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邀請,我是短髮。

羅大佑的歌我一直都在聽,聽到《追夢人》的時候,我覺得羅大佑是真的進入新境界了,尤其是歌詞,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你的笑容,沒有任何道理,連文法都不通,但就那麼好,穿過你的黑髮我的手,把男女之間的那種溫柔寫透了,人生是很平常的,高明的是把美感寫出來,而不是細節。

羅大佑可能有更多的時代感,他身為一個創作藝人,把人生哲學和意念完傳達社會上,他所做的事情是國家大事,他所寫的歌詞就偏向於這麼一個大格局,帶有某個程度的政治色彩在裡面。

我覺得羅大佑是時代的歌手,什麼歌能流行傳超過三年的?很少,但羅大佑的歌可以。做歌手就要成為歷史,成為一個時代的代言人物,讓大家在想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就想起他,我的目標就像羅大佑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的小編哈哈??,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瞭如果喜歡小編,就給小編點個贊和關注,謝謝了Emma。


  

  在小編的心目當中,對羅大佑的評價只有四個字,那就是音樂大師。

  雖然從小學就開始唱童年,初中唱滾滾紅塵,戀曲1990,你的樣子,高中唱東方之珠,明天會更好,但知道了解羅大佑還是在九幾年吧,看到一本雜誌介紹羅大佑,說他是個天才,中國第一個搖滾明星、一個電影配樂大師以及一個能和劉文正比肩的青少年偶像……

  這樣的認可,無論是「 音樂教父」或是「中國的鮑勃?迪倫」這樣的稱謂,始終都只是一個管中窺豹的側影。

  若真要對羅大佑一言以蔽之,那個詞恐怕應該是「 知識分子」。 

  在選擇辭職從事音樂之前,他拿到了自己在醫藥大學的學歷,並已經獲得了一份醫生的工作。音樂對於羅大佑來說絕不是無奈之下的謀生手段,而是完全基於自由意志而做出的人生選擇。他以斷絕父子關係相逼,令父親接受了自己的選擇,而個人與家庭的關係,也從此成為了羅大佑作品中的重要基因。 

  幸運的是,辭職後的羅大佑遇到了草創之初的滾石,在他這個形象唱功都很一般卻獨具創作才華的歌手身上下足了賭注。 

  羅大佑在音樂上的表達方式,也是典型的理科生思維,所言即所見,所說即所想,連疑竇與困惑都透著犀利的樸直,殘酷就是殘酷,沒有任何矯飾,溫暖就是溫暖,不加任何遮掩。

  馬世芳曾評價說,回頭看羅大佑最初幾張作品掀起的社會效益,其規模之大、延續之久,整個臺灣流行音樂史上除了羅大佑,似乎還沒有任何人製造過。

  在《光陰的故事》裏,羅大佑唱道:「過去的誓言就像那課本里繽紛的書籤,刻畫著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

  在《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裏,他又寫出:「如果我們生存的冰冷的世界依然難以改變,至少我還擁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顏。」

  給鄧麗君寫《愛的箴言》,「我將春天付給了你,將冬天留給我自己。」表達盡了情愛背後的奉獻與成全。

  幫劉文正寫《閃亮的日子》,「你我為了理想,歷盡了艱苦,我們曾經哭泣,也曾共同歡笑。」把樸素情感延展出感動情緒。

  歌曲《童年》的創作,曾花了羅大佑整整5年的時間,原因是他想讓歌詞和旋律完全貼合在一起。為此,羅大佑大量看詩,余光中、洛夫、紀軒??????尋找詩和歌詞中不同的地方。「有幾個字我覺得還是唱得不順口,跟別的詞擺在一起就覺得不對,非要把那幾個字消滅不可。」

  羅大佑很多名人都評價過,應該說都比較高,我也不多說了。他在我心目中就是華語音樂唯一的大師。李宗盛,周杰倫這樣的只能說是有才華的歌者,我看還稱不上大師。

  羅大佑,他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從七十年代到現在,他的音樂裏,從時代的變遷,到人文,到歷史,到政治,到社會,娓娓道來,但他又超出時代,三十幾年前的歌,預言現在一一變成現實,即使再過數十年,上百年,我想人們依然會反覆吟唱他的歌。他的歌聲裏,也聽得到人生感悟,感受得到歲月流逝,體會得到愛恨情仇。

