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頸部相關肌肉發達 這個人就更不容頸椎病什麼的? 比如別的肌肉弱的人辦公久坐8小時就不行了 發達的 做8小時 啥事沒有?


是的,不能說啥事沒有,但一定比不鍛煉的人好。不提倡8個小時久坐,每過一個小時走個5分鐘,倒杯水,上個廁所,都挺好。

但是相同條件下,有肌肉(愛鍛煉)的人肯定更好。


關節疾病有很多成因。其中關節損傷比較常見,比如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等等,這部分跟人的關節使用有關係,很多健美冠軍也有膝關節的問題,說明瞭肌肉發達並不會阻止這類關節病。

另外還有一些關節病跟微生物病毒入侵有關,比如周杰倫的僵直性脊椎炎,就很可能與微生物侵入有關。這部分自然跟肌肉量也沒關係。

還有關節病跟結石沉積有關,比如常見的痛風,就是尿酸鹽結晶在關節上沉積導致的。這部分主要跟人的飲食習慣有關。

總而言之一句話,從理論上來說,大肌肉量並不能明顯地減少得關節炎的概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纔是最重要的。


首先要看是哪種類型的關節病。如果是關節的慢性疼痛,一般和肌肉力量發展不均衡或肌肉力量太弱有關。如果是關節內的韌帶損傷,多是由於運動疲勞導致肢體控制能力下降,由此突發的關節急性損傷。還有可能是關節內感染,關節內結構發育不良等等,不是說只增強肌力就能避免的。但是增強肌力確實可以避免一部分關節病,例如髕骨軟化。


您好,關節周圍的肌肉強壯,該關節的穩定性就好,不易發生關節的骨性摩擦,但前提也要在健康狀態的肌肉才能很好地維持關節穩定, 就比如說一個人在錯誤的姿勢下坐八小時,就算他肌肉強壯,還是會有相應的癥狀的,健康的肌肉可以保證你在運動時的動力。所以鍛煉是一方面,注意正確姿勢也很重要


首先不是說有肌肉就不容易的關節病,肌肉全身都有

身體出現疼痛和不適有些跟自己的生活習慣以及姿勢有關。比如低頭伏案工作8小時

還有些跟肌力有關,肌力失衡也是導致慢性疼痛的原因之一


這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每個人都有肌肉,但很多人也會有關節方面的問題。有一定的肌肉力量是會保護關節的,但是隻為了肌肉增長,無腦沖重量上強度是有很大風險損傷關節的。

從運動健身的角度淺談一下怎樣預防關節方面出問題。

首先:注意對自我身體的覺知。

這個意思就是說你要能控制你的身體,你的肌肉,你要知道哪裡的關節動是受哪些肌肉影響的。因為我們的骨骼自己是不會動的,關節發生變化,動了一定是肌肉控制的,你可能會說我肌肉沒感覺到動了啊,那是因為長期沒有有覺知的練習肌肉,本體感比較差,神經募集能力還需要提升。

接下來是練些什麼?怎樣練習呢?

像一些冥想練習會讓你去感受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把它們放鬆下來,包括呼吸練習是對膈肌的控制,還有一些盆底肌的練習(不僅產後媽媽,男女都有必要練),瑜伽、舞蹈都是加強神經 意識 和身體聯繫的練習。可以放鬆整個身體,神經,柔韌性、放鬆性為我們接下來身體更高要求的靈活性做好準備。

接下來就是穩定的練習,練習最重要的就是大腦對肌肉的感知、控制,有些人只注重力量訓練,不管是無限的沖重量還是使勁做有氧,都可能會對關節有傷害,所以你需要找回身體的穩定性和靈活性,特別是核心穩定,肩帶穩定,膝關節穩定,肩關節的靈活性、胸椎靈活性、髖關節靈活性,這樣在以後上力量的時候才能保證安全、走的更遠。像一些普拉提、針對性的功能性恢復練習(此練習最好有專業的老師評估)都能實現。

然後開始建立大肌羣運動模式,適量上重量練習。這樣子健身:結合靈活、敏捷、爆發、力量、耐力、心肺功能…綜合的鍛煉是更加科學,有益身心,保護關節的方式。

如果像健美運動員或者舉重運動員一樣訓練,第一,他們的飲食不同,包括很多的補劑,第二,專業訓練指導不同,還有最重要的,你的目的不同,他們是為了追求極限,在競技比賽中拿到名次。但我們更重要的是為了健康、身心愉悅。


很多頸椎病的患者都會這樣子問,為什麼我的同事/同學都是一樣伏案,為什麼他們沒事?可是這類疾病的確個體差異很大……每個人的骨骼 肌肉發育程度不同,生活習慣 運動習慣都不一祥,的確有部分人一方面肌肉力量不足,一方面沒有鍛煉的習慣,那就比較容易誘發生理曲度變形,進而引起椎體失穩 軟組織慢性勞損積累 椎間盤變性等癥狀。而有的人天生肌肉力量比較好,或者有堅持鍛煉的習慣,那麼核心肌肉力量比較好的人,可以通過肌肉力量代償關節所受到的壓力,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狀態,就不容易出現疼痛不適的表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