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淞滬戰場的國軍維克斯6T輕型坦克

上海日軍在視察一輛繳獲的維克斯6T

謝邀。剛剛組建的國軍裝甲兵團,所裝備的戰車,應該算是抗戰初期的祕密武器。七七事變全面抗戰後,華北戰事逐漸激烈,蔣介石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起先決定以裝甲部隊增援平津,但隨後決定在淞滬開闢第二戰場,就有將嫡系中央軍精銳,包括裝甲部隊運用於上海的打算。

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開始的第二天,戰車營第一連少校連長郭恆健(福州人,黃埔六期交通科畢業)率第一排5輛維克斯 Mk.E 坦克,從南京方山駐地鐵路運輸至真茹車站,當天向第87師師長王敬久報到。 15日蔣介石電令,「石家莊徐主任(即徐永昌)、林旅長(即林蔚):開到順德一帶戰車連,即刻星夜調回上海。」18日蔣介石又電令,「錢主任(即錢大鈞)電轉錢局長:彭子言戰車營列車,應立即折回南京,現已過河或到達目的地者,亦令運回京中待命。」

當天,戰車營第二連第一、二排10輛坦克由少校連長鄭紹炎率領,從南京向上海增援。 19日,蔣介石又電令,「錢主任:彭子言戰車營到京時即開蘇州,沿公路駛至南翔,歸張司令文白(即張治中)指揮。」截止此時,國軍裝甲兵團戰車營第一、二連的部分人員車輛已經先後抵達淞滬戰場。 15日晨,戰車營第一連第一排在江灣跑馬廳進入攻擊位置,按照佈置,應該配合中央軍87師一起發動進攻。當日晚,第一排5輛維克斯Mk. E輕型戰車和補給車輛通過鐵道運輸,進入戰地。由於日軍掌握了制空權,白天飛機偵查,掃射投彈不止,國軍戰車白天只得隱蔽起來,於夜間行軍。 16日至19日,裝甲兵團第1,2連與日軍數次交火,互有傷亡。16日,第一連第一排奉命支援第36師宋希濂部作戰。12時中午,日軍大批兵力向大名路突襲,戰車第一排排長朱崇鈺率兩輛坦克配屬一排步兵迎擊,激戰10多分鐘後日軍退卻,國軍亦返回出發陣地,第一排少尉排附楊恩元和上士胡祥雲負輕傷,步兵傷亡不詳,日軍傷亡數十人。

17日,張治中在南翔指揮所召集各部隊長官,佈置攻擊計劃,命令戰車部隊對永豐大樓和日本駐滬海軍司令部進行攻擊。凌晨五點多,攻擊行動開始,坦克作為先導,強攻各路口障礙物。下午17點左右,第87師師長王敬久致電張治中,聲稱第87師左翼已突入楊樹浦日租界至嶽州路附近。張治中決心立即擴大戰果,突入貫穿日租界至匯山碼頭,截斷日軍左右翼聯絡,而後向東西兩個方向壓迫殲滅日軍。當晚張治中率重要幕僚進駐江灣葉家花園第87師司令部部署一切,命坦克配屬第36、87師,朝百老匯路、唐山路及華德路一線推進,全面總攻據守日租界的日本海軍陸戰隊,規定在20日零點以炮聲為號發起總攻。

不過,在進攻發起前,戰車第一連連長郭恆健向張治中彙報,戰車部隊車況不佳,申請攻擊延後,先進行車輛整修與維護,另外日軍火力兇猛,戰車衝擊時,國軍步兵常常遭遇日軍輕重火力遮斷,與戰車脫離,難以協同。但張治中誤以為戰車部隊官兵缺乏鬥志,藉故拖延,強令戰車即刻參戰衝擊楊樹浦:第一連第一排坦克配屬第36師第108旅一同出擊。該排原先的戰鬥編組是兩輛坦克為一組,經連日作戰後,已有兩輛損壞,僅三輛可用,所以此次出擊只有一組,兩輛坦克配屬第108旅第215團(團長劉英),另一組僅一輛配屬第216團。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每輛坦克的車長兼射手,均由排長擔任;在一般情況下車長大多為班長。結合兩名連長相繼犧牲的情況可以推斷,戰車營官兵並不怕死,緊急抽調了最精銳的連、排級軍官,親赴一線作戰。

