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能塗改,參賽作品後期都是要裝裱展覽的,還要出版畫冊,如果作品出現了塗改的話,感觀上也不好吧。

中國書法蘭亭獎是由中宣部批准的、中國文聯和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國書法最高獎。經中宣部批准,中國文聯的11個協會有13個各藝術門類的最高獎。比如中國電影家協會的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視家協會的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國戲劇家協會的中國戲劇梅花獎等等。中國書法蘭亭獎2001年設立,三年一度。


現在的書法展覽還是很包容的,只要你的內容寫的好,字寫的好,可以說允許任何形式。

關於塗抹的作品我在國展上見過,模仿的就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章法、結構、用筆都是在模仿,非常像,但是內容是別的。

還有一種是自然的塗抹,模仿書法裏的草稿,寫草稿有時候會出錯,自然的塗抹,作者就是模仿這種塗抹,模仿這種效果。

我覺得國展還是非常包容的,從最初的一張大白宣紙,到現在的黑底白字,各種各樣的拼接,有的人甚至用真的竹子做的竹簡寫字參加比賽,也能入展,還有人用火把紙故意燒殘破,做出殘紙的樣子,像染色、做舊、拼接等等,都是參加國展必備技能。

一張大白紙,沒有任何形式的作品反而越來越少了。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蘭亭集序》產生的背景: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緻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蘭亭集序》稱得上文章書法藝術雙佳,因為作者趁酒性即興創作,所以有塗改的痕跡。為了保留作品的原貌,所以後人沒有做任何修改。

書法大賽,應該是和平年代產生並延續到現在的吧。舉辦的目的是供我們廣大書法愛好者參觀學習交流的,同時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光大。參賽作品是作者反覆練習,精心準備的,所以不能塗改。


《蘭亭序》塗塗改改,那是記事而已,屬於信手拈來。如果把書展比做一個正規的大型演出,那麼古代大師們的這種記事書寫,就是排練了,甚至可以說是小聚的個人即興表演。當然,這種場合有些瑕疵是可以包容的。正規的大型演出則不同,要儘可能不出現瑕疵。

我想,如果王羲之若知道後人們對《蘭亭序》這樣頂禮膜拜,成為幾代人學習書法的範本。也許,這位東窗附馬醒酒之後會重新寫一篇沒有塗塗改改的。但很多神品是不能複製的,可能塗塗改改的濃墨沒有了,但是其它字的神韻也可能不見了!所以說神品出於偶然,對於我們這些常人來講,更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了!

本人以為書展作品還是不要塗塗改改的,這是對書法的敬畏,同時也是對參觀者的尊重。


蘭亭序是王羲之當年與友人在一次活動中,借著酒意而奮筆疾書的籍錄稿,在馳筆過程中出現謬誤修正而造成的塗抹,酒醒後想在謄寫一遍,卻無法再表露其筆法的自然、神韻和一氣呵成的整體態勢,就這一不經意之作給後人留下了難以企及的上品,也是歷來學書者以行書為最高範本。但現在要參加一些書展活動是絕不能進行塗改的,一幅作品字、章法、落款鈐章都是有規矩可循的,有一點不足都會影響整體美感和藝術效果,所以慎重,書之不易。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王羲之在微醉的狀態下,隨性而寫,信手拈來,卻無意中成就了中國書法歷史上第一神作。這是不可複製的,並且,古代或許並沒有書法大賽,人們都用毛筆寫字,沒有手機,電腦,電視,娛樂少很多。大多數都能靜心寫字,練字,也沒有那麼多醜書怪書。

現代的書法大賽更多是金錢的驅使,動不動就冒出來個書法家頭銜,其實就是為了錢,當書法染上銅臭,沒落也就順理成章。當然,現代書法比賽是不允許有塗抹的,寫字乾淨,章法氣韻俱佳,給人以美感是好的,不能用現代的標準要求古人,也不能用古人的眼光看待現代人。

王羲之作為書聖,筆法超神入化,塗抹乃是隨性而為,不必過於指責,畢竟人家那不是比賽。酒後歡聚而已。


可以塗改,只要不影響整體效果。書法藝術是作者對生活感悟的一種表現,創作的靈感是稍縱即逝的,藝術與靈感碰撞才產生蘭亭序這樣有價值的藝術作品。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寫出兩幅一模一樣的藝術作品。


肯定是不能塗改的,畢竟是比賽。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在宴會期間寫的,所以越往後寫也更加隨意。


盡量不要塗改,可能會被裁判誤認為是不細心和對作品污衊的表現,因為這是比賽,不是考古。


可以,有一種書法藝術形式叫——稿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