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90歲高齡的李嘉誠宣布退休,這幾天,整個世界都在向這個商業巨子告別。

從12歲出門謀生,整整工作78年才退休,這樣的紀錄就算不是前無古人,也應該是後無來者——就算一個人20歲大學畢業後馬上參加工作,一直要工作到102歲,才能持平。

而今年,長子李澤鉅已經54歲了,若李嘉誠再不退休,他的兒子也要退休了。

並不親密的兄弟倆

李嘉誠位於深水灣道79號的花園別墅有3層,每層200多平方米。這是1963年他與表妹庄月明結婚後,斥資63萬港元買下的。他一直居住於此,長子李澤鉅與次子李澤楷

也都在這裡出生。

1993年,李澤鉅新婚大喜,媒體終於得以獲准參觀李家大宅的花園。此時,李宅已經轉到李澤鉅名下。李澤鉅與新婚妻子王富信住二樓,李嘉誠住三樓,父子二人同居一個屋檐下,關係極為緊密。

而李澤楷在這裡卻沒有自己的房間。他以離工作地點太遠為由,搬了出去,幾次搬家輾轉,直到1994年,以1.2億港元購入石澳大浪灣道12號的一塊地,興建了一所木屋。

當年,李澤鉅豪門婚宴的奢侈被港媒大肆渲染。但去接新娘的迎親車隊中並沒有弟弟李澤楷。直到11點多,車隊回到李宅,李澤楷才姍姍來遲,將豐田車默默停在路旁。

據說,少年時代,兄弟倆的關係就不親密,放學後各走各路,各玩各的。同在美國留學期間,李澤鉅埋頭苦讀,李澤楷則到處兼職,兩人來往甚少,以至於李澤楷經常打電話給母親訴說孤獨。

李澤楷與母親庄月明關係十分親密。未被李家授權的傳記《我是我自己——神話背後的李澤楷》一書中描述,1990年,李澤楷在母親去世前,每天恭候母親起床吃早餐。在她去世的那天早上,「待得他悠悠醒轉時,竟然發現,蓋在他身上的,是母親的晨褸。而母親呢?她已不在」。

庄月明之死對於香港人來說,一直是個謎。李澤楷在多年後回憶起庄月明時,說她曾長期失眠鬱鬱寡歡。母親之死,對父子關係打擊巨大。許多外媒都曾試探李澤楷對父子關係的看法,都被他毫不客氣地回絕。

在婚姻上,李澤鉅與父親一樣,鮮有緋聞,家庭穩定,其妻王富信還為李家生下第一位男孫。這對於一個家族的維繫來說,無疑是重要的。李澤楷則遲遲未婚,他對女人不斷見異思遷以及梁洛施為他連生三子卻沒有名分的新聞,向來是娛樂版頭條。

曾被綁架過的李澤鉅,一家非常低調,除了大女兒名字公布外,其餘孩子都保密。但李澤楷三個兒子的名字都是公開的,而李嘉誠對於李梁事件,回答頗有深意:「他從7歲就不聽我的,何況他現在47歲了。」

「繼承者」李澤鉅?

1993年,李澤鉅剛剛被任命為長實集團副董事總經理。李氏商業帝國由誰繼承,看來早已有所安排,接班,也早已有計劃地一步步開始。穩重的李澤鉅每一步都謹遵父訓。

曾參加過許多次李嘉誠新聞發布會的新華社記者說:「每一次會議,發言的李澤鉅都坐在李嘉誠身邊。華人的傳統文化和商業邏輯都傾向於長子繼承,雖不是必然。但兩個兒子的角色,自然是精心安排的結果。」

李澤鉅25歲時,參與了被外界譽為李嘉誠最偉大的投資——赫斯基石油的收購。李嘉誠一直對外宣稱,這是李澤鉅主導的收購。為了在法律上使控股合法,李澤鉅還加入了加拿大國籍,收購由李澤鉅出面進行。之後李嘉誠又擇機順水推舟讓李澤鉅進入滙豐董事局,接替了自己的位置。

李澤鉅也確實視野開闊,行事穩健,主導了長江基建與香港電燈合作,經此一役,香港人用電從此就繞不開李氏家族了。此後又多次主動出擊,收購了包括英國、法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資產,投資領域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更斥資77.53億港元收購了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英國近四分之一的用氣從此掌握在他手裡。

直到2015年9月,李澤鉅主導長江基建和旗下公司電能合併,但方案最終並未獲得通過。正是這次方案的流產,讓本來已經決定退休的李嘉誠不得不像個新兵一樣再次投入戰鬥。

「創業者」李澤楷?

