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豐澤 博士先前提到過,尚比亞已經有了75%的識字率。

而我在探討阿爾及利亞驅逐非法入境者的問題時,也在世界銀行那裡查到,最近許多年間,阿爾及利亞的小學入學率一直在100%以上。也就是說,除了適齡兒童入學率相當可觀以外,還有許多成年人在接受基本教育。中國60-90年代著力掃除青壯年文盲時,世界銀行的數據也是高於100%的。

那麼,能否請各位答主結合自己所知的某個或某幾個非洲國家,說說它們是如何推進掃盲呢?


很簡單,非洲國家基本上都有拉丁字母和阿拉伯字母拼寫的本民族語言,字母文字對於母語使用者來說,學習難度並不大。一個文盲,只要花幾個月時間掌握了發音規則,很快就可以讀出報紙上的大多數不是特別複雜的內容。再者,編數字,造政績,改口徑這些伎倆對於全世界的官僚們來說都是無師自通的。

但是,這種掃盲其實根本沒有什麼用處。

絕大多數中國人或者說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是很難理解文言脫節、而且本民族語言文字無法承載現代化的這樣一種情況。

舉個例子,在《三傻大鬧寶萊塢》裡面,主角們所在的印度理工學院,上課全部使用英語。這看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實際上這背後是無奈。印度有很多個大民族,各自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最大的語言印地語使用人口也不超過全國人口的一半。另外,印度幾乎所有的本土語言,都沒有很好的引進翻譯西方文獻,也就是說想要學習稍微難一些的數理化包括編程就得要用英語教學,因為印度的所有民族語言並沒有消化太多這方面的內容,大量術語都是直接音譯,稍微深奧一點的學術著作就無法用民族語言翻譯。這會造成一個顯而易見的後果,學會了專業知識也學會了英語,擁有了英語的思維,為啥還要在這個貧窮的國度繼續呆下去呢?直接去美國、英國混不是更好嗎?人才的流失對於國家進一步發展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在中國這個問題要好很多,明末利瑪竇開始、再到清末西學東漸,日本人明治維新脫亞入歐,對西方學術文獻的大量引進並翻譯漢化,大量術語被漢化吸收而不是簡單音譯。這個過程持續至今。我們讀懂大學高數,不需要太多的英語基礎,當然許多最尖端的科學成果,還是需要英語的。

而在非洲,這個問題最為嚴重,比印度嚴重很多。非洲在近代以前,只有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努比亞人、富拉尼人、豪薩人、斯瓦西里人等民族擁有阿拉伯字母拼寫的文字,還有衣索比亞人使用他們傳承了一千多年的字母,其他所有民族幾乎都沒有自己的文字。大部分非洲人擁有自己的文字還是從19世紀以後西方殖民者大舉入侵、傳教士到處傳教,才開始使用拉丁字母拼寫。

大部分的非洲民族語言,都是非常淺薄、沒有什麼歷史文化傳承的,還不像中國的少數民族語言比如蒙古語、藏語、維吾爾語都有歷史悠久的文字和豐富的典籍,非洲的民族語言歷史沉澱很少。而且由於民族眾多,語言眾多,除了西非的豪薩語、東非的斯瓦西里語、北非的阿拉伯語在各自區域較有影響力以外,幾乎都是只能在幾個國家的部分省份內使用。大多數非洲國家,都是民族關係複雜,沒有壓倒性的主體民族,最終官方語言都只能選擇用英語或者法語。

北非國家,已經是非常開化、歷史悠久的了,但是本民族的阿拉伯語根本寫不出高級的數理化教材,要學習科學知識,還得用法語和英語。埃及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哈邁德·澤維爾的科研成果完全是在美國取得的,完全用英語記錄、表達而不是阿拉伯語。而新獨立的南蘇丹,本民族語言連像樣的小學課本都寫不了,都得用英語,由於文言脫節,知識的語言門檻是非常高的。而且,外語知識普遍和國內實際情況和需求脫節。