20日零點起,第一排這兩組坦克出發,分別沿兆豐路和公平路引導第108旅步兵突進。配屬第215團的兩輛坦克最初隨團部一起前進,為使坦克在戰鬥中與步兵密切聯繫,連長郭恆健隨團部一起行動。約半小時後一線步兵受阻,團長劉英命坦克越過步兵線攻擊前進。儘管坦克順利突破,但由於通訊故障,與團部失去聯繫,孤軍作戰。在黑夜中,我軍戰車一邊在街巷中緩緩行駛行駛,一邊以機槍掃射,日軍組織火力還擊。最前面的朱崇鈺座車槍炮發生故障,打開炮閂排障時,突然被日軍機槍掃射,子彈透過瞄準孔射入,命中朱崇鈺面頰,造成貫穿,朱崇鈺輕傷不下火線,依舊堅守崗位,命令戰車繼續前行。而連長郭恆健,為了敦促步兵儘快上前增援,在彈雨中跑步往返聯絡。國軍戰車攻抵虹口日軍司令部約兩小時後,因耗盡油料彈藥而停車待援,但後續步兵卻無法抵達增援,為了呼叫援軍,郭恆健冒險下車,試圖與後續部隊聯絡協調,因火線戰場上缺乏掩體,被日軍流彈擊中,壯烈犧牲。

配屬第216團的一輛坦克,進攻也不順利,按照計劃,戰車從其美路第2橋方向攻擊日軍橫須賀特別陸戰隊,日軍小隊在最近距離還擊,我軍戰車最終墜入楊樹浦河內,後續步兵激戰三小時後,以火力不足而撤退。這輛維克斯 MK.E 型坦克先被日軍拖到駐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此後被放到上海神社展示,1938年運往日本,作為戰利品,在「支那事變聖戰博覽會」內展出。

20日下午,國軍繼續集中兵力,猛攻唐山路一帶。該地日軍原為第11戰隊水兵陸戰隊,月岡大隊到達後接防。雙方激戰7小時,月岡大隊在坦克、裝甲車、大炮支援下最終擊退中方進攻。當天深夜,第87師開始猛攻楊樹浦,戰車引導攻擊中的步兵進入街道,掃蕩被困住的日本守軍。裝備維克斯水陸輕型坦克的戰車營第二連,配合第87師第216旅第522團進攻楊樹浦,以阻止日本海軍艦艇運載部隊登陸增援。國軍攻入日租界後,佔領操場、虹鎮兩地,前衛深入楊樹浦地區獲取若干據點,但該師步兵沒有跟上坦克進攻,未能有效的攻佔和鞏固陣地。有一個步兵排跟在3輛坦克後面跑步前進,但逐漸接近目標時,坦克一再加速,最終甩開跟隨的步兵百餘米遠,失去步兵掩護依託。 隨後,第36師接替進攻,到21日晨該師前鋒已抵達楊樹浦市區最重要街道百老匯大道,戰車部隊也隨後進入,試圖鞏固陣地。

