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國外,不信邪生完孩子沒做月子,用關節比較無節制,後來全身關節都跟生前不一樣了,因為恐懼和無助也得了產後抑鬱和焦慮。其中膝蓋得了髕骨軟化。當時醫生說是產後荷爾蒙引起的,說愛幹嘛幹嘛,所以也沒注意,以為慢慢會好。現在已經過去一年,越來越嚴重,最近達到了睡覺時都疼的地步。剛去看了醫生,問了我些問題,也沒有拍片,說這種病反正照不出來的。要我回來鍛煉肌肉(這個我知道一定得)。但是自己上網一查,發現病友們的癥狀都比我的輕多了。焦慮症開始作用,是不是需要動手術?效果怎麼樣?醫生跟我說沒必要時不要動,預後差。可網上到處都是早治療早手術之類的說法。孩子才一歲我天天為這事緊張得神志有點恍惚,怕是膝蓋沒垮下我人先倒了。求各位達人解惑指點出路。大恩不言謝。


髕骨軟化還是需要慢慢康復的,下面是一個簡單的運動康復訓練方案,可以嘗試訓練。

知乎專欄

髕骨軟化症的福音


首先樓主不要擔心,髕骨軟化較為常見,醫生給你的建議也是對的。

康復訓練需要做的很多:

1、科學診斷與評估,確定你的損傷機制,損傷程度,恢複目標等2、確定康復治療計劃:髕骨活動訓練、股四頭肌訓練、臀中肌訓練等等。3、如果進行康復訓練,必須要有專人指導。

作者:李天華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3168200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膝關節積液、疼痛、上下樓打軟腿...

本就是讓人著急、窩火的事兒!

想著休息休息能好點,結果過幾天再活動還是疼

排隊去醫院掛號,得到的答案也可能是髕骨軟化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髕骨軟化是有多普遍?據瞭解,髕骨軟化症患病率達36.2%30-40歲的女性發病率高達50%發病情況如此普遍,AT君也受到了驚嚇!

我們今天就聊聊關於髕骨軟化的這些事兒!繼續往下戳↓↓↓

髕骨軟化到底是怎麼回事?

髕骨軟化是指膝關節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髕骨處於不正確的位置上導致的髕骨軟骨損傷,如果任其發展可能會造成骨關節炎等嚴重的膝關節退行性改變。

關於髕骨軟化,最早出現的一些人是先天性膝關節異常導致的,他們的髕骨位置跟正常人不一樣,或低或高,或內或外,這樣在運動和生活中髕骨就會和股骨的關節面發生各式各樣的親密接觸,這樣的非正常接觸多了,損傷也就發生了。

▼然而隨著人們對運動的需求越來越高,髕骨軟化漸漸的把他的魔爪伸向了運動愛好者身上,其中不乏跑步、籃球、爬山愛好者等等。為什麼呢?原因

膝關節的運動負荷量過多,當膝關節穩定性不足的時候,髕骨和股骨關節面又發生了各式各樣的親密接觸,壓力過大軟骨磨損,髕骨軟化隨之降臨。

疼痛和關節腫脹的愈演愈烈,讓運動愛好者們沒辦法繼續堅持他們的愛好,這要怎麼辦呢?

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感到無能為力,基本是靠止痛藥和氨糖來暫時解決問題。

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兩種東西的作用:

止痛藥不用說就是止疼的,然而疼痛對身體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當你把疼痛從神經層面上消除之後,你的膝關節繼續疼痛還是在發生,也就是損傷在繼續發生,這樣的話你的損傷就會變得更嚴重。

氨糖是一種營養物質,這是軟骨生長所必須的營養元素,但有一個問題就是損傷的軟骨是不會再生的,所以氨糖這種東西就相當於一種保健品,這跟你用化妝品一樣,他能延緩衰老,但並不能讓你重獲年輕的容顏。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要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髕骨軟化呢?

