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布斯》發布了2019年中國香港50大富豪榜,李嘉誠連續21年蟬聯首富。胡潤也發布了2019年全球富豪榜,李嘉誠以2000億元人民幣排名大中華區的第4名。

縱觀李嘉誠一生,其投資分三個層次,下面我為大家系統解讀一下:

一、鎖定抗周期的現金流業務板塊

李嘉誠有一句名言叫做:商者無域。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涉及到無數的產業,他通過控制長和、長江等公司,控制了無數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的生意主要集中在能源、零售、地產、電訊、港口、電力等等行業。

李嘉誠旗下擁有無數的產業,可是卻偏偏沒有涉及製造業。新加坡之父李光耀就曾經諷刺過李嘉誠,他說李嘉誠旗下沒有一個暢銷世界的產品,做的都是投機的生意。李光耀可以說是一針見血,李嘉誠早期起家靠的就是製造業,不過後來的爆發卻是靠房地產跟投資。

李嘉誠在22歲的時候,在香港開設了長江塑料廠,後來長江成為了香港最大的塑料廠,李嘉誠還曾經當過香港塑料工業協會的主席。早年開塑料廠的時候,李嘉誠事事親躬,他常常跟著工人加班加點幹活。靠著辛勤的勞動,李嘉誠逐漸積累了幾千萬的身家。

不過李嘉誠為何放棄了自己起家的塑料產業呢?因為李嘉誠曾經說過,勤勞賺不了錢,只能養家糊口。李嘉誠說自己的發家最重要的還是運氣。

李嘉誠從一個窮小子變成今天的華人首富,如果單單是靠勤勞是絕對做不到的。製造業可以說最傳統的產業,靠的其實就是出賣工人的勞動力來賺錢。看看世界代工帝國鴻海就知道。鴻海的營收遠超李嘉誠的長和,但是鴻海的老闆郭台銘身家卻遠遠不及李嘉誠。郭台銘旗下擁有數百萬的員工,年營收數千億美元,利潤卻區區上百億美元。

李嘉誠旗下的員工遠遠不及郭台銘,但是他旗下的幾大上市公司,利潤卻達到了數百億美元。

李嘉誠說發大財要靠運氣,運氣其實並不等於幸運。這種運氣說的是特殊時代下造就的機會。比如香港在過去幾十年的房地產黃金時期造就了李嘉誠、鄭裕彤、李兆基等富豪。如今這樣的機會已經一去不復返,如果李嘉誠晚生幾十年,那麼他絕對達不到如今的高度。

李嘉誠在70年代逐漸放棄了塑料產業,開始大規模進軍房地產,從此之後李嘉誠再也沒有回到製造業。70年代李嘉誠捉住了香港房地產的黃金機會,80年代李嘉誠又捉住了世界的能源危機,收購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當時李嘉誠收購赫斯基能源不過花了32億元,如今赫斯基能源市值就超過了300億美元,李嘉誠從赫斯基能源獲得的分紅就超過了80億美元。

90年代李嘉誠又開始進軍歐洲,抄底歐洲的電信產業。特別是orange一戰,李嘉誠只是投入了幾十億元,不過最後這家公司賣出了1600多億的價格。靠著這筆錢,李嘉誠又在全球收購了不少的產業。

如今李嘉誠的產業大部分分布在民生跟基建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細水長流,風險較小。目前李嘉誠正在捉住人生最後的一次機會,這次機會就是從高位的中國套現,然後抄底經濟低洼區的歐洲。過去5年,李嘉誠賣掉了中國不多的房地產物業,套現了近2000億元,同時他在歐洲也投資了幾千億元。

其實李嘉誠的商業邏輯就是低買高賣,他的產品就是公司,而不是一瓶啤酒或者一罐可樂。這樣的生意才是全球最賺錢的生意,做這樣的生意,就必須捉住全球的經濟周期,進行反周期的操作,而要捉住這樣的機會,顯然單單靠勤勞是做不到的。

如今李嘉誠的兩個兒子也繼承了他的生意思路。其實中國也有一句老話,小富靠勤勞,中富靠德,大富靠命,命其實就是機遇。馬雲就曾經說過李嘉誠已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因為李嘉誠所處的時代,以後都不會再有,生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就是李嘉誠最大的運氣。

世界的經濟已經趨於穩定,很難有像過去幾十年那樣的快速發展了。這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李嘉誠擁有無數產業,卻唯獨不做製造業,因為他說過勤勞賺不了錢,李嘉誠的商業智慧也確實令人敬佩。