21日夜至22日凌晨的戰鬥,是國軍裝甲部隊在淞滬抗戰中最後一次登場。這次攻擊行動,試圖切斷日租界東部楊樹浦與中部虹口之間的日軍防禦。使用的坦克是5輛,以裝備了47毫米維克斯6T坦克和m1931輕型兩棲坦克混編,分兩組行動,一組兩輛,另一組三輛,每組均以一輛維克斯6T坦克為首,輔以輕型水陸坦克,分別在兩條街道上出擊掩護步兵前進,後一組便由鄭紹炎乘坐的維克斯6T指揮型率領。 此時,國軍對面日軍為,吳第一特別陸戰隊司令安田義達中佐指揮的東部支隊,原來只有橫須賀第一特別陸戰隊,負責楊樹浦河(含)以西至虹口河(不含)以東,19日夜日本海軍陸戰隊月岡大隊到達上海後編入東部支隊,安田義達將其加強給左地區,收縮橫須賀第一特別陸戰隊的防禦範圍,將月岡大隊部署在橫須賀第一特別陸戰隊和虹口河之間。 22時,國軍戰車出擊,配屬第36師第108旅第216團第一營,開始進攻匯山碼頭,沿兆豐路以東(即公平路)前進,接連突破日軍數道防線後,於午夜迫近匯山碼頭,突入公大紗廠附近,沿途還繳獲一挺重機槍。面對國軍戰車的突襲,日本海軍陸戰隊猝不及防,連忙逃入英租界,200餘人被英軍繳械。1938年出版的楊紀《滬戰實錄》稱「戰車發其精銳之平射炮,連毀敵人機關槍陣地數處,並毀其工事頗多……」 拂曉,3輛國軍戰車沿公平路深入到了沿江的軍工路,勉強攻入匯山碼頭。此時,跟隨戰車進攻的國軍步兵已傷亡太大,體力耗盡,無法跟上戰車的突破速度,國軍第216團團附、營長等軍官已陣亡,團長受傷五處,而日軍則早已在附近路口布置了步兵火炮,準備進行反戰車作戰。鄭紹炎的指揮坦克剛在路口露頭,停車射擊掩護步兵前進時,日軍的九四式37毫米速射步兵炮就轟然打響,由於距離太近,維克斯6T又屬輕型戰車,正面裝甲厚度不過13毫米,猝不及防,連中兩彈,炮彈貫穿車體後引發彈藥殉爆,車內的鄭紹炎、駕駛上士吳健和士兵卜孟英三人壯烈犧牲。 另外兩輛坦克中,有一輛被嚴重擊傷,乘員張光宗眼部負重傷。座車被中方搶回原陣地,另一輛坦克也放棄前進而退回。擊毀鄭紹炎座車後,日方陸戰隊士兵對該車進行搜查,日本報紙稱從該車內搜出女用化妝品和護膚品,譏諷中國軍人沉溺女色。但實際上,此物是新婚燕爾的鄭紹炎所購,尚未來得及轉交妻子,烈士就已慷慨為國成仁。

關於戰車營在淞滬抗戰中的總損失,比較準確的估計是2輛坦克損毀,2輛坦克負傷撤回,陣亡4人(郭恆健、鄭紹炎、吳健、卜孟英),負傷11人(朱崇鈺、張光宗、楊恩元、准尉排副餘達、上士宋東海、賈銘勛、胡祥雲、李長驥、賈玉林、吳敏、董捷民)。另有部分戰車在撤退中因機件失靈而毀棄。 總之,剛剛組建,未有實戰經驗的中國裝甲部隊倉促上陣,憑藉一腔熱血投入血肉熔爐的淞滬戰場,被分割逐次投入不利的街巷戰,已經失去了裝甲部隊適宜集中,突然使用於開闊地帶的基本原則,而國軍步兵部隊則毫無步坦協同作戰經驗,導致攻擊中經常被日軍輕重火力分割,戰車落入孤軍奮戰的地步,然後遭遇日軍反戰車火力捕捉。這種不利局面,直到1944年駐印軍接受美製M3A3,M4A4等性能優異的戰車裝備,以及進行系統協同作戰訓練後,纔有所改變。


抗戰中國軍隊的祕密是輕機槍。我父親是桂48軍138師的,每個班一挺輕機槍,排內還有一挺。也就是一個排四挺輕機槍。輕機槍火力猛,又能及時移動。

後來桂軍用連排哨戰術(就是以班排為作戰單位,據守要地,修好預築工事),日軍很少敢向桂軍進攻衝鋒,因為主要有一兩挺還能打,日軍一衝鋒,十多條人命就沒有了。後來我父親任重機槍班長,反而覺得不及輕機好,因為移動困難,怕暴露目標,影響全軍的安全,常常非不得已,不能射擊,失去許多殺敵機會。

有的人說,為什麼不是大炮?重炮沒有牽引,就是迫擊炮,炮彈也十分缺泛。一發炮彈的材料,可造很多子彈了。

桂軍就是利用預設好的工事,充分發揮輕機槍的優勢,與日軍相持,時不時出擊下,日軍沒有辦法破解。八年抗戰,堅守住了敵後大別山根據地,硬生生把中原、長江、華中的日軍,分成三半。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c07b5153db729ce6bdc9df8dca61ff2", "vname": "", "vid": "be5c5dc82a3d44bb9f860e059d0e6d82",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4675363},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30253693},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10057127}}, "src_thumb_uri": "397700129a69122099e9",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dd1000a05ec9fa1cfc6", "vu": "be5c5dc82a3d44bb9f860e059d0e6d82", "duration": 249.6, "thumb_url": "dd1000a05ec9fa1cfc6", "thumb_uri": "dd1000a05ec9fa1cfc6", "md5": "7c07b5153db729ce6bdc9df8dca61ff2"} --}

