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程无忧对2019年不同城市企事业单位(需求方)招聘应届生专业需求的调查研究,得到数据如下:

一线城市需求最大的专业有(>25%): 「财务/金融/销售/市场/管理/贸易类」 「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网路工程类」

一线城市需求较大的专业有: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类」

一线城市需求较小的专业有:「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科学类」 「文/史/法/哲/教育类」

一线城市需求最小的专业有(≤5%):「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工程等工程类」 「生物/医学/制药类」

总结:

现在京沪需求旺盛的专业主要还是经济经管、信息技术两大领域。京沪有好的建筑、土木、地矿、交通工程等工程类学科建设,但无旺盛的人才需求。京沪机械、电气、自动化等制造业投资,因为各方面成本上升,已显颓势,正大踏步向土地和人力相对便宜的二线城市转移。教育类和医学类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特征明显,弹性较小,近年高考教育热、医学热,在人才需求上,并无对等的火爆需求,值得我们思考。

根据以上数据,现阶段,想在大城市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选专业实际上还是要盯著经济经管、信息技术。由此进一步得出所谓的财经类高校、经济经管类专业遇冷,既是学校托群忽(为高卖,让考生进垃圾专业次垃圾专业的坑)的阶段性成果,又是背离市场实际需求的判断。但这也是聪明人反其道而行之,实现对财经类高校、经济经管类专业抄底的大好时机。为今年藐视谣言,勇敢抄底财经类大学的考生鼓掌,你们是合格的买方,因此捡到了让人眼红的皮夹。

云在青天水在瓶:中国33所知名大学的难考程度和就业情况是怎样的??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财经类的专业以及大学,已经热了好几年,分数不断攀升,直到2019年高考录取,才有回落趋势。往年「两财一贸」分数在有些省份超过了C9院校,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也已经超越了末流985院校的录取分数。2019年「两财一贸」在个别省份遭遇「滑铁卢」。

财经类专业,分为经济学范畴和管理学范畴,合并称为财经类专业。

今天就几个方面聊聊财经类专业,财经类专业为什么会如此热?财经类院校排名情况?财经类专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财经类专业为什么如此热?

1.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动了各行各业对于财经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新兴行业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比如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对外经贸、管理学的人才需求的增加。

2. 财经类大部分专业为文理兼招,备受文科生欢迎,理科偏文的考生也很中意财经类专业。

3. 财经类专业就业方向广,渠道多,各行各业都有需求。

4. 财经类专业的少数高收入人群,催生了报考的趋之若鹜,未能理性综合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财经类专业。

5. 人们理财意识的逐渐增强。

财经类院校排名情况?

传统的财经类院校排名,分为四个层级:

1. 「两财一贸」

「两财一贸」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地理位置非常好,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专业实力强,影响力辐射全国。在就业很好的前提下,每年仍有40%以上的深造率。

2. 「区域三财」

「区域三财」分别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分设在成都、武汉、大连。在地域上,属二线城市,但专业实力强劲,分别有各自的优势学科,具有区域性的影响力,就业不错。分数也超过985的末流院校。

3. 地方性财经强校

「地方性财经院校」包括江西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这些院校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财经类院校里,也是具有一定实力的院校,尤其是江西财经大学,名气远小于实力,毕业生比较受圈内认可。

4. 省属的财经院校

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本身并无太多的亮点,本省及临近省就业尚可。

除了财经类的院校之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财经类专业也不错。综合类的大学,多学科共同发展,内部交流密切,本校及外校的保研名额也更多。

财经类专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近几年的报考圈,流传著一个顺口溜:一流学生学财经,二流学生学IT,三流学生学工科。财经类专业,前几年包揽了很多省市的高考状元,直到2019年情况才有所改变。财经类专业并不适合所有的考生。要理智的对待财经类中各个专业,了解专业内涵,以及就业情况。

财经类的专业具体如下: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举几个例子,提醒大家综合衡量自己是否适合选择财经类专业。

? 「一带一路」政策下,对外贸易交易频繁,增加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就业岗位,也提升了行业待遇。意向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考生,首先外语水平最好是长板,另外沿海城市,外贸交易频繁的地区的院校为首选,实习与就业机会更易获得。

