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我覺得還是隔壁蘇州話更好聽。

不過我老家的話比起煲冬瓜之類的,還是不知道要高到哪裏去了。


朙州吳語北路,一直都覐著好聽。


在家的時候感覺家鄉話很土,甚至音調不是那麼婉轉,而是直來直去。初中回家上學之前一直說的普通話,家鄉話只是處於會說,還說得不是特別標準的樣子,只是和爺爺奶奶打電話的時候用一下,還有放假回家時候用一下,其餘時候都是生活在普通話環境當中。

初中回老家上學後,開始還是說的是普通話,還不是那麼喜歡家鄉話。雖然別的同學們互相溝通的時候都用的是家鄉話,可是我喜歡不這樣。和同學玩用普通話,和老師溝通用普通話,甚至在家和父母說話都非常想用普通話。可是我媽非要我在家用家鄉話溝通,在初二暑假的時候甚至只讓我用家鄉話,理由是怕初三分班後,讓別的同學聽我說普通話而欺負我。

於是我說了一個暑假的家鄉話,再到開學的時候我已經能很自然地使用家鄉話了。和同學玩用家鄉話,和老師交流用家鄉話,好像家鄉話也不是那麼陌生了,也不是那麼令人反感了。

高中時候大家更是隻用家鄉話。除了正式一點的,比如上課回答問題,比如上臺作報告,這些場合之外,到處都是家鄉話。踢球時用家鄉話,下課後打鬧用家鄉話,和別人出去玩更是用的家鄉話。我好使已經習慣了生活在家鄉話的環境中,好像他已經很自然地成爲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直到上大學。

上了大學,和我一個高中來的同學我不是特別熟,周圍再也沒有和我說家鄉話人的了。也許這給幾年前的我應該是一件比較開心的事? 可是現在的我不是這麼想的。我想念我的高中生活,懷念我的同學們,感覺還是高中時代是最好的。大學生活好孤獨,我那可愛的家鄉話呢? 我那可愛的同學們呢? 都不見了,都從我的生活中消失了。獨自思考的時候,腦子裏有時候會蹦出來幾聲家鄉話,我試圖抓住他們,可是抓住了又有什麼用呢? 我依然不在家鄉,我還是在外地。

大一寒假回家的時候,坐上公交車,聽司機和別人"倒歇歇"的時候,我知道,我回家了。

好聽。

茫茫人海,鄉音爲證。

無母語,弗家鄉。

鍾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


還行,其實能講的很好聽,只是要刻意一點,但最近只聽到中年人在講,開口“老子”閉口“娘賣批”時不時再加個“肏煞”,又把我拉回了現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