中國首個文化援外項目結項 為南蘇丹量身打造教育體系?

www.guancha.cn圖標

所以,一個非常魔幻的現實是:本民族語言的掃盲,根本沒用,因為大多數非洲的民族語言根本就沒有歷史沉澱,使用較廣泛的民族語言,也學不了什麼有用的知識,只能增加對於政治和民主的「關心」(絕大多數語言的民主一詞直接轉寫democracy);外語(前宗主國語言)的學習,到了一定的水平,還是去前宗主國發展有前途的多,出不了國,也只能在國內刷臉書、「關心民主選舉」了。畢竟有了文化,見了世面以後,再也不會安心在老家修理地球了。


宗教在落後國家裡填補了知識傳播的空白,客觀上達到了掃盲的效果。

作為公共產品,主要的掃盲還依賴於教育,對於落後國家來說,是公共教育。公共教育體系健全與否、普及面如何,質量高下,一方面源於國家的治國理念,一方面取決於財政硬實力。

治國理念很重要。對於一個落後落後國家來說,教育只是待發展的一部分,還有醫療衛生軍事等等,將教育置於何種位置來發展,是與治國理念和主要矛盾分不開的。同時,多數落後國家體制存在一定問題,掃盲一方面意味著社會活力和流動性的增加,另一方面對於特定政權來說,也意味著異見和分歧的增多,對社會治理提出新的挑戰。辛巴威是很典型的例子。津巴前任總統是教師出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擅長於此,因此大力發展教育,識字率一度達到非洲最高的90%,但是客觀的,也為後來社會不同政見提供了民智基礎。

如果說治國理念是方向性的,是天花板;那麼財政硬實力便是物質保障,是地板。如果沒有財政作保障,高質量的公共教育和掃盲只能是空談。

當前,除開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企業也越來也多的參與到落後國家的教育當中,作為血液補充幫助落後國家實現掃盲。


阿爾及利亞和法國的關係極其密切,政局穩定,又有石油,經濟在非洲算是相當不錯的,識字率高很正常,尚比亞不清楚,也許識字率的標準不一樣?畢竟,有的國家能寫自己名字就算識字了


廿九字頭都解識,便矜文雅號毛喇。——林則徐

故智者不終朝而會,愚者可浹旬而學。——朝鮮世宗大王

拼音文字,尤其是新創製的拼音文字,由於言文一致性較強,是很容易掃盲的。

但不少非洲國家都面臨一個英語(或其他主要的西方語言)非母語的問題。以尚比亞為例,英語不是大部人人的母語,而識字率往往是按能讀寫英語定義的。但好在英語是他們的主要民族間交際語言,在教育和貿易上有著較為廣泛的用途。

他們沒有必要搞什麼識字班,成年人即使沒上過學,耳濡目染也能學會看懂一些招牌。對於未成年人,只要努力推進基礎教育就好了。而英語課往往是最容易開得出來的課程。


偏個題,印度所謂識字率到60%是會寫自己名字就行。有些邦本來應該上六年的小學,只上4年就畢業,學校老師也沒有正規高等教育文憑。


說句實話,貧窮限制想像,不是國家不想去落實確實這個事情,當每天都在為了溫飽而擔心,誰會考慮這個他們所謂遙不可及的事情,當每天飢腸轆轆的時候,天天都在餓死人情況。


瀉藥。

首先,非洲十分重視教育,特別是你去非洲鄉下,如果你看到某個房子建得最好,你可以斷定不是學校就是教堂。說明政府對教育的基礎投入是值得稱道的。

其次,非洲人口偏年輕,大部分國家18歲以下的人口佔總人口數量的50%以上,年輕化的好處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老一輩的人強,這些年輕人越來越多地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當時我工廠里有兩位工人,這兩位工人都是在工廠打工賺取學費然後上學,並且讓我保留崗位,假期他再過來打工。

先說兩點,沒時間碼太多字,有時間再慢慢來(希望別太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