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個體層面看。我接觸過一個保加利亞的外交官。她是這樣說的:當我們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單調。一切都是規定好的,一切都由國家和企業/單位來管,自己無從選擇。我們覺得很無聊,很沒有自由。我們嚮往西歐和美國的自由。他們的商品豐富多樣,應有盡有,而我們的商品只有那麼幾種;他們的生活多姿多彩,有那麼多工作可以選擇,不喜歡了還可以辭職、跳槽;當然,他們的愛情也多種多樣。

於是我們放棄了原來的制度。我問她現在你覺得怎麼樣呢?她說,現在我們必須很累才能達到原來的那種生活水平,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因為不努力就會被拋棄,所以壓力非常大。當年是太無聊、太單調,現在生活豐富了,但是勞累不堪。

然後從宏觀角度看。題主列舉的這些國家都是前蘇東陣營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國家在冷戰結束後都重返資本主義制度(他們在二戰前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國家和俄羅斯、烏克蘭等一樣,都選擇了休克療法。但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休克療法副作用極大;而這些國家很快就從休克療法的衝擊中緩解過來,社會生產力迅速恢復到冷戰高峰時期的水平,進而往更高程度發展。

但是,由於上述地區原本就是歐洲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又在冷戰期間進一步與世界先進水平拉開差距,因此在冷戰結束後,這些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落後於西歐。其中,東德與西德合併後,至今東德仍然沒有趕上西德的水平(當然原本東德就是德國的農業區,經濟落後)。捷克斯洛伐克解體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這個地區原本就是原奧匈帝國的經濟核心地帶。目前,捷克經濟發達、製造業水平很高,斯洛伐克經濟發展水平稍差,但是發展很快。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存在感不強,經濟實力較弱。

整體上看,這些國家在經濟發展上已經看不出多少後發優勢。據我了解,東歐、波羅的海國家的年輕人都嚮往到德國、法國、比利時等找工作。這種年輕人流失狀況意味著東歐國家已經進入經濟持續低迷時期。


從某種程度來說,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民主德國等,他們並非選擇了新制度,而是在吃「回頭草」、走「回頭路」。是在1989年東歐巨變中相繼「回歸」資本主義制度的原蘇聯陣營國家。特別是羅馬尼亞和民主德國的巨變成為了極具震撼力的歷史事件。

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是當年和南斯拉夫總統鐵托齊名的蘇聯陣營中很有影響力的人物。但他們的命運又不盡相同。早去世幾年的鐵托沒有經歷東歐的巨變,也就永遠感受不到了那份悲慘。而齊奧塞斯庫不僅親歷了巨變,而且給世人留下了不盡的思考。在羅馬尼亞執政四十年的齊奧塞斯庫在國家發生巨變僅僅幾天的時間後,其夫婦倆便被秘密處決和秘密掩埋,直到多年後才找到其屍骨。不盡使人感慨,這該是有多大的仇恨啊!也從另一角度栓釋了扭曲的意識形態和獨裁終究是害人又害己!而民主德國的滄桑變化標緻「柏林牆」的樹起和倒塌,成為了世界歷史上兩種社會制度的永恆「分界線」。它的豎起標緻兩種制度、兩大陣營的形成;它的倒塌標緻著「狂熱」的熄滅、「理性」的回歸。幾十年的時間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微不足道,但卻給東歐及東南歐人民留下了永遠的痛。

回歸資本主義陣營的這幾個國家,在經歷了短暫的「陣痛」後,逐步建立起了符合現階段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政治和經濟體系。雖然由於「被」耽誤的那幾十年造成的基礎薄弱的影響,仍然與老牌的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有明顯的差距,但總歸是在穩定的發展,最主要的是個體有了相對的尊嚴。當然,由於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難免會有人留戀往昔的某些特色,生活在過去的回憶里。但總體上人們對現行的制度是滿意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他們總有好起來的一天。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已經成為了歷史,但仍有不少人時常以慣性思維來看待現實中的不足。比如常有人替蘇聯和東歐國家惋惜,口誅筆伐一些在歷史轉折時期的關鍵人物。比如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人。其實,東歐巨變和蘇聯解體都有其歷史必然性,是人們被意識形態長期壓抑的總爆發。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等人只是順勢而為的助推了歷史的轉向速度,而不是他們在改變歷史。這其實也在某種程度驗證了「人民創造歷史」這句名言。比如經常有人提問誰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政治人物? 各種回答都有,但準確嗎? 相信一百年後人們的評價肯定和現在的評價不一樣。


本不想參與回答,還是說兩句吧,這些國家以前都是華約國家,深受蘇聯人控制,實行計劃經濟,窮困潦倒。計劃經濟怎樣,可以看看現在朝鮮,委內瑞拉,伊朗等,這些國家現在實行的還是計劃經濟,個個都在國家破產邊緣或巳經破產。而且,民主德國等受蘇聯人控制的國家,毫無人性可言.,我們知道民主德國以前奧運獎牌多吧,那是國家實施的運動員集體服用興奮劑,是以摧殘運動員壽命為代價換來的,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視人民為他們政治工具。脫離蘇聯後,他們實行西方自由市場經濟後,可以說都脫離了貧困,在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了,這些國家沒有一個願意回到從前制度。而且不斷有國家要加入他們行列,比如烏克蘭。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我們中國的情形和他們基本一樣,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並不徹底),短短二三十年,結果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有目共睹的。


這些東歐國家現在是一個什麼模樣,這方面的材料實在是太少,我們不能夠憑空想像。

但是我們可以想像人類的生活還是照樣進行著,改變的是官僚統治的上層人類。

就像演戲一樣,坐在主席台上的統治者換人了。

另外一個統治集團坐在上面。

這些人不是工人,也不是農民,他們不會生產糧食,也不會製造商品,他們完全要靠廣大的基層人民來養活。

所以他們索要的稅收一分也不能少。

他們要養活軍隊和警察,一大幫為他們辦事的統治機構人員。

這些人員可以幫他們控制人民,奴化人民,使人民更加的聽話,人民在他們製造的神話故事中洗腦,而對他們感恩。

所以東歐國家擺脫了蘇聯的控制,又進入了美國的口袋,人民還是人民,還得幹活,養家糊口,和原來一樣。


首先你這個命題就膚淺,所謂選擇新的制度,準確講應該是回歸以前制度,因為這些國家在社會主義制度之前,都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或是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二次世界雅爾塔會議後強加給這些國家的,再加上前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使經濟一團糟,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所以回歸資本主義制度,是人心所向,這些國家的人民絕大多數都從心底痛恨前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制度,懷著羨慕的目光注視著中國這個東方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功。。。


捷克斯洛伐克現在已經分裂成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各自還是很富足的。羅馬尼亞基本上還是在吃過去的老本兒,新近發展不是很好。保加利壓還發展得不錯社會穩定。民主德國早已與聯邦德國合併成現在的德國了。德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地球人都知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