? 会计专业,传统的报考热门专业方向,会计专业每天与数字打交道,不仅要求细心,耐心,而且对数字要相对敏感。会计从业后,工作内容是相对枯燥的,证书为王的行业特性,督促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和考证。高收入的群体,手里均持有重量级证书。

? 金融学专业,如果高考分数不高,只能进入到原本二批及三批的院校学习金融学专业,要慎重报考。金融行业的工资是典型的金字塔分布,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收入高工资的也是为高学历名校毕业生准备的。普通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毕业生,也只能就业到普通企业,拿著普通待遇。金融学专业,比较看背景,要综合考虑家庭资源。

选择财经类专业,首先考虑自身情况,学科优势,职业性格倾向,毕业打算,就业地域,家庭资源,综合衡量之后再决定。

考虑财经类院校,除了要参考综合排名,还要关注院校优势专业,以及行业的认可度。比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里,上海财经大学的毕业生最多,中央财经大学在保险领域的知名度最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金融、法学全国知名,名副其实的财经与法律齐头并进,珠三角地区就业更好。排名只做参考,适合才最重要。


金融已经过剩了吗?

关于断档捡漏现象,每年都会招致一群人的羡慕嫉妒,看到母校农大还在陕西断档了,小秘书也忍不住感叹造化弄人:

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陕西省断档,468分(正好是今年一本线)一考生被压线录取,省排6w名,志愿上依然填了北京985,这位同学也是很有勇气呀!

最近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财经院校的断档,不属于985院校的上财与央财之前拥有比肩清北复交的分数线,现如今风水轮流转,随著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投档分数线陆续公布,财经院校都发生了大跳水。

那么,当年执著选择财经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未来还能继续引领时代高薪风向吗?

小秘书几位毕业于外经贸的朋友表示财经院校的金融滑坡现象早有端倪。

13、14年的时候大部分人双学位辅修金融人就已经参差不齐,现实中的金融行业大多金融专业素养也不达标。

金融行业来自跨专业就业竞争者较多也是金融专业逐渐失去优势的原因之一。

对于财经院校断档的现象,参加高考结束的小学弟表示,避开志愿选择财经院校是因为中美贸易战的形势仍然不明朗。

填报志愿时家长的意见也是学一门能掌握实用技术的专业会对未来稳定就业更有利。

然而从很多网友的言论可以看出他们步入金融行业无限的懊悔:金融专业毕业大部分会进入中介行业,还会发现金融行业相关从业者有许多专业素质不达标。

更令人沮丧的是,这个专业考公务员时,你会发现专业对口的岗位收分能比很多专业高出一大截,甚至比人家不限专业的岗位收分高。

曾认为两财一贸高不可攀的考生如今纷纷捡漏

2018年的上财、央财的一本投档线,前为理工类、后为文史类

图片来源于湖北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2019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院校平行投档分数线》,上财国家专项计划的投档线为626分,比2018年低了17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专项计划的投档线为505分,而2018年的专项计划分为629,今年足足降了124分!!

而今年湖北省省高考本科一批次录取分数线理科是505分。

由此可见,今年的湖北考生如果刚过一本线,就有极大的可能会被外经贸录取…

这是一所连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这些自认为是国内前三的学校的一些专业也要望其项背的院校。即便是最低录取分数线,通常也各省也会大大超过600分。

现在闻名的财经三剑客在河南招生上的面子却也保不住了。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在河南和山西的最低档线。

先看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2019年它在河南的投档线是527分,比最低录取线高了25分;

2018年外经贸在河南的理科录取线是648分,竟比今年高了121分。

外经贸在山西的最低投档线是574分,而去年是635分,足足差了61分。

其在山西可谓颜面尽失,据说担心影响下一年招生现在也没有公布最低录取分数线。

而根据河南省招生办公布的数据,2018年,河南省理科一本分数线为499分。

这意味著,上海财经大学的投档线比一本分数线高154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出149分。

通常情况即使是最低录取分数线,也会比一本线高出150以上。

对于财经院校的失宠,我们的关注点不应只放在高校招生风向的改变上,而是该反思自身:我们个人的职业上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是不是都盲目随了大流,对于这个时代若隐若现的产业转型和人才的升级,我们是否愿意跨出舒适圈,勇敢的调整自己,从头开始。

