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Relativity》

1953

蝕刻版畫

27.6xx29.2cm

《相對論 Relativity》 1953 蝕刻版畫 27.6xx29.2cm

 

--------------------------------

關於近期在故宮展出的:

摩利茲‧柯尼利斯‧艾雪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以下簡稱「艾雪」),

其中一件創作《相對論》,由於朋友提出疑問,

雞婆又樂於分享的阿庚,決定幫大家找找資料,一起來認識這個作品。

既然要了解一幅畫作,

就得先從它的創作主題《相對論》談起,

除非你是理工專業背景,不然就是讀哲學的,

我想,大部分的人一定跟我一樣,

只停留在:「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提出的!

這一個非常膚淺的印象中。

 

對於「相對論」的定義,而且還是「『廣義』相對論」

維基百科是這麼說的: 

廣義相對論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1916年發表的用幾何語言描述的重力理論,它代表了現代物理學中重力理論研究的最高水平。廣義相對論將古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包含在狹義相對論的框架中,並在此基礎上應用等效原理而建立。在廣義相對論中,重力被描述為時空的一種幾何屬性(曲率);而這種時空曲率與處於時空中的物質與輻射的能量-動量張量直接相聯繫,其聯繫方式即是愛因斯坦的重力場方程式(一個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式組)。從廣義相對論得到的有關預言和古典物理中的對應預言非常不相同,尤其是有關時間流逝、空間幾何、自由落體的運動以及光的傳播等問題,例如重力場內的時間膨脹、光的重力紅移和重力時間延遲效應。廣義相對論的預言至今為止已經通過了所有觀測和實驗的驗證——雖說廣義相對論並非當今描述重力的唯一理論,它卻是能夠與實驗數據相符合的最簡潔的理論。不過,仍然有一些問題至今未能解決,典型的即是如何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的定律統一起來,從而建立一個完備並且自洽的量子重力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在天體物理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它直接推導出某些大質量恆星會終結為一個黑洞——時空中的某些區域發生極度的扭曲以至於連光都無法逸出。有證據表明恆星質量黑洞以及超大質量黑洞是某些天體例如活動星系核和微類星體發射高強度輻射的直接成因。光線在重力場中的偏折會形成重力透鏡現象,這使得人們能夠觀察到處於遙遠位置的同一個天體的多個成像。廣義相對論還預言了重力波的存在,重力波已經被間接觀測所證實,而直接觀測則是當今世界像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臺的重力波觀測計劃的目標。此外,廣義相對論還是現代宇宙學的膨脹宇宙模型(英語:Metric expansion of space)的理論基礎。

 

真是落落長,所以關於「『廣義』相對論」我又雞婆的整理了一下:

一、愛因斯坦發表(沒錯!)

二、用幾何語言描述的重力理論,現代物理學中最強大的重力理論研究。

三、將古典的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包含在狹義相對論的中。

四、有關時間流逝、空間幾何、自由落體的運動以及光的傳播等問題,並非當今描述重力的唯一理論,它卻是能夠與實驗數據相符合的最簡潔的理論。

五、天體物理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推導出某些大質量恆星會終結為一個黑洞。

  

但以上的說明跟艾雪的這件作品有什麼關係呢?

 

根據藝術家出版社所出版的《艾雪》書中第161頁,

對於這件作品這麼說明著:

這是三個地球重心方向相互垂直的表達法,每個重心方向有一類人行走,三類人互相彼此獨立生存著。

 

所以,基本上這幅作品牽扯到「地球重心」這個議題,

也正好切合著「相對論」所探討的萬有引力與重力理論,

但要我以淺薄的知識,歸納出艾索所要詮釋的到底是什麼,實在是太難了?

於是我又上網找到了以下的見解:

一、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樓梯,經過艾雪的巧手之後變得非常有趣,同一個樓梯從不同角度看卻可以看出不同方向的重力場。

二、描繪了正常世界中不存在的重力場。

三、畫中結構有七個樓梯,每個樓梯屬於兩個不同的重力場的人。

四、每個重力場都有一個花園,大家可以找找看,該重力場的人怎麼樣纔可以走到自己的花園。

五、這是艾雪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並已被展現於各種不同的方式,因為同時得到了藝術和科學的讚賞。也是艾雪在這一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相關資料】

動畫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6-wkxfRLeI

樂高作品:http://www.andrewlipson.com/escher/relativity.html

英文簡介:http://en.wikipedia.org/wiki/Relativity_(M._C._Escher)

 

以上,希望能幫助大家認識這幅精湛的版畫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