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先做一下鋪墊,說說白令海峽的地理位置。白令海峽位於亞歐大陸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大陸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西經169°40′,北緯65°35′,約85千米寬,最窄處約37千米,深度在30米-50米之間。海峽連接楚科奇海和白令海。靠近海峽中央有分屬俄美兩國的大代奧米德羣島和小代奧米德羣島,兩羣島相距僅4千米,是美俄兩國國界線。據考證,1萬多年前這裡存在連接亞洲和北美洲的一座「陸橋」,兩地之間通過陸橋交流。1728年,丹麥探險家白令(Vitus Jonassen Bering)在俄羅斯海軍服役時由此向北穿過北極圈,後人遂以白令命名該海峽。

題主雖然只問了白令海峽的軍事價值,但我還是想延伸一下,從軍事戰略價值、通航價值、資源價值三方面來介紹白令海峽。在某種程度上,這三方面都是相互交織的,沒有明確的界限。

軍事戰略價值

白令海峽作為連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道,軍事戰略價值相當突出。更為重要的是,美俄這兩個世界軍事強國隔白令海峽相望,進一步增加了該海峽的軍事戰略價值。如果稍微擴大一下範圍,白令海峽對中國、日本、半島兩國、加拿大都具有潛在的軍事價值。在這裡,我們簡化一下問題,把海峽的矛盾集中在美俄身上。

從理論上看,北極到北半球任何一個地區的距離都是最短的。從北冰洋發射導彈幾乎可以覆蓋整個北半球,具有極強的軍事威懾力。正因如此,俄羅斯在北冰洋水下部署了大量的戰略核潛艇,時刻威懾著美國。俄羅斯海軍主要由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四大艦隊組成。如果俄羅斯海軍在太平洋地區與美國海軍交戰,其它艦隊支援的最短路徑就是經過北極,然後穿越白令海峽。白令海峽並不寬,美國隨時有可能封鎖海峽,給俄海軍致命一擊。所以,美俄誰控制了白令海峽,誰就會贏得戰爭的主動權。

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北極冰雪融化是一個趨勢。近日,「北極圈現32℃罕見高溫」「北極海冰融化,無家可歸的北極熊面臨滅頂之災」等文章刷屏。研究北極氣象的科學家預測,2040年前的某個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完全消失。北冰洋冰層消融後,白令海峽的軍事戰略意義將創新高。美俄兩國任何一方通過掌控白令海峽,海軍艦隊就可以經北極航道迅速在指定海域完成集結,形成一個「太平洋一北冰洋一大西洋體系」。

通航價值

提到白令海峽的通航價值,就必須涉及北極航道。北極航道包括西北航道和東北航道。西北航道東起美國和加拿大東海岸,向西穿過加拿大北極羣島,經波弗特海、白令海峽抵達美加太平洋港口;東北航道西起西歐和北歐港口,穿過西伯利亞沿岸海域,繞過白令海峽到達中國或日本港口。

一旦北極航道開通,將大大縮短歐洲、北美和東北亞之間的海上航線,改變世界貿易格局,促成俄羅斯、北美、西歐為主體的超級環北極經濟圈,進而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據有關數據顯示,北緯30度以北的歐、亞和北美地區是目前發達國家與貿易中心的集中地,生產了世界80%的工業品,佔國際貿易量的70%。傳統上連接該地區的遠洋航線往往取道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等,而經白令海峽取道北極航道則要比這些傳統航道節省25%至55%的航程,縮短9至15天的時間。毋庸置疑,北極航道一旦真正開通,白令海峽將會是又一個馬六甲。控制白令海峽,就能主宰周邊的經濟貿易。

資源價值

北極地區油氣儲量驚人,若經白令海峽的北極航道開通使用後,將帶動北極豐富的自然資源湧入全球市場。有報告顯示,北極圈內已探明並可用現有技術進行開採的石油儲量約為900億桶,天然氣儲量約為1669萬億立方米。資源豐富但運不出去這個問題長期困擾著俄羅斯。北極航道開通後,就可以把俄遠東及北極開採的資源不斷的輸送到全球各地。白令海峽南邊的東亞地區是世界經濟的引擎,每年會消耗大量的資源。不光是石油資源,白令海峽周邊的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