髕骨軟化形成的原因是髕骨的運動軌跡出現問題,生物力學的紊亂導致了軟骨的損傷。

所以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改善髕骨運動軌跡增加膝關節穩定性

1

髕骨活動軌跡訓練

練習者開始保持放鬆,輔助者固定髕骨後,練習者大腿前側用力下壓,使髕骨在正確的軌跡向上移動,每組20個,每次三組。

2單腿蹲起訓練

選取約30cm高(約小腿長度)的臺階,練習者一腳踩在臺階邊上作支撐,另一隻腳勾住,膝關節伸直懸空,支撐腿緩慢屈膝至另一條腿腳跟著地再起來。

整個過程注意軀幹、骨盆保持中立位,避免膝關節內扣,避免足部旋轉。

每組15個,每次三組。3仰臥瑞士球訓練

練習者仰臥位,雙腳搭在瑞士球上作支撐,腰背挺直,注意挺髖,使髖膝踝肩在一條直線上,保持60秒,每次做三組。4單腿臥蹬訓練

單腿臥蹬訓練調整適宜阻力,做單腿臥推,注意骨盆不要動,髖、膝、踝在一條直線上,每組15個,每次三組。

這裡選用的康復儀器就是大名鼎鼎的HUR了!~5

單腿平衡訓練

練習者單腳踩在平衡軟塌上,另一隻腳去接觸軟塌周邊的標誌物,整個軀幹儘可能保持平衡,每次六圈,然後換另一側練習。
如果疼痛就鎮痛,然後鍛煉肌力,有保險的話最好還是找therapist

髕骨軟化是很常見的膝關節問題,和產後沒有直接的必然關係,任何人羣都有可能出現。

醫生的建議沒錯,你真的認真訓練大腿的肌肉力量了嗎?

如果非常嚴重,髕骨出現龜裂,是要手術的,但從出現不適疼痛癥狀,到必須手術的程度,是需要較長時間的,有足夠的時間保守治療,康復訓練。

醫生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沒有必要時最好不做手術,因為必須考慮到術後的康復訓練,需要的時間更長,更複雜,對於題主的身體情況,可能存在更多的麻煩。

如果你現在的肌肉都嚴重萎縮到不能承受自重,而手術只是修整損傷部位,肌肉功能康復還是要靠長期的訓練。

何況你的醫生不認為你必須手術!

你找個康復師,可以上門服務的,國外大多都有社區康復中心,每週做兩三次康復訓練,不影響你帶孩子,應該可以很快解決問題。

我同意上邊翁凱翔的回答,文章內容可以借鑒


謝邀。 @冷不易 第一次被邀請回答問題,蠻意外的。個人對於髕骨軟化症瞭解也不是很多,現在想想應該年少踢球時引起的,沒怎麼注意。大學期間,醫生很負責告訴我:多穿點,注意保暖!後續就沒怎麼管,一直拖啊拖啊。重點是:我沒手術,活蹦亂跳的幹著各項運動(雖然次數逐年減少),知道13年去北醫三院掛了專家號後,才知道這世界還有這個病,目前依然沒手術。個人很少爬山,前一陣子,媳婦懷孕還負責自行車送她上班。愛咋咋地,平時在家靜蹲鍛煉就可以了。
不知道你現在恢復的怎麼樣了.我也是這個問題,產後已經2年了,去年年初練習了下Insanity,突然疼痛不已,痛到今天已經有5個月了,不過情況已經大有好轉,我當時很猶豫,一直沒找THERAPIST。深深覺得自己是膝蓋內部問題,不是骨刺就是herniation。 見了3次醫生,還就是不給我拍片子。一定要我見therapist。見了幾次,就發覺對方非常專業,針對我的癥狀每次進行不同形式的鍛煉來加強我的大腿外側肌肉。如果你還是很痛,真的建議試試。另外我的theapist給我一個knee tape,用來幫助把我的髕骨固定到正常的位置,那個膠帶很神奇,當膝蓋移到正確的位置時,疼痛就一下子消失了。可能膝蓋骨的脫位,觸碰了神經。反正如上面兩位所說的,鍛煉肌肉。我的therapist說這個絕對可以修復。需要6周左右。
如果不是髕骨出現了龜裂等等問題需要置換手術的話是不需要手術的。再說手術之後再康復是個非常艱苦的過程。我之前因為膝蓋的前叉韌帶斷裂手術過,目前還在康復的階段。雖然不太一樣但在康復中心看到了很多膝蓋手術過的病友過來康復,髕骨手術也是蠻多的。其實重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肌肉力量的練習。只有肌肉力量夠了才能保護膝蓋不受傷的。如果你現在平時膝蓋都會痛的話可以先從直抬腿開始。前、後、內側直抬腿,如果一小段時間之後覺得簡單了可以再一點一點的加沙袋繼續練。再之後可以通過單腿撐地坐瑜伽球,或者半躺球練習增加靈敏性和後羣力量。再之後有能力就可以上器械練了。同時後期可以的話,靜蹲是個很好的,也可以比較全面的練習肌肉的方法。強烈推薦。總之就是,髕骨如果不是不得不手術,那麼肌肉力量纔是最關鍵的地方。(條件允許可以找一個康復師的,他會根據你的情況及時的改進訓練進度並且保證你的鍛煉都是正確的。一週幾次不會花很長時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