二、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高科技增值業務

有人將李嘉誠的成功歸結為低買高賣,是周期的贏家。其實這就很片面,「在高增長機遇巨浪中,愚人見石,智者見泉」,這種智慧和巴菲特在長期投資中的見解是完全一致相同的。

兩人偉大之處:不僅洞悉商業的秘密,而且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以慢制快,在低估的時候入手,在高估的時候離場。

相比巴菲特基本只投資美國公司,坐擁美國成長的先天性紅利,李嘉誠則少了一個所謂「卵巢彩票」,而能同樣抵達事業巔峰,殊為不易。2013年起,李嘉誠旗下公司大規模清理大中華區的房地產資產,將投資重心轉向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其商人邏輯的背後,或許還藏著一個耄耋老人的某種心傷。

世人對李嘉誠的誤解很多,最大的誤解在於低估。李嘉誠還有一種非凡的勇氣,就是擁抱變化和未知,不受年齡的拘束。早在2002年,李嘉誠74歲時創立了維港投資,算是與昨天的自己做了別,要舞蹈出人生的另一個精彩。當時,李嘉誠就低調成立了風險投資公司Horizons Ventures(維港投資),運用現代工具開始擁抱創新和科技。

世人對其多有詬病之處,就是認為他一生缺乏創新和科技意識,拘泥於地產、能源和基礎設施壟斷經營。直至2013年維港投資露出崢嶸之後,刷新了世人對李超人的認識。

1、維港投資的背景

維港投資秉承了精英立業的理念,構築了精簡、平面化管理的團隊,只有區區20來人,委託資金全部來自於李嘉誠,是個家族化的投資基金。領頭人是周凱旋女士,和李嘉誠相識於北京東方廣場項目,之後心心相印相互引為異性知己。

家族辦公室的地位使得維港投資的投資立足點更加長遠,與時間為伴,不會受到衝刺短期業績的引誘,所以可能會選中退出周期長或失敗率高而普通PE公司不敢問津的項目,這些項目一旦成功,回報也會特別驚人。周凱旋女士的知己身份,也免除了普通PE公司委託代理的治理成本和風險,提高了維港投資的投資勝率。

2、目光如炬5分鐘投中Facebook

2007年11月,次貸危機開始發酵。剛組建不久的臉書(Facebook)提出估值高達150億美元的股權融資計劃,李嘉誠用5分鐘聽取了介紹便同意投資。當時臉書幾乎沒有營業收入,只有數千萬的用戶群。

但李嘉誠就被Facebook不斷增長的用戶群及其在移動領域的業務前景吸引住了,決定由維港投資出資1.2億美元的巨款只取得Facebook約0.8%的股份,這種商業的洞察力和決斷力豈是一般PE合伙人或投資人可及?

隨後,李嘉誠又透過維港投資追加投資,最高持有Facebook約4.5%的股份。拿最初1.2億美元的投資來說,已接近36億美元市值(按2018年2月21日Facebook的市值計),11年回報30倍,非常驚人。

事實上,維港投資令人驚艷的投資眼光不止於Facebook,成功的案例還包括B輪參投的及時通訊工具Skype,語音控制程序Siri和地圖應用Waze,Siri於2010年被蘋果收購後成為iPhone的語音助理服務,Skype在2011年上市被微軟收購,Waze則於2013年被谷歌斥資11億美元收購。

光這幾個項目的業績足以傲視全球風險投資領域。

3、全心全意擁抱高科技

維港投資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不動聲色地在全球投資了142家公司,主要集中在數據應用和顛覆性科技兩大類(數據截至2017年8月10日),尤其偏愛那些「對大量真正問題提出具有價格競爭力的解決方案,並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公司」。

被投資的公司主要來自於美國地區,其中又以加州矽谷為最;而被投資的以色列公司數量僅次於美國。美國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引領著全球科技發展,因此維港投資去美國尤其是去矽谷尋找投資機遇並不出意外。現在,以色列的科技創造力已經被全世界認可,再去以色列投資已經不再是稀奇領先的事情。但早在17年前,維港投資獨闢蹊徑地前往以色列投資初創型科技企業,不得不說是一種驚人的洞察力。

| 維港投資的以色列公司,資料來源:網路

這或許與李嘉誠對猶太人非凡創造力有特殊的認知有關。現在人們已經熟知,以色列的科學家在遺傳學、計算機科學、光學、工程學、軍事科技產業、農業、物理學以及醫學上的貢獻都相當傑出,他們依賴於層出不窮的科學洞見和商業創意開辦小型企業,而李嘉誠的維港投資就是這些公司的資本提供者。

