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看「和尚光」并懂得了「和尚光」,也就从折光的特征角度对泥料有了视觉观感上的初步判断,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了紫砂的包浆:

本山绿泥 全手大仿古 古树红茶泡养包浆

「和尚光」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顾名思义:就好像剃度和尚的光头出了点汗,强光一照油光瓦亮!

这是因为:物体表面致密度高且平整度高,再加上有油脂压光,光线的反射呈折射态所致。

目视观感:壶身高光反射区集中且不漫散,碰到类似仿古这种壶身折肩率高的器型,更像猫眼一条线。

黄龙山大红袍 梅花树桩 洗澡开壶底浆油润

紫砂材质的壶会不会玩出「和尚光」

那就要看:紫砂壶壶表的质感是否具有养出「和尚光」的条件。

紫砂质感:权且不论砂性偏重,砂感强烈的紫泥类属的泥料,众人皆知致密度和平整度达不到对光折射的条件;泥性偏重的本山绿泥和朱泥类属的紫砂壶,相对致密度高,但因烧结收缩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壶表的皱皮甚或橘皮褶皱质感所致凹凸,平整度远达不到对光折射的条件。

目视观感:紫砂壶包浆所呈现的对光反射属于漫反射而非折射,所以观感上反光区域高光不集中且呈现自中心向四周放散状态,多称之为「雅光」而有显著的层次感,更像光的渲染柔和而不刺眼。

本山绿泥 全手西施 古树红茶泡养包浆

紫砂壶会不会因把玩不当而成「和尚光」

答案显见:只要是紫砂材质的紫砂壶,就不可能玩出和尚光。

别被误导:有朋友说了,水磨的或者是抛光处理过的壶,不也是「和尚光」贼亮么。老壶友都知道:紫砂是具有双气孔结构的,如果紫砂壶表经过水磨或者人为刻意抛光则会导致壶表的浆面被破坏而透出多孔状,即便肉眼不容易辨,镜下也很容易显见,简单上热水则会透水。

显而易见:紫砂壶在日常泡养清理过程中的擦拭,是不会产生抛光效果因压光而达到壶表致密度提高,同时平整度提高的折射效应而形成和尚光;人为刻意水磨或者抛光的壶,到底是什么材质的就可想而知了。

黄龙山大红袍 梅花树桩 洗澡开壶底浆油润

看懂了「和尚光」也就顺著光看懂了紫砂

已经玩的油亮如和尚光的壶:一定不是紫砂壶;

能水磨抛光油亮如和尚光的壶:也一定不是紫砂壶;

@紫砂泥的传人:喜欢贼油亮,认为和尚光养眼,又何必在意是否紫砂呢!不然呢,折腾一把和尚光的壶,图啥呢!


「包浆」其实就是壶体表面附著的特殊光泽,真正的包浆是在时间的磨石中,慢慢打磨出来的,它温润内敛,绝不张扬,给人淡淡的亲切。

大家都想自己的壶越养越润,越养越富有内敛的光泽,特别是新入手的壶友,会迫切的想要包浆。

一、新器不会有包浆

一、新器不会有包浆

褒奖不是由壶体渗出的,而是附著在表面的。壶体的物质有助升温,倒入开水的时候,热度会通过物质传遍壶身,达到瞬间的升温。而想要保持温度,就要靠真空状态的双重气孔结构,双重气孔结构不会大量透气,延长了水温的冷却,又留住了茶香,这就是紫砂壶特有的聚香性了。

而养壶最怕油脂,沸水冲入壶内,链状气孔遇热张开,茶汤的分子体积小于气孔孔径,便由孔道涌进。若茶分子携带了茶渍、茶油便会导致气孔郁闭,容易产生异味,也会使壶越来越油光

二、谨防「和尚光」

二、谨防「和尚光」

紫砂壶经常泡茶,清洗擦拭的次数越来越多,自然会产生包浆,拿在手上可鉴心性,这才是可供在房里压赏之物,如果把紫砂弄得油光满布,斑斑驳驳,像下图中的壶一样,就是和尚光了,是最低劣的品相。

和尚光有很多叫法,因为表面光亮如镜面,又可称为「玻璃相」,还有贼光、油光等的叫法,但和包浆没有半毛钱关系。包浆和油光要分清。

三、如何防止养出「和尚光」

三、如何防止养出「和尚光」

我们在养壶的时候,会用茶汤经常浇淋壶身,想起到包浆的效果,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更容易养出和尚光。以下三个习惯,可能你经常做

1、用茶汤经常浇淋壶身,且不清洗擦拭;

2、手上有油污未洗净却常摩挲;

3、每日用毛巾沾茶水长久擦抹等;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壶身表面光亮,而误以为包浆,这种的形成的实际上是和尚光。

四、养壶不可急,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四、养壶不可急,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养壶是一件考验耐性的事情,和泥料无关,其他外力也是表面性的。其实养壶也是在养心。

正确的养壶方法,需要喝茶后注意勤用勤洗,包浆只要日久使用,都可以养出来。但无论是浇淋还是把玩,过后都需要清水清洗晾干。而且用壶之前手与壶都洗净。

也不要为了包浆而喝茶,本末倒置,包浆本就是融入了时间的打磨和玩壶者情感的渗入。在喝茶的时候,品赏把玩,可放松身心,壶也日渐温润,让你对自己的壶喜爱有加,这样才是玩壶的本真,也是最正确的养壶、玩壶方法。


对不起不喜欢,不了解,无从答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