也许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轨迹也会遵循著金融行业现行的走向,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在适应数据化的今天,目光看得更高更远,去猜想2029、甚至2039的自己是怎么生活,怎么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方式会伴随著自己。

捡漏现象为何频频出现

  • 河南作为众所周知的高考大省,以理工科背景家庭出身的孩子居多,家长的观念的影响下导致考生避开经济这类偏虚的学科,选择了依靠个人自身后天努力更容易成功的理工类学校。
  • 金融行业可能会有股灾、p2p、基金、理财,中国的趋势也走向科技报国,中美贸易战让人意识到了实业是根基,经济只是辅助。
  • 国内顶级的商科学院资源丰富,人大有四个院商科,北大四个院商科,清华两个院,上交两个院,第一梯队太强大以至于第二梯队无法形成较高比较优势。
  • 依据往年两财一贸的高分分数线,高分的考生除去选择近两年热门的理工科,可以选择财经院校的不多,中等分数的考生又高估了财经院校录取的标准,才会出现有少数人的捡漏现象。

财经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财经说到底拼的是资源、学历、能力,毕业的时候,学生面临的竞争是世界知名商科院校,诸如沃顿商学院、斯坦福大学 、哈佛、西北大学等的英本、美本、英硕、美硕,国内第一梯队清北复交、第二梯队两财一贸,在就业市场上跟你同台竞争

然而也有学金融出身在银行上班的朋友的感受是,学的理论知识大多从未用上,学的太虚了,没有一技傍身。

财经背景的女性,多是考公+银行作为职业发展路径。大部分财经院校毕业生之后从事的都是做销售、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卖理财、卖保险。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就业领域中金融行业高居首位,比例为43.5%,第二、第三分分别为会计师事务所、房地产。

金融行业内部的流向为,银行位居首位,占整个金融行业就业人数的34.99%。会计师事务所就业的毕业生中,85.45%进入了四大。

专业以及行业不同是决定了薪资的不同,但相同学校和专业的毕业生,数据显示的工资差异也很大,信息的不对称,个人背景资源的差异是首要因素;

其次存在学金融和从事金融工作关联度不高,学金融和去银行工作关联度很高,学计算机、物理数学和从事金融的关联度更高的情况;

在金融江湖里,实操技能比起教材里的理论重要太多。

考生对专业选择越来越重视

2018年的X乎的问题板块就已出现类似的问题

财经类分数线断档是常有的事,况且还是个别省份的个别现象。我们在保持平稳心态的同时,也要未雨绸缪,及时调整个人的职业规划,密切关注社会的大趋势。

财经类分数下降就是一种趋势,我们已经步入人工智慧时代、大数据时代,对基础岗位的金融从业者的需求的确是在逐渐减少;

但高端财经人才竞争也愈加剧烈,高质量的人才涌入金融行业也是对这个行业吸金能力强、仍然具有巨大潜力的有力证明。

头部的咨询公司、四大招人都是对人从多个维度去考察筛选的,就算手握顶尖的财经院校的敲门砖,如果专业、沟通、创新、实践这几项能力有一项不达标,也有极大的可能会被四大拒之门外。

如果你感到迷茫,要记住,教育背景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无论大环境的情况有多坏,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著力点并发光发热。

*数据来自:湖北招生考试办办公室、中央财经大学官网、上海财经大学官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官网


大半年年之后回来完善答案。答主是19年7月份写的原答案,没有想到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与关注,也有很多知有提出了一些问题与见解。现在就评论区的一些问题回答补充一下。

1.上财断档是19年高考后在北方一些局部省出现的现象,并不是普遍,就以四川地区为例,录取分数都在680以上。而且上财断档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财为首的财经类院校确实在过去10年来的分数线偏高,上财最高分数线曾经接近清北,而另一所财经211西财在18年以前在西南西北地区最低调档线都是超过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一批老牌985的。随著十年财经热的退热,现在的分数线出现这种下调是正常的。