  羅大佑的黃金時期,我認為是七十八十九十年代,有二十多年吧。現在的羅大佑應該是江郎才盡了,這也可以理解。我看幾乎所有的天才,黃金時期基本上都是20歲左右開始,35歲左右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其實我感覺普通人基本上也是這樣,人生輝煌時期也就這十幾二十年。至於現在六十多歲的羅大佑,也不能有多少要求了,能多聽一場演唱會就夠了。

  羅大佑說:「時間是很厲害又可怕的東西,時間是神。現在這一瞬(打一個響指),永遠過去了哦,永遠抓不回來了。」

  他知道自己留不住時間,但想把他的音樂,他的話語,留在時間裡。.

  這就是大師。


作為一名90後,我想我正好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說實話,上高中之前我並不知道羅大佑,雖然很小的時候就通過《童年》這首歌,但當時還不知道這首歌是羅大佑的作品。

後來,隨著閱歷的增加和知識的增多,漸漸認識了老一輩的音樂人,崔健、李宗盛、老狼,當然還有羅大佑,也開始明白這些人的偉大,這些人對於整個華語樂壇的貢獻是多麼巨大。

在華語音樂史上,羅大佑是一個重要的符號,他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等等,這些歌曲現在依舊在被人們傳唱著,已經成為華語音樂的經典之作。

我認為羅大佑的偉大不僅僅因為歌曲膾炙人口,更重要是的是他的歌曲是在反映整個時代,體現著他作為一名歌手對於社會所承擔的責任,他在用歌聲警醒著整個時代。

比如,歌曲《明天會更好》是為公益而唱,這首歌是在呼籲著世界和平,這首歌曾經由全球各地60名歌手共同演唱,可以說是一首具有世界意義的歌曲。歌曲《鹿港小鎮》反映的是臺灣在城市化過程中的陣痛,許多人被生活所迫,背井離鄉,來到城市打拚,歷經各種困苦、磨難,但他們無法回到家鄉,家鄉也已經不是原來的家鄉。羅大佑幾乎每一首歌都不單單是一首歌而已,他在用歌聲反省時代,記錄時代。

這就是我喜歡的羅大佑,這就是偉大的羅大佑。


其實這樣去劃分下一,相信如果是00後,可能大多數根本就不知道羅大佑這個人,也就無從評價了。

90後的我們也只能說半知半解吧,縱觀羅大佑的音樂人生,總是緊密的和時代結合在一起,卻又不乏關注人心的經典作品,他是一個真正的音樂大師。

什麼是音樂?我覺得就是一種引起人們情感共寧的媒介吧,它不分等級、類別,也不是特定的為某事某物而作,覺得本著真心去作的音樂就是能打動人的音樂。所以羅大佑能寫出《童年》這樣的童趣,能唱出《亞細亞的孤兒》這樣的鄉懷,又能迸發出《綠色恐怖分子》這樣的憤怒。

羅大佑把個人的迷惘、失落、愛情都看成是天大的事,既是天大的事,就要用很多創造性的面向去看待,始終是沉鬱而孤傲的。我們能從他的歌裏捕捉到時代的脈絡,人文以及歷史的思考,感覺他時時把整個時代挑在肩上,連情歌都滿是滄桑的傷痕。

就是這樣的本心,也成就了他」音樂教父「的稱號,我想一個音樂人如果能一直保持自己的本心,終將迎來自己的輝煌。


90後不知道是不是年輕人,年輕人怎麼定義?

個人覺得羅大佑,是臺灣歌手裡面的一哥吧?

池塘邊的榕樹下,知了在聲聲叫個不停

池塘邊的,童年,

個人覺得00後10後的話可能不會喜歡羅大佑,因為他們只喜歡,奶油小生,就是那種奶裏奶氣的那種

就是長得像女人的那種,男人

那些歌詞也是讓人聽不懂那種,反正反正就是中國話說成了外國話,讓人聽不懂的那種,唱不唱的讓人聽不懂,他們就喜歡那種吧

已經時代不一樣,審美也不一樣,所以現在的小年輕都喜歡那種像女人的男人

你大部分


好聽,經典??


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喜歡聽美女帥哥的歌曲,羅大佑是屬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歌神,而且他的歌都帶有一股蒼桑的味道,帶有一定的哲理性,有故事的人基本都喜歡聽他的歌,感觸頗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