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幾乎可以算是一種世界觀,它記載了40多個國家,300條水道,眾多的神話人物和草木魚蟲鳥獸礦產等等不一而足。像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后羿射日,龍生九子以及黃帝大戰蚩尤這些著名的故事都被記載其中。不光是成年人,即使是小朋友翻開《山海經》也會感到新奇。

裡面有民間傳說家喻戶曉的神仙妖怪,比如人類的始祖伏羲女媧,住在昆崙山西北角的西王母,騎在白馬上的桑蠶女神,追逐太陽的夸父,沒有頭的巨人刑天。可以算是中國先民們初始世界觀的體現。


我個人觀點,它類似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地理世界觀,《山海經》我真正看過的只有上古神獸的描寫,看似荒誕,介紹一個神獸甚至只有三言兩語。

但寫的就像作者親眼所見,山海經這本書,對地理位置的描寫要比神獸寫的要真實可靠多,把地理位置劃為五服五個部分,以遠古華夏的帝都作為起點做半徑,然後以這個點劃分。

比如這裡離都城是100公里為一服,很像今天的北京三環五環劃分,但是五服可是比三環五環半徑大很多,甚至延伸到了今天其他國家的地區,大部分可信有理有據,但現在的山海經是後人七拼八湊寫的,和永樂大典一樣,沒有全本。


如果《山海經》的珍禽異獸是中國獨有,那麼如何解釋古埃及,兩河流域,地中海文明也有珍禽異獸?所以,《山海經》是寫真尼比魯星所見所聞。

可能尼比魯人的各領域都登峰造極,早期和人類混居,教導人類知識時,也顯示他們的基因工程登峰造極,可造出混合動物或人,都是他們可能有人造蟲洞,隨時與母星溝通?看了他們留在地球的遺迹,什麼可能都有,難怪所有頂級科學家最後信神了?因為這些可是科學解釋不了的!碰到尼比魯人留下的神跡,一切所學知識都要歸零了!

只有一件事,他們好像不是神,他們也會死,留在秘魯星門附近,那麼多長頭的遺骸。


《山海經》涉及內容廣泛,包括地理、歷史、神話、宗教、科學、文學等,可以說的當時一部對當今世界總結性的充滿傳奇色彩的偉大著作。

這部著作也代表的古代中國人在局限性視野和思維之內的世界地理觀,這種觀念也是古代人的哲學觀念。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人類是聰明絕頂的高級動物,從他們誕生之後,就對這個世界充滿疑惑。為什麼我出現在這裡,這是哪兒,我是誰,從哪裡來的?一系列疑問充斥著他們的大腦,每天滿足吃喝之後,尋找答案就是他們的目的。

候鳥有遷徙,人類也有遷移,只是鳥兒只知道遷不知道為什麼這樣遷,人類就不一樣了,他們做一件事情就要刨根問底。小孩問大人:為什麼我們天一熱就沿著河往西走呢?大人說:因為天熱就要下雨,下雨河水就會淹死我們,西邊高,我們往這遷移就不會淹死。小孩問:為什麼天熱就要下雨?為什麼小雨河水就淹死我們,我們是怎麼被淹死的?我們死是什麼,死了要去哪,既然我們會死那我們怎麼來的?西邊高,南邊和北邊為什麼不高,高處的東西叫啥,它是怎麼出現的?

好嘛,你怎麼這麼多問題,大人打斷了小孩,不覺自己陷入深思:對啊,為什麼呢?

一個人想為什麼就算了,人多了去想為什麼就該找借口解決了。於是人們開始討論,去實踐調研,然後記錄,慢慢想的多了,解決的問題就多了。問題解決了不能就這樣算啦,得記下來啊,不然後面的小孩還得問,時間久了,這些想法就被專人匯總起來,《山海經》藍圖就形成了。

這是我們的世界

《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話古獸。雖然很多地理事迹與現在相差很遠,但考慮到古人的涉足距離,科技能力,也是可以接受的,就像我們現在了解的宇宙,在多少年後也許被推翻。

書裡面記載最多的便是山,古人對山有很崇拜,山在他們眼裡永遠是神秘的,如「堂庭之山」、「杻陽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據山的地貌而定的。古代的神話也離不開山,因為充滿了無限的想像,直指雲霄的山頭,玄妙未知的雲海,煙霧繚繞的森林,黑暗無底的山洞,這些讓他們猜不透的自然現象便促進了人類想像力的發展,於是神靈誕生了。

古人是對神靈有所嚮往的(山海經里記載著各種神話人物),他們認為世界都是神靈創立並賜予人類(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人類的生死被掌握著,人類的命運也被控制著,唯一能做的就是積善成福,妄求在下一個六道輪迴中有一個好的歸屬。

半唯心主義哲學

《山海經》記錄的世界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地方,高山是守護神,黃河是母親河,土地是上天對人類的給予,花鳥蟲魚是人類的陪伴。古人對世界是感恩的,他們的生老病死都是上天賜予的世界所養育的,這個世界有他們發掘的,有他們未知的,但世界的構成和運轉規律在他們心中是永恆不變的,這個充滿想像的半唯心主義理論正是他們心中的大眾哲學。


