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墨區通濟衛生院國醫館,該院醫生孫惠芝在其醫共體主導醫院——即墨區中醫院有關專家的指導下,運用傳統診療方法,去年以來爲 4000多名患者解除病痛。

  管曉娟 攝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張 華 通訊員 劉耀澤 史愛峯

  55歲的即墨區居民呂美花從2017年開始持續性耳鳴,檢查後發現左側小腦長了腫瘤。手術需要開顱,想去北京、上海等大醫院做,可又承受不了鉅額費用。2018年年底,北京天壇醫院專家楊明琪教授在即墨區人民醫院爲她做了開顱手術,手術很成功,術後恢復良好。呂美花高興地說:“真沒想到,北京的專家到家門口來給我做手術,真是方便,花錢還少。”

  這種在家門口就可以讓北京的專家看病、手術的事,以前少有。去年11月,即墨區人民醫院和北京天壇醫院“牽手”成立醫療共同體(以下簡稱“醫共體”)後,每天都有3名天壇醫院的專家在即墨區人民醫院坐診、手術。

  即墨區將高端優質醫療資源引進作爲快速提升區域醫療水平的重要抓手,相繼與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兒童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建立技術合作,還引進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等知名醫療機構,填補了即墨區域高端醫療資源空白,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

  高端醫療資源的引進,產生了“溢出”效應,爲即墨區人民醫院、即墨區中醫院等區級醫院醫療資源下沉創造了條件。通過大醫院專家定期坐診、授課等“傳幫帶”形式,提高本地醫務人員業務能力,拉昇了區域總體醫療水平。

  “在家門口醫院就治好了我的老毛病,再也不用遭罪了,才花了幾百塊錢,如今的醫療政策就是好!”家住即墨區移風店鎮堤前村的辛桂花患痔瘡20多年,經常便血、疼痛,非常痛苦。她曾多次去區級醫院看過,醫生告訴她只有手術才能徹底治療。但她覺得到區級醫院做手術離家遠,陪牀很不方便,所以就一直忍着。自從聽說即墨區人民醫院肛腸科專家金吉安每天在鎮衛生院坐診,就抱着試試看的想法來到移風店衛生院。金吉安給她查體後,告訴她現在可以在移風店衛生院做手術,而且費用相比大醫院少很多。辛桂花一聽,當天就辦好了住院手續。

  “當時在區級醫院打聽過,住院至少要花五六千塊錢,報銷完也得3000塊錢左右。現在總費用2500元,新農合報銷後,自己才花500元。關鍵還離家近,幹什麼都方便。”辛桂花術後複診時高興地說。

  從2017年10月起,即墨區將轄區26家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分別以青島中心醫療集團、即墨區人民醫院和即墨中醫醫院爲牽頭單位組建三大醫共體。醫共體內部在人才、技術、管理方面注重協同發展,在設備、設施等方面注重統籌利用,牽頭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持和扶持積極主動,通過坐診帶教、業務指導、進修培訓、參與管理等方式,促使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在規章制度、技術規範、人員培訓、績效考覈等方面執行統一的業務標準。

  從去年4月開始,即墨區人民醫院和中醫院的115名專家深入基層開展幫扶,幫扶專家通過坐診、查房、手術、帶教和雙向轉診等方式,不僅帶來先進的醫療技術,更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使基層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都有了較大提升,實現“醫生走下去,病人沉下來”的目標。

  爲解決村級醫療水平不足問題,即墨區連續三年將中心衛生室建設作爲政府爲民要辦實事之一,完成了100處中心衛生室的建設。鎮衛生院把中心衛生室作爲科室進行管理,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到村衛生室坐診,爲居民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通過引進來、沉下去,藉助醫共體建設,即墨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的逐級下沉,區、鎮、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在即墨,大病不出城、常見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正逐漸成爲現實;基層百姓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正逐步得以緩解。

  即墨區衛健局局長楊巖說:“我們一切工作都是爲了提高羣衆的滿意度。”2018年,在青島和即墨兩級羣衆滿意度測評中,羣衆對衛生工作滿意度明顯提升,在青島市測評中,滿意度比上年提高8.3分,位列青島第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