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托市收购陆续启动,能带动行情上涨吗?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2019年的全国小麦托市政策很难再起到像往年那样提振市场行情,带动现货价格走高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今年的收购价格标准太低,甚至连市场化收购都不如,已经不具备价格优势。几年以前,国家最高以1.18——1.22元每斤的收储价格标准来收购农民所产新麦,为我国小麦市场提供了一个比较高的保底价格。

而2019年,我国的小麦国储收购标准仅为1.12——1.16元,很多企业和粮贩子为老百姓开出的价格都比这个更高一些。

截止到目前,我国六大小麦仅有两个省份(江苏省和安徽省)启动了今年的托市收购预案,当地的很多国储收购库点在上月中旬便开始以1.12——1.16元每斤不等的价格来收购农民手中的2019年达到国标三等及以上的新产小麦,但是从近期的收购现状来看,并没有起到带动当地或者全国小麦市场行情向好,市场价格走高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第一,2019年小麦托市收购价格标准再度走低。今年新产小麦质量和等级好于去年,受到市场的欢迎,市场化收购主体增多,且开出的价格较高。来自一线监控数据显示,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新产小麦市场价格大多已经在托市收购价格标准以上,达到了1.12——1.15元每斤。而农民在卖粮的时候如果能够赶上一个比国储收购库点开出的更高价格,肯定会更乐意卖给他们。第二,2019年小麦托市收购要求和限制较多。关注我国小麦收储政策变化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在2018年,我国的小麦收储出现了今年来的最大变革,其具体体现不仅仅是收储价格标准近年来首次出现了走低,而是对于新产小麦收储过程种的质量等级给与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划分。在此之前,即便是达到质量欠佳的国标五等新麦都也能够进入国储仓库,无非是价格低一些,而变革之后,要想将新麦卖到国储仓库,必须要将其质量和等级进一步提升,达到国标三等及以上才行。这对于很多缺乏烘干晾晒或者除杂的普通老百姓而言,无异于是提高了相应的门槛或者说是加以更高的限制。
小麦托市收购陆续启动,能带动行情上涨吗?从关注行业多年的角度出发,今年的小麦行情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行情。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今年产的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很不错,特别是品质普遍较高,本应该对小麦价格形成支撑,但却拉低了主产区小麦之间的区域价差;另一方面,托市小麦的购销底价都下调,而且二者之间的差价缩小,每斤只有0.025元/斤,政策限定最低价、最高价的风向标表现明显,也使得今年小麦市场价格的波动空间受限;再者,今年小麦供需格局继续保持宽松态势,供应上新增供应增加、托市陈粮去库存意图明显,需求上面粉消费疲软、饲料消费下降,使得市场化的主体参与购销的积极性受限,收购新麦的态度也较为谨慎。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2019年产小麦收割上市以来,在同比高开的情况下呈现低走态势,面粉加工企业的挂牌收购价格表现较为明显,一些大型的面粉加工企业从新麦上市初期,到目前收购已经一个月有余,累计下调幅度高的达到每斤3、4分钱。基层的贸易商因为购销操作空间收窄,也普遍持谨慎态度,收购的地头粮或初期的低价粮,并不敢囤粮待涨,近期来出售积极性较高。基于此,随著部分地区新麦价格回落至2019年产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之下(国标三等1.12元/斤、二等1.14元、一等1.16元),安徽、江苏两省已经在前期陆续启动了托市收购执行预案,当地小麦价格也回升至托市收购底价附近,当然,基层的收购价格是达不到1.12元/斤的。与此同时,河南、湖北、山东、河北等主产省的小麦价格局部也在回落,并且已有不少地区也低于了托市收购底价水平。

综上所述,河南等主产省启动2019年产小麦托市收购预案的时机已经成熟,粮小咖预计进入7月后,很可能会陆续启动,受此带动,预计小麦市场价格也将回升至托市收购价格水平左右,但进一步上涨的动力不足,包括当前面粉加工企业开机率偏低等,都限制了小麦市场化购销的动力,预计在国庆节之前,主产区小麦市场价格将在托市收购底价附近保持稳定行情为主的走势。

托市价,农民有苦说不出,保护价往往成了最高限价。到底怎么回事晕晕晕


我觉得今年的小麦行情应该依旧平稳,因为本身属于基础粮食,价格波动可控,这个是平衡物价和的基础。

但在我们老家陕西部分地区近期连续降雨导致小麦减产受损,在区域性范围内价格应会产生上涨但整体平稳。


小麦价格过低农民们只好留购自己吃剩下的喂猪喂狗!


今年江淮流域小麦总体长势较好,最低价基本满足农户和经纪人价格需求,总体价格趋于稳定


托市收购是正面直接利好,今年很多地区因天气问题小麦减产过半。眼下山东大旱严重影响玉米产收。国际形势不稳定(进口)。这几个问题不可轻视。


现在老百姓就是每斤涨三角二角的也富不了,一般都割下来也地头就卖了,弄家去存下来受多少累,谁能理解受累不挣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