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我軍二戰時期,強調節省子彈,所謂每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實際上,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彈藥匱乏的解放軍,一次作戰也要消耗很多彈藥。

很多人說: "據統計,二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2.5萬發子彈。越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20萬發子彈,伊拉克戰爭則要10萬發子彈"

這話沒大毛病。

很多人把大規模戰鬥,當做電影平原遊擊隊、地道戰、小兵張嘎裡面那種遊擊戰。

似乎靠打冷槍就足夠了!

實際上並非如此。

以二戰八路軍的關家堖戰役為例,雙方消耗彈藥都很多。

日軍岡崎支隊雖然只有500多人,但彈藥還是比較充足的。日軍攜行的彈藥量是每支步槍120發子彈,每挺輕機槍870發子彈,每挺重機槍7200發子彈,每門擲彈筒16發榴彈。

大家注意,日軍在戰鬥中使用重機槍進行攔阻式概略射擊,封鎖八路軍衝鋒的山路,造成我軍嚴重傷亡,而且根本無法突破。

而2萬八路軍也是用盡火力壓制,使用了迫擊炮和山炮,一天就炮擊數百發。

在這種規模的作戰中,精確射擊已經讓位於火力壓制,

只有火力首先能夠壓制住對方,才能做到下一步的精確射擊,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如果你被敵人重機槍打的不敢抬頭,何談精確射擊一說。

時至今日,在伊拉克、阿富汗作戰的美軍,也是如此。

比如在阿富汗,一旦遭遇塔利班襲擊,雙方開始做的只有一件事:將手上所有武器的彈藥傾斜到對方的位置。

因為塔利班既然來襲擊,都會隱藏起來,美軍精確射擊根本看不到目標,只能進行火力覆蓋。

說通俗點,悍馬車上的重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步兵的自動步槍、輕機槍、通用機槍、牆掛榴彈、單兵火箭彈,全部對準塔利班可能存在位置猛射,壓制住對方,讓對方火力減弱。

同時,美軍會要求同空中支援。而一旦空中戰機飛來,也會進行重火力壓制。

戰機的彈藥消耗更是非常可怕。

以炮艇機為例,單單7.62毫米機槍彈就有2萬4000發。當時炮艇機只要發現越共,基本都要盡量將彈藥消耗才返航。

美國自己記載,AC-47炮艇機投入越南後,第一波執行了7次訓練飛行和16次戰鬥出擊,消耗了17萬9710發機槍彈。


根據最新的兵工研究資料表明,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共消耗子彈17億發,按斃傷85萬名日軍計算(何應欽戰後公佈的數字),平均殺傷一敵需要2000發子彈。八路軍和新四軍在同一時期消耗子彈約4000萬發,斃傷日軍52萬人和偽軍約50萬人,平均殺傷一敵耗彈40發,差距還是蠻大的。數據援引自徐焰將軍的文章,具備相當的可信度。

國民黨軍隊作戰效率較低

所謂作戰效率,是指在戰鬥中殺傷敵人和消耗彈藥的比率,在這一層面上,國民黨軍隊與日軍相差太多,主要體現在單兵素質上。民國時期沒有正規的現代「徵兵制度「,除了抗戰爆發時的約200萬正規軍外,幾乎沒有預備役部隊(有50萬經過訓練的壯丁),隨著戰爭的消耗,只能依靠強徵壯丁補充兵員。這些壯丁經過很短時間的軍事訓練就被推上戰場,射擊水平可想而知,因此作戰效率低下,槍是放了,打沒打著敵人不知道。

而日本軍隊很早實行了兩年義務兵制度,戰爭爆發前擁有大批經過正規軍事訓練的預備役、後備役和第一、第二補充兵,再加上鬼子嚴格的訓練制度,使日軍步兵的射擊精度較高,這是普遍認可的事實。八路軍老戰士回憶,跟日軍作戰時感覺槍聲並不密集,可身邊的戰友卻一個個倒下,這就是鬼子兵的作戰效率較高造成的。

國民黨軍隊彈藥浪費嚴重

1938年徐州會戰第一階段,第五戰區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軍事委員會大為興奮,調集大批部隊準備擴大戰果,與此同時,軍政部則向戰區運送大批彈藥以備會戰,按照李宗仁的回憶,一列運送彈藥的火車就停在臺兒莊旁邊的運河西岸。然而第二階段卻演變成大規模的撤退,部隊根本無法攜帶大批彈藥轉移,要麼送給地方武裝,要麼只能胡亂埋藏起來,下場可想而知。

1944年的桂柳會戰期間,中央軍陳牧農第93軍奉命「死守」全州,此地原為第四戰區物資儲備和轉運中心,除汽油、炮彈、軍裝等大批軍用物資外,僅步機槍彈就存有150萬發。然而陳牧農還未能日軍真正攻城,就下令棄城撤退,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庫存彈藥物資,著實讓人心疼。桂軍隱藏在桂林附近山區的美械武器和彈藥,亦被日軍搜出繳獲,損失慘重,正面抗日戰場的八年時間裡,打敗仗後被敵繳獲的彈藥損失更是無法統計。