石牌炮臺位於距宜昌十五公里的長江岸邊。根據當時參戰的將士回憶,這些炮臺都很陳舊,炮徑不大,射程不遠,射速也不高。1943年雙方軍隊已僵持三年之久,為了攻破石牌炮臺,日軍出動10萬兵力,九架飛機在石牌要塞實施了轟炸。可令人驚奇的是,在大規模的轟炸過後,石牌炮臺和駐地守軍幾乎完好無損,立馬又投入了戰鬥。那這些炮臺,是如何抵擋住炮火的猛烈轟炸,成功牽制住敵軍的呢?

原來炮臺所在的地方,種滿了草樹,胸牆和射擊口上也掛滿了藤蘿,掩藏在這裡的炮臺,很難被發現。而且炮臺的下方有一些隱祕的洞穴。當時的軍隊靠著這些彼此連通的洞穴,運送物資,躲避敵軍空襲。可是僅靠防守,是難以抵住敵軍的不斷炮轟的。石牌炮臺真正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地理位置。石牌炮臺,位於長江上中游分界的一個近90度的拐角處,是日軍從宜昌去重慶的必經之路,寬廣的江面在這裡忽然縮減成了一個漏斗形的窄江,堵住了日軍的來路。但這也給了我軍一個極佳的機會,可以居高臨下地阻擊日軍。就算日軍跑過了炮臺,我軍仍然可以從背後打擊他們。同時,凡是路過這裡的敵機,也將暴露在石牌炮臺的射程之內。

完美的遮蔽、貫通的隧道、絕佳的戰略位置和一羣英勇的抗日軍民,使得這小小的石牌炮臺,成為了抗日戰爭中,力挽狂瀾的決勝戰地。直至抗日戰爭結束,日軍也沒能跨過石牌炮臺半步。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黃浦江下,無授權禁轉!

  迫擊炮是一種炮身短,射角大,彈道弧線高,以火炮座鈑承受後座力,炮口裝填炮彈、發射帶尾翼彈的曲射炮。在抗日戰爭時期,因為種種原因,中國不能製造身管火炮,只能製造滑膛的迫擊炮,但就是這數千門迫擊炮(8cm級),撐起了抗戰時期國軍炮兵的半邊天!中國最早的迫擊炮生產記錄是在1922年的東北,那時候正值軍閥混戰時期,張作霖聘用英國人沙墩在炮兵中校李宜春的協助下,研製的中國第一款8cm迫擊炮,稱之為奉造11年式迫擊炮,由此開始了中國的迫擊炮發展之路。

  (東北軍的奉造11年式迫擊炮)

  在此之後中國各地興起了製造迫擊炮的熱潮,主要的型號有漢陽兵工廠的83mm,山東兵工廠第84mm,上海兵工廠的82mm迫擊炮,不過這些迫擊炮產量很少,裝備不算廣泛,因此沒有成什麼氣候。1927年,法國布朗德公司研發出M1927型81mm迫擊炮,1930年,國民政府經過考察後決定仿製此炮,在奧地利購買炮身鋼材後由金陵兵工廠加以仿製。而一代名炮——二十年式82mm迫擊炮,便由此開始。

  (斯托克斯-布朗德M1927型迫擊炮)

  金陵兵工廠以滬造(上海)迫擊炮為基礎(同樣是仿製自布朗德迫擊炮),參考M1927型迫擊炮,同時吸收了M1931型(這是M1927型的一個改進型號)的一些設計,於1932年仿製出成功,並於春夏之交正式分發部隊使用,定名「二十年式」迫擊炮。

  (二十年式迫擊炮)

