物質生產的過程中,在與人合作的過程中,由於名利慾望的誘惑、對個人得失的執著,往往會做一些昧良心的事情。人為地抹殺、壓制自己的良心,而把名利慾望放在首位。這就形成了社會生活中的種種惡行。

人與人之間是相互比較,相互影響的。當一個人幹了昧良心的事情,並且因此獲得了名利地位,滿足了個人慾望時,他周圍的人就會照搬、模仿,也去干一些昧良心的事情,以此達到個人目的。當我們不把良心作為社會文明程度的評價因素,只是把名利地位貧富作為社會文明進步的衡量標準時,無形中等於在鼓勵人們通過做一些昧良心的事情發家致富,獲得名利。由於良心在暗處,無形無相,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用心感覺到,而名利地位這些東西是外在的,直觀的,容易看見的。所以,我們很容易忽視良心,而只看到物質成果。這樣的社會價值評價體系就給那些昧著良心爭奪名利的人,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後門。而對於廣大的樸實善良的民眾,則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這種忽視良心,不問物質成果來源的評價方式,是造成社會道德水平滑坡的重要原因。俗話說:惡人先告狀。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善良的民眾看到這樣片面的評價體系,只會選擇隱忍。而當忍無可忍之時,就會出現大量不可理解的衝動行為,對社會造成危害。

不可否認,今天的社會物質文明程度的進步,是廣大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億萬民眾勤懇工作,踏實奮鬥的結果。但是,今天的社會物質文明成果中,有一部分是犧牲良心甚至是昧著良心換來的。儘管這部分成果在總的社會進步成果中僅佔有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它的惡劣影響是絕不可以忽視的。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我們要想有效地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提升社會的總體道德水平,首先要建立起科學的價值評價體系,在評價一個人、一項成就的時候,要把是否昧著良心考慮進去。只有這樣,評價的結果才能使人信服,才能推動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才能提升社會的正能量。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