許多關於兄弟二人的傳記都認為,李澤鉅優秀聽話,讀書成績比弟弟好得多,深得父親喜歡,由此激發的逆反心理促使李澤楷疏遠了家庭的庇護而自立門戶。

李澤楷雖然開的車很普通,但據說,他的私家車車頭玻璃上貼滿了各類會所的停車證,馬會、深灣遊艇會、皇家高爾夫球會……林林總總不下10個。在李澤楷的辦公室里,懸掛著從撒切爾夫人、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到新加坡總統李光耀等人照片——他最崇拜的人是李光耀,而不是他父親。

很多觀察者,都視李澤楷為創業者,而非繼承者與守業者。從李澤楷搬出李宅,被視為獨立宣言。媒體熱衷於將他描述為一個試圖擺脫父親陰影、銳意開拓新興科技的媒體領域的大亨。那麼事實確是如此么?

1991年,港英政府發放衛星電視牌照,李澤楷向父親借了5億港元,成功獲得香港首個衛星電視,開播兩年內,覆蓋了將近5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300萬家庭用戶。

1993年5月,在加拿大(也有一說是在地中海)一艘遊艇上,李澤楷在私人顧問陪同下,將衛視64%的股份售予新聞集團主席默多克。李家當初投入僅1.25億美元的項目,成功以9.5億美元易手。從中獲利的第一桶金,成為李澤楷與父親分道揚鑣的籌碼。之後他宣布出走和記黃埔,在新加坡借殼上市,創立盈科拓展。看起來,李澤楷似乎自立門戶了。

可是細看衛視最重要利潤來源——廣告客戶,萬國寶通、百富勤、國泰航空等香港商業夥伴,卻無一不是父親的老關係。

實際上,他雖沒有在李嘉誠的集團內工作,卻仍然是李嘉誠的繼承者。父親5億港元的第一桶金,才有了後來他與默多克談判的籌碼,而談判時的遊艇和守候在外的直升機,還是來自他的父親。

再來,1998年,李澤楷成功遊說董建華和香港政府支持建立「數碼港」,憑藉一紙上談兵的計劃,科技包裝地產,免費獲批一片64英畝的土地並獲獨家開發權。這一事件,引起香港輿論和其他八家房地產商的激烈批評。所有人都很清楚,如果沒有李嘉誠與董建華的交情,李澤楷是不可能有勝算的。

之後就是著名的香港電訊收購事件,李澤楷在手頭僅有240億港元現金的情況下,在短短18天內,先後以配股、貸款、融資等手段獲得2900億港元,從李光耀的小兒子李顯揚執掌的新加坡電信(可動用資金達930億港元)手中搶走香港電訊收購案,效率之快,貸款之迅速,是普通公司半年也無法做到的,創造了以一家空殼公司鯨吞了凈資產數千億大企業的創舉,此役過後,盈科數碼的市值一度達到5800億港幣。

這場收購後來雖然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市值蒸發近90%,靠李嘉誠救濟才不至於破產,成為李澤楷的滑鐵盧,但其扣人心弦,仿若其父近30年前的那場擊敗英資置地集團的收購戰,展示了李澤楷從父親那裡所承襲的高超財技,還是值得一看。雖然背後還是離不開財團構成的權力與財富關係網。

此外,許多人都忘不了一個細節:1999年,彼時正扶搖直上的盈科數碼曾以區區220萬美元,拿下了深圳一家初創互聯網企業騰訊20%的股權。19年後,騰訊市值已超5000億美元;而李澤楷手中的兩成股份,卻早在2001年就被迅速轉手,這就是李澤楷,他製造了一個個泡沫,又一次次親手戳破,其精彩劇情確實是李澤鉅演繹不了的,只是生存場上,又有多少人經得起這般跌宕起伏。

黃金時代落幕?

李嘉誠有錢,地球人都知道;李嘉誠到底多有錢?卻沒人說得清。2017年7月,李嘉誠以凈資產332億美元排名福布斯富豪榜第21位。但這只是李嘉城實際資產的冰山一角。考慮到李嘉誠一生都實踐著曾國藩的低調處世法則,「隱富」更是李嘉誠的處世哲學。

回想起來,李嘉誠的商業智慧,體現在這句話中:「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當年大陸改革開放之時,他傾盡所有投資內地,就是看準了入局時機,雖千萬人吾往矣。

盛傳的「李嘉誠跑了」,也有他自己的理由:

其一,近些年來內地房地產漲聲一片,「貴出如糞土」的徵象已現。

其二,經過08年金融危機的歐洲到現在還是價值窪地,「賤取如珠玉」的時機已來。

李嘉誠的退位,是否標誌著一個黃金時代的結束?中國至今仍是一塊創造奇蹟的商業飛地,脫離了中國這方沃土,李氏家族能否再創奇蹟,兩位公子,又是否具備了其父那樣長袖善舞的氣質,成為中英兩國都認可的商業典型?巨人退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文章參考公眾號三聯生活周刊、電商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