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尤其是漢人政權一般都是沿襲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為的就是政權穩定,傳承有序。

曹操在繼承人的選擇上雖然沒有強烈堅持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士族階級是堅持這項基本制度的,從個人傾向上來看更多的士人在支持曹丕中從嫡長子繼承上支持的更多些,雖然曹植娶了大士族河北崔氏的女兒,但潁川士族如荀氏一直都是支持曹丕的,因為他們的立場不是根據曹丕這個人而是因為他的嫡子身份,自從長子曹昂死於亂軍之中,曹丕就成為了當然的繼承人。

另外在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上,曹操也並非只是選擇一個更好的繼承人,還涉及到士族與寒門、宗室各個利益集團之間權力分配問題,當兩個複雜的問題裹挾在一起的時候就特別難以決斷。所以曹操一度在曹丕與曹植之間左右搖擺,不斷出難題令他們解決。

實際上從曹操最終的選擇來看,他更可能是和現狀做了妥協。重用寒士來制衡豪門的策略宣告失敗,尤其在陳群的九品中正制的實行,士族掌握用人權之後,起於寒門的曹氏家族就再也難以控制整個政權了。


第一,曹丕是長子。

曹操正妻丁氏無子,又因為曹昂事件主動與曹操離婚,曹操剩餘兒子都是庶子,又以曹丕為長,所以曹丕佔據法理優勢。

第二,選繼承人的要求

曹操家大業大,但劉備孫權久未臣服,亂世中對繼承人的要求當然不同。

曹植文動天下,不過筆杆子一個。

曹彰勇武異常,不過無腦匹夫。

都遠比不上曹丕。

曹丕政治能力優秀,文學才能同樣出色,作為曹家的繼承人,既符合禮制要求又能保證曹家後續生存發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