目錄

聲明:詞條人人可編輯,創建、修改和認證均免費

詳情

一分鐘了解《山海經》

109.9萬 1"14"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版本複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代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夷堅,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山海經裡面太多的山神,太多神,神話傳說,應該表明世界是由神在控制的


山海經圖繪製的是上古華夏大地的山川河流並在上面標註了山川的名稱,然後在山經中記錄具體每座山的礦產資源與動植物,最後在華夏周圍繪製相鄰國家的奇異風貌,並在海經中做簡短描述,當然也有可能海經的描述是後人加上去的,原本山海經只有山經跟地圖,海經內容只不過是簡單的繪製在地圖上面。現在都認為山海經被後人多次修改過,由於古代地圖難以保存,所以很有可能古人將山海圖中鄰國的人和物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海經部分。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神話第一大奇書,這本書奇在很多地方,創作年代不詳,創作人物不詳,描繪的很多東西事物故事有些很是荒誕怪奇,卻又有些關於山川的地方,今天還能對上號。

《山海經》就像是一部記載中華古代地理的書籍,有山川地理、民族文化、族群祭祀、巫醫草藥、動物植物、奇物礦物、古人生活、神話傳說,時間跨度也很大。尤其是神話有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流傳深廣的神話。

《山海經》山經.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穀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差善走。酈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這是《山海經》的首篇,《山經》中的《南山經》,寫的是南方的山脈,鵲山山脈中的招搖之山。不但將地理位置解釋清楚了,還說明了其上的物產,桂樹,金屬,礦玉,祝余草,迷轂木,狌狌獸,酈麂水……等

《南山經》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世界觀呢?猶如親臨,就像是經過實地考察過一般。對其中山川地理,草木礦獸的描述可以說是非常生動詳盡,使得即使我們現在讀來還有一種親臨南部眾山脈的感覺,《山海經》其他部分也一樣。

整本《山海經》描繪中國古代人文地理的奇書,它的世界觀是相當宏大的,整體來看,從某方面來講在地理上甚至超脫了如今的中國實質疆域,而且很多記載的地理,在今天看來很多也是很符合的。

《山海經》的世界觀,描繪的顯得很真實,無論是前面說的山川地理,族群祭祀,還是飛鳥走獸……甚至是那些神話傳說,都顯得過於真實。

在我看來,《山海經》在當時,應該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想,所猜所感……所真實描繪出來的當時世界中的人文地理,神話傳說,自然敬畏等等。

有一種說法,《山海經》開始時,是壁畫圖文的形式,刻畫在牆壁或者石壁上,作者非是一人,而是多代人傳承補充,而且這樣的地方應該不止一處。這裡說的壁畫圖文,並不是說單純的圖畫文字,而是說圖畫完整,但是只有簡單的零散文字。後來根據眾多的壁畫圖文,才有專門介紹圖畫的文字篇章。進而圖畫,文字篇章一起流傳。

再後來,因為時間久遠,傳承斷續,天災人禍,戰亂荒年等原因,慢慢的圖畫部分幾乎全部遺失,就是文字篇章也是不全。現在《山海經》裡面的圖畫部分,據說是後來又根據搜集到的文字篇章重新描繪出來的,早就失了本來真實的深奧原味,變得更簡單容易理解。

簡單來講,《山海經》世界觀,讀起來很真實,所有描繪的東西,讀起來就跟真的似的。

《山海經》不愧是中國古代神話第一大奇書。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神話第一大奇書,這本書奇在很多地方,創作年代不詳,創作人物不詳,描繪的很多東西事物故事有些很是荒誕怪奇,卻又有些關於山川的地方,今天還能對上號。

《山海經》就像是一部記載中華古代地理的書籍,有山川地理、民族文化、族群祭祀、巫醫草藥、動物植物、奇物礦物、古人生活、神話傳說,時間跨度也很大。尤其是神話有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流傳深廣的神話。

《山海經》山經.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穀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差善走。酈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這是《山海經》的首篇,《山經》中的《南山經》,寫的是南方的山脈,鵲山山脈中的招搖之山。不但將地理位置解釋清楚了,還說明了其上的物產,桂樹,金屬,礦玉,祝余草,迷轂木,狌狌獸,酈麂水……等

《南山經》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世界觀呢?猶如親臨,就像是經過實地考察過一般。對其中山川地理,草木礦獸的描述可以說是非常生動詳盡,使得即使我們現在讀來還有一種親臨南部眾山脈的感覺,《山海經》其他部分也一樣。

整本《山海經》描繪中國古代人文地理的奇書,它的世界觀是相當宏大的,整體來看,從某方面來講在地理上甚至超脫了如今的中國實質疆域,而且很多記載的地理,在今天看來很多也是很符合的。

《山海經》的世界觀,描繪的顯得很真實,無論是前面說的山川地理,族群祭祀,還是飛鳥走獸……甚至是那些神話傳說,都顯得過於真實。

在我看來,《山海經》在當時,應該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想,所猜所感……所真實描繪出來的當時世界中的人文地理,神話傳說,自然敬畏等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