二是上财录取模式采用的是有专业级差的录取模式「221」。就是第一个志愿专业没有录取,到第二个志愿专业就减去高考分数两分,如果第二个志愿专业还是没有录取,在考虑录第三个志愿专业时就再减去2分,到第三个专业还没录考虑录第四个专业就再减去一分。所以对于填报了上财的考生而言,没有十足的把握是很难确定第一志愿的。这也导致很多考生望而却步。

综上而言,上财断档不是普遍现象,但财经类院校分数下调是一个趋势。

2.财经类院校学生出来也并非只有甚至不是主要是站柜。虽然无可否认很多毕业生会流向银行,但实际上随著人工智慧,物联网等前沿邻域的发展,站柜的会会越来越少。财经类毕业生的流向性还是多方面的,从会计师事务所到企业的财务部门,从证券交易所到各大基金。绝非仅仅是站柜可以概括的。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初财经类院校分数较高的时期,很多人就是奔著这个站柜(做银行前台)的来的,因为这个工作体面稳定薪水也不低。对于不少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不是一种耻辱。

而随著时代发展,相应岗位可替代性增强,不再是铁饭碗。而且其他行业的收入水平逐渐赶上甚至超过财经类相应专业。比如现在很火爆的电脑类专业。十年财经热让大量的人才流入了经济邻域。而在前沿的一些科研邻域却形成了真空。资本是追逐利润的,现在的金融邻域就是一片红海。资本在近些年来愈来愈青睐于实体的项目。更加务实,这让科学家们也越发有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得高额收入。这种选择的多样性也是让财经类专业分数下调的重要原因。

所以现在的新经济学人不仅仅要懂金融知识,还要懂计算机知识,了解多邻域的常识,才能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以西部某财经大学为例,该校今年就新开了以大数据产业为导向的融合专业,将财管,会计,审计等与大数据结合,进行了一种尝试,为的正是培养出综合型财经人才。这无疑会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分割线,以下是原答案:

不能这么说,先说大家认为财经不好的可能原因:

1.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当前国际经济形式处于经济周期中的下行段,全球金融形式持续紧张。而中国也正从经济发展较快的高速上升期进入较为平稳的振荡调整期,人口红利已经开始显著下降。对于财经的盲目追求自然开始退热。从某种意义上讲,九十年代靠几百块钱与一腔热血南上北下,一夜暴富的时代己成为过去式。改革开放带来的造富运动动力开始衰竭,社会阶层分化基本固定,各阶层间板块硬化,想通过学财经就跻身富人行列愈发困难。

2.体制改革深化与变革。对于不少(但非全部)学财经的女生来讲,其目地是想进入体制内成为会计或进入银行系统,追求的是稳定与体面。但是相应职务可替代性强,市场竞争激烈。而一但被淘汰,又往往难以胜任其他岗位,具有风险性。

3.学而不实,泛泛而学的质疑。如果就读过财经院校的朋友们就会知道,财经类的任何一门专业都需了解整个财经类的基本骨架,这意味著宏观微观都得学,会计统计都了解。很多人大学四年能搞明白大概就不错了,而且财经类虽跟数学有连接,但毕竟属于文科类,像历史一样,可定性难定量(统计等部分除外)。因此总会给人一种你会什么的困惑。

4.理论经济学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隔亥。学过博弈论的朋友们都知道完全信息对称(即我知道你要干吗,你知道我要干吗),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极其少见。而且经济学一大前题便是人都是理性人,但我们知道有些人感情用事起来简直不是人。这也是为什么欧神很讨厌学院派(欧神自己是奥派),完全关著门研究经济,给出的预测往往与实际相去甚远。所以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走下神坛,走进市场,将所学转为所用,才会创造价值。但这一步转化己让太多人难以一成功。

5.部分岗位的误导。很多人对推销保险的人异常痛恨,所以就认为学保险就是卖保险,这是不对的。学保险的往往是设计保险的,两者是有本质差别的。金融危机时倒了很多基金证券公司,于是我们普通百姓就认为做基金证券的都是骗子,基本地位跟传销差不多。这当然也是错的,基金证券都是许以注资人一定的回报率,然后进行投资活动赚取收益,并非全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甚至有人谈及货款与杠杆都闻之色变,认为这是作死(这里不想澄清)。

以上是财经遇冷的一些可能原因,以下是作者对此看法。

1.该不该遇冷?