國民黨軍隊槍械型號太雜

以王耀武的中央軍第51師為例,直到武漢會戰結束的1938年底,該師只有三分之一的步槍是「中正式」,其他都是老舊的漢陽造,還好子彈是通用的,然而隨著戰損的增大以及蘇械的到來,以及繳獲的日械,第51師的輕武器也一度比較雜亂,直到上高會戰前被確定為直屬「攻擊軍」,才全師統一成中正式步槍,而這已經是1941年的事情了。

中央軍嫡系部隊尚且如此,次等和雜牌部隊的情況更為糟糕,東北軍、西北軍、桂軍、滇軍、川軍、晉綏軍各有自己的武器來源和系統,因此國械、德械、蘇械、英械、法械以及後來的美械各類武器充斥國軍部隊。儘管步槍的口徑大致相同,但最為耗彈的輕重機槍口徑卻大為不同,民二四式重機槍和捷克式輕機槍口徑是7.92毫米,蘇式機槍口徑是7.62毫米,布倫輕機槍口徑是7.7毫米,其後果就是槍彈之間契合度很差,嚴重影響著槍械的整體殺傷力。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樹林裏……

小時候,特喜歡玩打仗的遊戲,也特喜歡哼唱一些和戰爭有關的歌曲,以前覺得,我軍都是神槍手這句話,特別真,特別神,小孩子都喜歡當一名神槍手,百發百中,一槍斃敵。後來長大了,才明白,原來小時候想法只是理想狀態下的。

那麼,在真實的戰爭中,打死一名對手,有那麼難嘛?其實在武器匱乏的時代,我軍歷來都強調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的戰果,但,其實每次彈藥消耗量也是挺大的。

根據境外研究機構統計,平均狀態下,打死一名敵人,差不多需要將近10萬顆子彈纔能夠消滅掉一個人,可以說,每一次戰爭的消耗是,非常大了。另外,我們可以來看看其他戰爭的這個彈藥消耗數量,就可以明白,戰爭的恐怖性。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打響,這場戰役中,國軍彈藥消耗量驚人。整場戰役中國軍消耗子彈達到1700萬顆!如果按國軍公佈的日軍傷亡數字,一共大概3萬多日軍,這就意味著500多顆子彈才擊斃一名日軍。如果若按照日軍公佈的數字,「減員萬餘」,則意味著1000多顆子彈擊斃一名日軍(日軍向來虛報戰鬥情況,誇自己戰果,說小自身傷亡,一般來說,國軍的統計還算比較靠譜)。

另外,我們再說另外一場現代化戰爭——伊拉克戰爭,整個戰爭中,美軍陣亡5000餘人,伊拉克2.4萬多人死亡,那麼,美軍消耗量多大呢,美軍一共打了60億發子彈!另外還有1.9萬枚導彈等,單說子彈,30萬纔打死一個人,相當震驚吧。

所以說,現代戰爭中武器的消耗量是恐怖的一個數值,尤其在現在講究精確化的今天,器裝備越來越強調精確打擊,但為了減少己方人員傷亡,彈藥量更是往往敞開了供應,畢竟和戰士的生命相比,武器彈藥其實都算不了什麼,所以說,現代化戰爭也確確實實是個無底洞。


這個問題,限於資料,很難得出精確答案。但勾勒出一個大致的輪廓,仍可做到。試舉例:

1943年末,常德會戰。

軍令部部長徐永昌曾檢討稱:第六戰區士兵平日「忙於實戰不需要之業務,消耗訓練時間,以致作戰準備不充分」,「各部隊之射擊教育尚嫌不足,每遇好機不能獲得充分殲敵之效。此點從我所消耗之子彈與敵傷亡數之比率即可判斷之。」

此役,中國軍消耗的子彈(步槍、機槍彈)達1700餘萬顆。若按國府公佈的日軍傷亡數據(3萬左右),約500多顆子彈才能擊中一名日軍;若按日軍公佈的數據(減員萬餘),則需1000餘顆子彈才能擊中一名日軍。

自1937年7月,至1946年1月,抗戰期間,中國軍各部隊,累計至少消耗彈藥(僅包括步槍、手提機槍、輕機槍、重機槍子彈)18.2億餘顆。

這是一組很龐大也讓人很不願意算的賬,尤其是一戰、二戰、國內抗日戰爭時期,工業不夠發達,槍支彈藥的製造並不容易,人口數量也並沒有今天這麼龐大的時候,彈藥的損耗遠比犧牲的人數要多的多。


戰爭狀態下,多少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真實數據或許會令你大喫一驚,那遠不是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那般簡單!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那更多地是鼓舞鬥志!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歷史上,每次戰後都會有大量的有心人進行細緻的戰場統計,包括多少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有人統計,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平均發射5萬發子彈消滅一名敵人;伊拉克戰爭時期,同樣的單位耗彈量驟增至20萬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