  二十年式迫擊炮由炮身,炮架,座板三部分組成,最大射程可達2800米,火炮全重69千克,攜帶方便,操作容易,是非常出色的火炮。到抗戰爆發前,一共製造了976門,當時國軍步兵團編有迫擊炮連,每個連4-6門82mm迫擊炮,是國軍步兵最主要的重火力之一。抗戰爆發後,金陵兵工廠內遷到重慶,改成第二十一兵工廠,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之一,從1937-1945年,一共製造了七千五百多門二十年式迫擊炮,有力的支援了抗戰前線,為抵禦日寇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遭到炮擊而重傷幾乎不治的日軍中將佐久間為人)

  1944年4月,日軍發動一號作戰,數萬日寇向衡陽發起攻勢,但由於國軍事前精心準備,因此日軍沒能短時間內攻克這座城市,6月28日,日軍第68師團長佐久間為人中將帶領師團部參謀和師團各個聯隊長到第一線視察陣地制定攻擊方案時,被國軍第28團迫擊炮連連長白天霖發現,此時敵軍距迫擊炮連有八百米,如此近的距離之下,白連長當即決斷不做試射,直接以炮連齊射轟擊日軍,全連6門迫擊炮隨後集火射擊,第一輪便命中目標,隨後再度炮擊兩輪急齊射,只見那日軍在地上翻滾,死的死,上的傷,這次炮擊過後,負責進攻衡陽的日軍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指揮中樞,為第十軍在衡陽堅守下去做了不小的貢獻,小小迫擊炮竟重傷敵軍高級將領十餘人,這也是二十年式迫擊炮在抗戰期間所取得的最大的戰果!


抗戰中的祕密武器是什麼呢?這個問題耐人尋味。他沒有問先進武器,這一點,世人都盡知。那年代,中國的,先進武器的沒有。中國的武器大大的落後。

問題問的是祕武器!這就有的玩了。

所謂祕密武器,就是不可被對手發現弱點的武器,但這種東西正規軍是不屑一顧的。

在河北白洋淀,抗戰時期威名遠揚的雁翎隊,就在廣闊的白洋淀,利用高聳茂密的蘆葦盪的掩護,頻頻出擊,劫奪鬼子的軍需物資,打擊侵華日軍。

其中,一種當地人稱做大抬桿的土炮,就堪稱一祕密武器!

這種用竹筒外面加多層桐油纏麻的土炮,是當地民眾打野鴨子用的。是以火藥推動鐵砂,射擊精度不高,射程不遠,但殺面積很大的土炮。就如超大號的霰彈槍,兩人抬著,一人點火。遠觀真如抬著根杆子,所以,美其名曰大抬桿。

遊擊隊員們就用這種土炮,五六門(根)一排擺在船上,用鞭炮捻連成一線,一次點火,一陣轟鳴,那聲勢,甚至蓋過鬼子的迫擊炮!但打死的少,打傷的多。也就是這種打擊效果還更有震撼力,那些被鐵砂射進皮肉深處的鬼子,學鬼哭,學狼嚎,就是找不見傷在那。

雁翎隊四面一通大抬桿,那些成小隊,成中隊的鬼子能不懵逼嗎?基本就喪失了戰鬥力,遊擊隊幾十條小船,一兩百號遊擊隊加老百姓一擁而上……,無影無綜。

中國人家喻戶曉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電影,《地雷戰》中則展示我們農村民兵巧制各種對付鬼的地雷,直至今天也讓人嘆為觀止,不服不行,什麼專炸鬼子工兵的蠍子雷,還有對付偷了地雷帶回去研究時專炸鬼子″專家",延時引爆的什麼雷,專門應對鬼子驅趕老百姓為其趟雷的地雷等不勝枚舉。

這些都應該被視為抗戰時中國的祕密武器,雖然說不上先進,但依然是廣大抗日民眾聰才智的結晶。依然有效地打擊了兇殘野蠻的日本侵略者!


要說抗戰的祕密武器是什麼,當然首要指中華民族人心的凝聚的力量這一「武器」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國際勢力支持和幫助。

以上兩點是抗戰勝利的基礎與立足點,《孫子兵法》中戰略思想也包括這兩點。

抗日戰爭並不是一二件武器可奪取勝利的,它是綜合力量的對抗。以單純的武器決定戰爭的勝利者,本身是單純的唯武器論者。

日本軍國主義,是敗在以中美蘇英等聯盟的勢力上,原子彈的投放是加快它滅亡的催化作用。好戰必亡,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下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