坦承讲,这不叫遇冷,这叫理性了。在此之前,财经类院校确定有一段过热期,一种盲目的虚高,现在的对应分数与位次可能正是理性调整后的结果。

2.财经类院校面临崩溃,走向末日了吗?

最近各省高校对应高考分数线出炉后,不少人关注上财在多省断档一事,并且举出不少例子说明财经类院校在近几年的影响力在逐年下降,甚至有人悲哀预言以后财经类毕业生是站柜的。我认为这是片面的,欧神也曾经说过社会科学的总轴,皇冠上的珍珠是经济学。一个社会的发展关健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学很大一块正是在于研究生产力关系。自国富论引领经济学出现后,研究生产力终于上升到了学科研究层面。换言之,只要生产力还要发展,经济学研究就必须进行,自然也需要相应人才。

总而言之,财经类经济学或许不再过热,不再挣钱。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尤其在当今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的时代,更需要具时代担当精神的新经济学人。


只要大家在网路中输入「财经大学遇冷」此类词查询,铺天盖地全是「财经大学遇冷」的消息报道!

但今天,我要在这里郑重地和考生和家长说,

这些消息,这些文章,很多经不住推敲!

下面我以11个省份2019-2018年两财一贸的录取数据为例,为大家一一分析!

两财一贸指的是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这11个省为湖南省、江苏省、山西省、陕西省、天津市、河北省、广西、广东省、安徽省、山东省、江西省。(勋哥目前只整理了这11个省的录取数据,也算是随机调查吧)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先分析文科的数据,下一篇我们再来分析理科的数据。

一、比较方法说明

(一)位次法

这是很多家长、考生以及教育同行们用的一个方法。

就是比较下两财一贸,2018年和2019年的录取投档线位次,如果位次下降,就表示遇冷了。

(二)排名法

这是我自己创立的分析方法。

排名法,主要是根据院校录取投档线分数高低,对院校进行排名,分高在前,分低在后。

排名后,再来比较每个学校的排名位置情况。

比如清华大学,按投档线排名,每年在前1-2名,这表明学校实力及热度没有变化。

如果上海财经大学在2018年的排名是10名,在2019年的排名也是10名,那表明上财的实力、热度和吸引力也没有发生变化。如果2018年是10名,2019年是30名,则表明热度、实力和吸引力下降,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遇冷。

二、两财一贸,12省文科录取数据对比图

三、文科数据对比分析

1、从数据来看,2019年两财一贸在12个省文科录取数据上,并没有出现一些媒体或同行所说的录取位次发生重大变化。

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在河北省录取位次发生较大变化。发生波动,并不能说明财经大学遇冷,而是由于河北省平行志愿数,造成的。河北省一本只填5个平行志愿,这种填报规则会造成很多学生并不敢冲,就有可能导致高分院校由于无人敢填,录取位次下降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事,这种位次大幅下降的现象,河北省并非首次。

在2017年山东大学文科一批就出现类似情况。

显然,我们并不能说,山东大学因为位次下降,就说山东大学遇冷了。

同样的情况还有广西,广西一本是6个平行志愿,之所以出现波动,与这个平行志愿院校数关系很大。

2、从排名法的角度来看,2019年两财一贸在12个省文科录取数据上,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这点大家比较下上面所列出的各省数据对比图,就会较为清楚地看清这一点。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

录取数据本来就是由人来投票的,数据肯定会发生一些波动,一点波动没有,是不可能的。

只要排名没有太大的变化,位次变动不大,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判定这所大学,是稳定的。

四、勋哥建议

1、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对媒体文章有独立的思考。

包括我写的这篇文章,大家也要用自己独立的思考去分析、辨别!这样才能不被某些观点带偏了。

2、一定要学会分析数据的正确方法。

数据分析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会有所不同。

财经遇冷,更多的是标题党。国家要发展,金融一定是要强大的。

在我们国家没有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之前,财经类专业的需求不会减弱,只会不断增强。

3、排名法是看院校录取数据波动,最好的方法。

大家只要仔细观察下上面数据图表,就会发现,学校的录取位次会发生变化,但排名基本上没有变化!

正如孩子在班上的成绩,虽然每次考试成绩不同,但排名没有变化的学生,成绩最稳定,家长最放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