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凌晨,挪威海軍一艘護衛艦,南下返回母港途中,航行至挪威第二大城市卑爾根以北海域時,與一艘懸掛馬爾他旗的油輪在海岸附近相撞。

護衛艦舯部,被巨大的衝擊劃開一個口子,洶湧的海軍速速灌入艦體,導致護衛艦側翻,油輪上也有數人負傷,所幸沒有造成人員死亡。

為了防止護衛艦在深水區沉沒,海爾格·英斯塔號衝上了海灘邊的一處淺水,算是擱淺成功,於是,網路上就充塞了挪威海軍護衛艦擱淺海灘的大量圖片,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自行搜索之。

從網路上流露出的照片可以判斷,這是一艘南森級導彈護衛艦,全球海軍最小型的宙斯盾艦,以挪威探險家海爾格·英斯塔的名字命名。

從照片上看,海爾格·英斯塔號護衛艦撞得非常厲害,軍艦已經完全側傾,飛行甲板也都沒入水中。

挪威事故調查部門稱,事故還牽扯到一艘拖輪,卻沒有說明與事故有何具體關係。

由於海爾格·英斯塔號護衛艦與油輪撞擊的位置處於動力艙和直升機庫附近,可能也造成了一定的傷亡,只是到目前為止,挪威海軍依然沒有發布艦員受傷的情況通報,但艦上的137名艦員已經撤離。

作為南森級導彈護衛艦其中的一艘,海爾格·英斯塔號是世界上最小的裝備有宙斯盾系統的軍艦,滿載排水量只有5290噸,但卻已經是挪威海軍最大的軍艦了。

海爾格·英斯塔號護衛艦被撞擊得這番樣子,想必挪威海軍高層非常肉痛,畢竟海軍缺乏大噸位的水面艦艇,此艦可是挪威海軍的門面,被撞成這般半死不活的模樣,確實有損挪威海軍的形象。

據媒體報道,當時海爾格·英斯塔號護衛艦,正在執行戰備任務,剛參加完冷戰後北約最大軍演「三叉戟接點2018」,當時處於失控狀態,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5000餘噸的護衛艦處於失控狀態,媒體又語焉不詳,作為軍迷就不能胡亂猜測了。

處於失控狀態的護衛艦,與大噸位的油輪「砰」地一聲敲響,肯定是悲劇了,因為現在的水面艦艇,不似二戰時期的水面艦艇,特別重視裝甲防護,所以即使艦炮轟、魚雷炸、航彈砸,都具備一定的抗打擊和抗沉能力。

現在,水面艦艇的艦體厚度都不會超過30毫米,即使是老美排水量9000餘噸的伯克級主力驅逐艦,與油輪對碰一下,也大都撞出一個大口子,造成嚴重的戰艦受損狀況,更何況是挪威海軍5000噸級的護衛艦了。

以前看過一篇報道說是國產76式130毫米雙管艦炮,只需6枚130毫米炮彈,就能使一艘3000噸級的驅護艦沉沒,當時感到不可思議,130毫米炮彈真有那麼大的威力嗎?

關於國產76式130毫米雙管艦炮的威力,當時網上的爭議也非常大,後來看到老美的主力水面艦艇伯克級驅逐艦老是碰撞,且受損嚴重才相信了,原因水面艦艇這麼不經搞啊。

綜上,由於挪威海軍海爾格·英斯塔號護衛艦處於失控狀態,所以和一艘懸掛馬爾他旗的油輪在海岸附近相撞,悲劇就此產生,運氣不好所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