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rtso.artron.net/artist/artistsearch.php?sort=art&keyword1=%E6%A0%97%E5%AD%90%EF%BC%88%E4%BD%99%E4%B8%BD%EF%BC%89&aid=A0007731 

 

栗子(餘麗) 個人簡歷:

栗子,原名:餘麗
2003年 畢業與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
2007年 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

14ea66a29ba3f0[1]  

  有兩個教育背景對於中國藝術家的成長至關重要,一是寫實主義的技術背景,中國的藝術教育,是世界上少有的繼續保留着寫實主義技法教育的國家。如果從十四、五歲準備考取美術學院算起,到大學、研究生畢業,一個藝術家要花去十幾年的時間學習寫實主義的技法。二是中國有一個特別的藝術語言背景,就是中國古代水墨畫傳統、二十世紀初從西方引進的寫實主義傳統、和70年代末以來引進的西方現代藝術傳統並存的現象,這三重傳統的任何一種語言傳統,都會對中國藝術家的創作帶來影響。

 

  比如這裏展出的中國年輕藝術家吳濤、栗子、張生、張展、範自力作品,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們所受過的良好寫實主義技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他們作品中的意象、象徵的語言特徵,又多從西方現代藝術、中國傳統藝術中汲取了營養。如栗子在作品中有意削弱了男女的性別特徵,就使她創造的形象,削弱了與世俗感覺有關的各種聯想,變成意象性的符號。作者正是通過她創作的形象之間的各種關係,在對立的因素中尋找到奇異的美感。看她的作品象觀看現代舞蹈,讓人體驗到一種邪惡與美麗,痛苦與愛戀,生與虛幻的“人生險境”。吳濤的作品有種象徵性,象城市樓房般的巨大結構,冰冷而龐大;冷色調的框架背景中是暖色的女人體,溫暖卻柔弱。在中國迅速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人的現實處境,就像這巨大冰冷結構中的女人體,軟弱無力。張生的作品中的人物關係,着重情節的戲劇性處理,但不是傳統的寫實主義場景,更象一個寓言劇,寓意着張生對人生的感悟。張展和範自力的作品更在乎繪畫性,強調在繪製過程表現自己的感覺,如張展畫面中的大筆觸,與人像的寫實主義結構有一種“掙脫”關係,可以感覺到作者努力在掙脫什麼的心理狀態。而範自力卻強調把造型、筆觸、色彩的對立因素,在同一畫面中尋找一種和諧狀態。

 

  公元三世紀就成熟的書法藝術,確立了中國的藝術觀念,即筆觸的表現性,以及同時期中國詩歌的意象性,一直都對中國的藝術家產生着影響。所謂意象,如中國的古典詩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現實物象的“真實”上,同時作爲一種人生的境界和體驗。或者象中國古典文人畫,梅蘭竹菊,山水草木,同時也是人的“胸中逸氣”的意象。我們從這裏展出的藝術家作品中,看到他們所創造的人物形象,同時成爲他們心中的意象。當然,他們都使用了從西方傳來的油畫媒介,從一個西方人的角度,也許最容易看到中國藝術家所受到諸如西方表現主義、形而上等畫派語言的影響,其實,中國古典藝術的表現主義和意象特徵,本來就和後來的西方現代主義,在語言上有相似之處,或者西方現代藝術發生時就受過東方藝術的影響,藝術從來是相互影響的。

http://lizi.artron.net/main.php?pFlag=news_2&aid=A0007731&newid=244204&columnid=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