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是西漢初年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

  司馬遷作《史記》,將他與屈原合傳,是因爲他們有遭讒流放、鬱郁不得志的共同經歷,同時卻又都是積極入世的思想家。

  《漢書》則不但爲這位思想家單獨作了一篇長傳,而且還載錄了系統反映賈誼政治思想的若干篇上疏。

  “體貌大臣”,是指以禮對待有罪的大臣。此議緣起於漢文帝四年(前176 年),大臣周勃被捕入獄,受到獄卒的侮辱一事。

  賈誼有感而發,特作《階級》一文,建議漢文帝應該禮貌地對待犯法的大臣。該文被收錄到賈誼的散文集《新書》中。

  漢文帝七年(前173 年),賈誼又上著名的《陳政事疏》(或稱《治安策》),文中再次提到了“體貌大臣”的問題。

  《階級》篇與《陳政事疏》關於“體貌大臣”的議論,內容和文字都大致相同,後者顯然是對前者的舊事重提。

  《陳政事疏》是西漢初年的一篇重要的政論文,主要是對漢文帝時期的政治發表評論。

  首先,賈誼認爲當時的天下大勢是匈奴之患和諸侯王之患相交織,社會禮義不修,就好比是抱着火睡在乾柴上那樣岌岌可危,如果不進行更張,便必然會重蹈亡秦覆轍。

  其次,賈誼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更張方法,如通過“衆建諸侯以少其力”來解決諸侯王問題;強調仁義與法治並舉,以禮勸善,依法懲惡;重視教育太子,以此鞏固國本;等等。

  “體貌大臣”是《陳政事疏》中所闡發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賈誼禮治思想的一個具體體現。

  賈誼認爲,人主、大臣和百姓的關係,就好比是堂、陛和地的關係,陛階越高,堂也就越高。

  因此,他以俗語“投鼠忌器”作比,認爲不投擲器皿旁邊的老鼠,是怕砸壞了器皿;同樣的道理,人主尊貴大臣,其實就是使自己尊貴。

  從尊貴大臣的思想出發,賈誼認爲對於犯法的大臣,人主應該以廉恥節禮對待他們,只可賜死,不可戮辱。

  這樣做,可以維護大臣的尊嚴,激勵大臣的氣節。賈誼還以冠、履比喻大臣和吏民,強調冠履有別。

  因此,從治民的角度來說,只有人主禮遇大臣,吏民們纔會敬畏他們,從而才有利於政令的推行。

  最後,賈誼還以史實爲據,認爲義士豫讓曾經先後侍從中行國國君和智伯,智伯滅中行國,豫讓改事智伯;而趙襄子滅智伯,豫讓則不惜“釁面吞炭”替智伯報仇,這是爲什麼?

  因爲中行國國君只是按普通人那樣對待豫讓,而智伯卻以國士待他,所謂士爲知己者死,這就是豫讓要爲禮貌待他的智伯報仇的原因。

  賈誼是西漢初年封建政治秩序尚未完全建立時期的思想家,面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無序,他積極倡導禮治,嚴明社會等級秩序。

  而“體貌大臣”則是其禮治思想的一個具體主張,它旨在養育大臣的氣節和廉恥心。毫無疑問,這種禮治思想及其具體主張,對於穩定西漢皇朝的統治,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來源 |《二十四史名篇選評》

  點贊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