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要求

1.1水下混凝土灌注前,需对混凝土的塌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指标进行测试,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1.2现场混凝土满足首批封底混凝土灌注埋深≥1米要求,并有保证连续灌注的混凝土供应。

二、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1施工程序

导管水密性试验及安装→二次清孔→混凝土现场检测→首批封底混凝土→灌筑混凝土→导管和导管随混凝土灌筑进程的提拔→埋深控制→导管拆卸、清洗→填写灌筑作业记录。

2.2工艺流程

施工作业指导书——水下混凝土浇筑

工艺流程图

三、施工要求

3.1导管安装

1、导管首次使用前须进行导管水密性试验检测。

1)检查每节导管有无明显孔洞,检查每节导管的密封圈完整情况,所有导管制作应力求坚固,内壁应光滑、顺直、光洁和无局部凹凸缺陷。各节导管内径应大小一致,偏差不大于±2mm。现场发现缺少或破旧的导管, 要及时拆除更换或添加,并在钢索槽中涂适当的黄油。

2)选择场地,使导管在地面上平整对接,对接时就各节导管按顺序编号(导管首尾对接顺序为4.0m/节+2.7m/节*15节=44.5m)先把导管首尾用密封扣件相连。导管可在钻孔旁预先分段拼装,在吊放时再逐段拼装。分段拼装时应仔细检查。

3)对导管两端安装封闭装置,封闭装置采用既有施压套。安装时使两孔位于管道的正上方,以使注水时空气从空中溢出。

4)安装水管向导管内注水,注水至管道另一端出水时停止,并应保证导管内冲水达70%以上,方可停止。

5)将一端注水孔密封,另一端与空气压力机连接,检查导管连接处封闭端安装情况,检查合格后压风机充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或泥浆深度的1.3倍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压力的1.3倍,保持压力15分钟。

计算导管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p,可按下式计算:

P=Yc*hc-Yw*Hw

式中:P—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压力(KPa);

Yc—混凝土拌合物的重度(取ρ=2500kg/m3);

hc—导管内混凝土柱的最大高度,以导管全长计(m);

Yw—桩孔内水或泥浆的容重(取ρ=1200kg/m3);

Hw—桩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6)检查导管接头处溢水情况,对溢水处做好记录,将导管翻滚180,再次加压,保持压力15分钟,检查情况做好记录。经过15分钟不漏水即为合格。

2、导管安装

导管作试拼和水压试验后,并编号及自下而上标示尺度,导管下口离孔底30~50cm。导管吊放时,应使位置距孔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导管上用油漆划上刻度,导管安装好后,插入孔底,然后提离孔底30cm,检验导管实际长度。导管下放完毕后,做提升试验,检查在导管提升过程中是否与钢筋笼相互影响,确保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提升导管时不会出现导管挂住钢筋笼的情况

3.2二次清孔

混凝土灌注前必须进行二次清孔。灌筑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钻孔应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灌筑工作,灌筑前,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在进行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可用喷射法向孔底喷射3-5min,使沉淀悬浮,然后立即灌筑首批混凝土。

3.3混凝土拌合物现场性能检测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需对混凝土的塌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指标进行测试,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3.4封底混凝土施工

1、首批混凝土数量:按规范要求,首批混凝土的方量应满足导管初次埋深≥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设导管下口离孔底40cm,参照规范进行计算桩基首批混凝土方量。

首批封底混凝土计算:

导管口到孔底0.3~0.4m,首批混凝土导管埋深应满足1m以上,首批混凝土数量V按下式计算:

V=H1×πd2/4+Hc×πD2/4

式中:D——钻孔桩直径;

d——导管直径;

Hc——首批需要混凝土面至孔底高度=导管埋深(1m)+导管底至孔底高度;

H1——混凝土面到水面高度

2、封底混凝土施工后导管埋臵深度为1~3m。检查导管内混凝土顶面标高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在漏水现象,不满足要求则重新进行封底

3.5混凝土灌注

灌筑开始后,应紧凑连续进行,严禁途中停工,同一个桩的混凝土持续灌注时间应不大于凝土初凝时间。尽量缩短导管拆除时间,下料掌握好速度,不宜太快太猛,以免造成气堵。

灌筑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而使测深不准确。灌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导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在灌筑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的灌入料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施工作业指导书——水下混凝土浇筑

3.6导管提升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臵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移到钻孔中心。当导管提升到法兰接头露孔口以上有一定高度,可拆除1节和2节导管。此时暂停灌筑,先取走料斗,重新系牢井口的导管,并挂上升降设备,然后松动导管的接头螺栓或快速接头,同时将起吊导管用的吊钩挂上待拆的导管上端的吊环,待螺栓全部拆除或快速接头拆除后,吊起待拆的导管,徐徐放在地上,然后将料斗重新插入井口的导管内,校正好位臵继续灌筑。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超过15 min。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并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3.7 灌筑混凝土测深和导管埋深控制

1、测深锤法:目前多采用绳系重锤吊入孔内,使通过泥浆沉淀层而停留在混凝土表面上,根据测绳,所示锤的沉入深度作为混凝土灌筑深度。完全凭探测者手中所体测锤在接触混凝土顶面以前与接触混凝土顶面以后不同重量的感觉而判别。

2、导管埋深控制:灌筑混凝土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宜在2-6m较好。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m或大于6m。少于1m时,已发生拔导管时拔漏事故,大于6m以上时,易发生埋管拔不出来的事故。拔管前须仔细测探混凝土面深度。用测绳锤探测时,须有2人用2个测锤测探,防止误测。

3.8 混凝土最终灌筑高度的确定

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施工图桩顶高程以上应加灌一定高度,以便灌筑结束后,将此段混凝土清除。增加的高度可按孔深,成孔方法、清孔方法确定,一般不宜小于0.5m,深桩不宜小于1m。

在灌筑接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使灌筑工作继续进行。在拔出最后一节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