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紈當社長最合適不過,原因如下:

李紈的性格就是封建淑女,是標準的節婦,但也是婦德婦功的化身。在賈珠死後,李紈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賈蘭的培養上,不僅每天看著基蘭讀書,還要他練習習武,從李紈計入大觀園之後,就要辦詩社,不僅僅是為了娛樂,要知道任何重大社會的變革,都是從文化開始的。

因為李紈做人比較謹慎,沒有去操作自己的創意,半年之後賈探春撿起了李紈的構想,但是李紈也從不跟探春爭功。而是去支持探春,大觀園裡描述的探春是青春煥發的,因為是寡婦所以阻礙了李紈外在形象的權利,雖然從來都不濃妝艷抹,但是阻止不了她對於美的欣賞和追求。

李紈在賈府生存的環境是非常的邊緣化的,賈母口口聲聲說她可憐,但並不是發自內心的疼愛,自己的婆婆本來就是泥塑般的人物,也就是見賈寶玉的時候臉上有點笑容,至於賈赦賈政沒什麼正眼,更別說這個兒媳婦了,但是李紈的日子過得很精明,從來不佔別人的便宜,但是也從來都不喫虧,她不會像鳳姐一樣處處都要壓人一頭,只要不損害她的利益,她就做個好人。


李紈是最適合做社長的人選,理由是:

一,李紈是個寡婦,又不管家,平時的主要任務是照顧兒子賈蘭。作為賈府的兒媳,她比較清閑,因此,她陪幾個小姑子住進了大觀園。賈母的意思是把姑娘們交給他,讓她帶著她們念書,學針線規矩,說白了就是作為嫂子照顧好他們,因此她本就是眾姐妹之首,做社長無可非議。

事實上她也很稱職,把大觀園治理成了青春女兒的凈土和樂園。

二,李紈出身仕宦之家,父親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書者。

到了她父親這一代,雖不十分令其讀書,只讀過《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

然畢竟出身於詩書之家,對文人吟詩做賦,以文會友的一套十分熟悉。

他首先提出大家要起個別號,給自己取了個「稻香老農」的號。

其次,是他對詩社的規矩十分熟稔,1、給各位分派任務恰到好處。菱洲(迎春),藕榭(探春)兩位不大會作詩。一位出題限韻,一位謄錄監場。並指出,若有容易做的,他們三人也可參與。

2.規定了每月開社的次數及日期。

3,定下了罰約。

她方方面面都能照顧到,會作詩的,能一展才華;不會做的,也不顯得尷尬。大家才願意高高興興的加入詩社中來。

4.作為局外人,她評論大家的詩作客觀公正。

第一次開設寫的是「菊花詩」。寶玉作為黛玉的鐵粉,一看黛玉的詩,先喝彩起來。

李紈道:」若論風流別緻,自是這首(黛詩), 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釵詩)。」寶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只蘅瀟二首,還要斟酌。」李紈道:「原是我評論,不與你們相干,再有多說者必罰。」

必要時候,她拿出社長的權威,來壓服寶玉,避免他感情用事,傷了寶釵的心。

三,李紈能為詩社,爭取到經費。

開社輪流做東,是要有經費的。畢竟姑娘們的月例銀子有限。於是,第54回中,李紈帶著姑娘們邀請鳳姐入社。鳳姐水晶心肝,知是未來討銀子,因此和李紈打起了太極。

鳳姐笑道:「好嫂子,你且同他們回園子裏去,纔要把這帳覈算一算,那邊大太太又打發人來叫......。」

李紈笑道「:「這些事我都不管,你只把我的事完了,我好歇著去,省得這些姑娘小姐們鬧我。」鳳姐道:「......。」

李紈笑道:「你們聽聽,說的好不好?把她會說話的!我且問你,這詩社你到底管不管?」

鳳姐笑道:「這是什麼話?我不入社花幾個錢,不成了大觀園的反叛了,還想在這裡喫飯不成。明兒一早就到任,下馬拜了印,我放下50兩銀子,給你們慢慢作作會社東道。過幾天,我又不做詩作文,只不過是個俗人罷了,「監察」也罷,不「監察」也罷,有了錢了你們還攆我出來。