維港投資很早就在以色列找到了合作夥伴MAGMA VENTURE PARTNERS。過去幾年,他們一起共同投資了多個項目。MAGMA聯合創始人YAHAH ZILKA曾表示,維港投資在以色列以高效快速的決斷力,被其所投資的公司所稱道——這正好應和了以色列人的「急性子」。這就是李嘉誠的另一面。

4、不可思議的「年輕人」

在被投資企業的眼中,李嘉誠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年輕人」,保持著對這個世界充沛的好奇心,既願意追隨潮流,也樂意創造潮流。「他和他的團隊最酷的特點之一,就是他們對於想像中的世界發展方向瞭然於心。」維港投資B輪參投的Spotify首席執行官丹尼爾·艾克(Daniel Ek)驚嘆道。因為李嘉誠從2009年投資Spotify的那一刻起,就保證自己的汽車上要裝上Spotify。而這時候Spotify還沒有推出移動應用,李嘉誠與29歲的丹尼爾·艾克想的完全一致,不受現有技術的限制,而是能暢想出世界上Spotify無處不在的樣子。

在維港投資的投資軌跡里,可以輕易地發現一個與日常認知完全不一樣的李嘉誠,熱心追逐未知的世界,簡直與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一個樣兒,願意傾注資源去嘗試一切新鮮可以改變未來的東西,儘管背後的風險可能讓投入的資源血本無歸。

三、投資造福人類社會的教育產業

1、80年代起捐資創辦汕頭大學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奮鬥生涯中,李嘉誠以其精睿的商業智慧打造了一個巨大的商業王國。但比起生意和財富,他有一個更深切渴盼的夢想。

李嘉誠在1986年4月給鄧小平的信中說:「本人童年失學,深切體會到學業對人生之重要,自少即有志辦學校。其後,個人事業薄有成就,即渴望償此心愿。」他曾對汕大畢業生們說:「小時候我的志願想做醫生,也曾想過當大學教授而不是要做一個企業家。你們也許不知道,我曾想過多少多少次,如果像你們一樣有機會上大學,我的一生又會如何呢?所以我很羨慕你們,因為我的夢想就是你們的現實。」

李嘉誠重視教育和醫療,基金會至今的項目捐款已逾170億港元。在眾多項目中,汕頭大學傾注了李先生無數心血。到目前為止,李嘉誠基金會已對汕大承諾及捐出款額達80億港元。李嘉誠基金會支持汕頭大學共創立了10個學院,汕大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99.5%。

1981年,李嘉誠在家鄉汕頭捐資助學,創建汕頭大學。辦學最初10年,李嘉誠每次到汕大都工作直至凌晨兩三點。每年學校的畢業典禮李嘉誠先生更會親自到場,並深情演講。

1990年李嘉誠在汕大落成典禮上致辭:

「以愛國之心辦好教育,從而對國家作出貢獻,對我個人來說,就是汕大創辦的目的和意義,對包括我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是國家民族興衰的關鍵所在。但願教育的花果開滿中華大地,使錦繡河山,新姿煥發,使中華民族的前途遠大輝煌。」

2、21世紀初捐資興辦長江商學院

2002年11月21日,李嘉誠海外基金建立了中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實行教授治校的商學院——汕頭大學長江商學院。

長江商學院是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資創辦並獲得國家正式批准,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贏利性教育機構,為國際管理教育協會(AACSB)和歐洲管理髮展基金會(EFMD)成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工商管理碩士授予單位」(含EMBA和MBA),其目標是在十年內進入世界十強商學院之列。長江商學院成立以來,一直以「為中國企業培養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企業家」為己任,並致力於創建全球新一代商學院。

長江商學院在2013年度EMBA排行榜中排名前十。

3、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落戶汕頭

2015年,李嘉誠捐資1.3億美元,促成以色列理工學院與汕頭大學聯手打造「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廣東省政府與汕頭市政府出資9億元人民幣支持學院建設。對於大多數國人而言,或許「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名稱還有些陌生,但它確享譽國際,有「以色列麻省理工」之稱,是全世界僅10所能夠組建及發射人造衛星的大學之一。

引進以色列理工,一可以學習以色列成功的創新教育模式,打造一所世界級的精英大學,使之成為汕頭、廣東乃至全國創新教育的催化劑;二可以學習借鑒以色列的優秀文化,拓展中以兩國的文化交流;三可以引進以色列的高新技術,吸引更多以色列企業來中國,有助增強中國本土高新技術研發力度,提升中國創新技術在世界的影響力。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就是教育的承諾。——李嘉誠《什麼是教育的承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