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许文贞╱台北报导】

林立青的口袋里塞了一本笔记本,记录著他游走于工地、各个弱势NGO组织听到的故事,近来也开课教街友写作,「现在台湾人愈来愈关心发生在社会各个角落的现实,我的书是运气好,刚好在这个时间点出来。与其我来写他们的故事,不如让更多人有能力写自己的故事。」

过去的底层书写,多半是报导、社会学或人类学式的写作。像是顾玉玲写移工的《回家》、《我们》,魏明毅的人类学研究《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做工的人》的出版则带出不同的视角,原本被采访、被写的人,自己也有机会成为书写的人,将亲身经历的故事直接透过文字表达出来。

林立青表示,他之前参与NGO团体「人生百味」的活动,跟弱势街卖者讲课,教街友、街卖者自己书写。从流水帐式的「今天吃了什么」写起,到后来有位街友写下「天九牌粒粒都有血」,让他印象深刻,「这样的句子,如果不是身处其中的人,真的写不出来。」

今年也还有一本《做铁工的人》,作者是一位入行30余年的铁工师傅曾文昌,将自己如何成为工人的故事写下。曾文昌描述自己由于家道中落,读复兴美工电子科,后来到铁工厂工作,逐渐成为铁工师傅。书中也描述他军中的朋友原本以为铁工不难做,自告奋勇来当铁工工人,没想到两天就受不了炎热天气下炙热的铁皮。

除了本地工人的书写,自2014年起,东南亚主题书店「灿烂时光」也举办「移民工文学奖」,今年是第4届,有来自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的移工以母语书写投稿,再翻译成中文评选,篇数高达553篇,反应出移民工在台湾生活的真实样貌。

出版人傅月庵则表示,林立青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太阳花以来,年轻人更关心起台湾的问题,后来有很多的社会运动,像是弱势、性别、环境,林立青是从这个脉络下而生的。出版社和编辑也精准的看到了这样的社会脉动。」

傅月庵表示,许多文青常常因为想太多无法书写,「想太多就会裹足不前,无法行动,但林立青不是这样,他很理直气壮的,带有使命感的把认为要写的故事写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