李紈與鳳姐是妯娌,她在與鳳姐的笑罵中,輕輕鬆鬆解決了問題,而姑娘們的身份決定了她們不會這樣。


她最中庸,再合適不過了。你看一個集體中,領導是最沒個性,甚至是很沒能力的一個,其實不是人家沒水平,而是人家懂得中庸之道。你就看起詩社的幾個人,寶黛爭鋒,誰做社長都會有失公允。探春犀利,惜春高冷,做了社長只怕情商不夠,最終不好收場。賈寶玉懵懵懂懂,誰都愛,誰都不會得罪,做了社長只會和稀泥,不會做決斷。王熙鳳就不說了,半文盲一個。至於寶琴之流,在這屬於半個外人,資歷不夠。唯獨李紈,粗通文墨,不會露怯,性格不得罪人,不會厚此薄彼,能團結大多數,關鍵時刻長嫂身份又拿得住人,要做決斷的時候,也不會像寶玉那樣不知所措。所以李紈最合適。


「李紈者,守禮之完人也。字曰宮裁者,作者自謂秉公裁定者也」(解庵居士《石頭臆說》)。探春的海棠社、史湘雲的菊花社、林黛玉的桃花社,品評詩歌高下,皆由她一言定奪。李紈在詩社的別號「稻香老農」,這個「老」字與壽怡紅夜宴抽得的花簽上的「老梅」,是有意重複,意在心如老朽,詩句是「竹籬茅舍自甘心」。可見,清心寡慾是她的本質特徵。搬進大觀園,也是自挑「青籬土井」的「稻香村」。這些作者的刻意描寫,都是李紈的慾唸的象徵寫照,與鳳姐構成鮮明的對比。王崑崙先生認為,所有這些「都是要讀者意識著這是一個美而不艷、使人可敬的少婦,正和秦可卿的艷而不美使人可輕,遙遙相對」;「比起王熙鳳、尤氏、秦可卿等,她是一個極懂得自尊,不肯同流合污,而有正義感的人」。黃昌麟贊曰:「畫荻微聲繼自今,冰霜堅凜擁寒衾。最難生長繁華境,明月梅花是妄心。」(《紅樓二百詠》)

李紈在大觀園最活躍的時候,應算是詩社的壇主。在詩社成立前後,李紈的表現讓人覺得她是一位品德高潔的愛詩之人,同時能夠設身處地為大家著想。成立詩社時,姑娘們都聚集在秋爽齋,寶玉也高高興興來了,說道:「這是一件正經大事,大家鼓舞起來,不要你謙我讓的,各有主意,只管說出來大家評論。寶姐姐也出個主意,林妹妹也說句話兒。」寶釵道:「你忙什麼,人還不全呢?」一語未了,李紈來了,進門笑道「雅得很呀!我自舉我掌壇」,一錘定音,揭開了大觀園詩社的序幕。這時,也顯現出李紈在諸釵當中是很有威望且得人心的。李紈平時的生活是按部就班的,只要盡職盡責即可,一如古井無波。然而,當環境允許,她也會光彩照人起來。大觀園就為李紈提供了表現自我的平臺。在那裡她可以隨心所欲地張揚自己的熱情,可以暫時不用顧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訓條,適時展示自己的才華。李紈並非真的心如死灰,而是內心充滿激情。儘管在大家作詩時,李紈總是謙虛的說自己不會作詩,怕人笑話,但她在評價他人作品時,卻讓眾人欽服。在詩社中她知道應該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按照各人的才情進行適當分工,比如將懦弱怕事的迎春,定為副社長,管出題;將看淡世情的惜春,定為副社長,管限韻。給她們的任務既不繁難,又不開罪於人,還在其能力範圍之內。這樣,維繫了姐妹們的團結,壯大了詩社的力量,還活躍了詩的囈範圍。寶玉在大觀園中其地位非常特殊,他是眾人的寵兒。在他的詩作處於最下風時,李紈罰他去櫳翠庵乞討紅梅。在冰天雪地之中,寶玉手擎紅梅,宛如畫卷一般。李紈這樣的處既嚴肅了詩社的紀律,又為其湊了一景,大家齊誇李紈罰得「雅」。正是這種用人得當、獎罰分明的公正作風,使她得到大觀園眾人的擁戴。


穩重,勤快,事少,比較有大局觀。當然年齡也長一些。其他人就是玩耍,考慮的事情少,難免會不周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