當然,白令海峽如何使用是美俄之間的事情,其它國家很難插手。對美國而言,北極戰略只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而俄羅斯卻把北極戰略看成其國家核心戰略,力求依靠其地緣優勢加強北極軍事存在,以強硬的手腕佔有並形成既得利益。美俄要想在北極展開較量,白令海峽是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編:小莽。歡迎點贊轉發)


白令海峽雖然是苦寒之地,但是其戰略意義十分突出,這裡在冷戰時代是兩大力量對抗的最前沿之一,因此它的軍事意義之突出是不言而喻的。而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從古至今就一直存在,這就讓白令海峽變得至關重要了。但是如今其軍事實力相對平衡,直接衝突的後果只可能是兩敗俱傷。因此,即使兩國的對抗一直存在,但是對待直接衝突這種情況,兩國還是有一定默契的,畢竟它們誰也消滅不了彼此。

在地圖上,美國和俄羅斯都是地勢廣闊,資源豐厚。而美國的阿拉斯加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則距離非常近。西伯利亞最東部的楚科奇半島距離阿拉斯加大陸最近的地方僅有40公里不到,再加上這狹窄的海峽多半時間都是冰封的狀態,可以說要不是美俄兩國關係不太融洽兩國人民相互溝通是非常方便的。看上去戰爭可以說是一觸即發,所以說,為了保持相對穩定,兩國都不會在這個容易引發激烈戰爭的地區主動引起衝突。任何的衝突都有可能引發世界級的大戰,兩個聰明的國家當然都不會去觸碰這根導火索。

(海峽中間還有兩個小島)

在兩國緊張的局勢下,既不能直接對戰,也很難真正的和平相處,對此,兩國採取的做法是通過一系列的戰略佈局,從而尋找到了一種雙方都比較認可的博弈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在別人的土地上引發矛盾,而兩國則作為他們的後援方,為其提供資金和武器。

比如喬治亞、烏克蘭以及敘利亞等地區,激烈的戰爭後面其實少不了美俄兩國的身影,可以說他們掌控著戰爭的絕大多數局勢,暗地裡他們激烈對抗,但是兩國領土相近的表面上依然是風平浪靜。

事實上,用別人的領土做戰場這樣的做法實在算不上多高尚,但是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中,一旦兩國發起戰爭,那影響力可以殃及全世界,所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看到兩大巨頭國家兵刃相見,白令海峽這個戰略要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只能默默地保持平靜。


白令海峽是美亞大陸重要的分界點,作為許多國家進入北極的必經之地,白令海峽擁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是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白令海峽的軍事重要性更是在一直在提升。對於擁有該海峽主權的美國和俄羅斯而言,白令海峽不僅是調動海軍力量的跳板,更是不說導彈預警系統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裝置的前沿陣地。

圖為白令海峽

在擁有白令海峽控制權的前提下,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可以避免直接穿越北約控制範圍下的直布羅陀海峽和蘇伊士運河,更不用想日俄戰爭一樣必須繞好旺角才能到達太平洋,白令海峽和北極航道是俄羅斯重新介入太平洋事務的良好契機,也是俄羅斯在軍事戰略上轉移美國注意力的重要戰略地點。

圖為俄羅斯太平洋艦隊

而對於美國而言,白令海峽在未來將成為美國西海岸貨物海洋運輸至歐洲的必經之地,戰略意義絲毫不遜於馬六甲海峽和巴拿馬運河。美國近年也有意增強海岸警衛隊的實力以維護美國在白令海峽的利益,美國空軍前幾年也調遣一個中隊的F22戰機部署至阿拉斯加應對俄羅斯遠程轟炸機在白令海峽周圍的戰略巡航。

圖為美國海岸警衛隊

由此可見,白令海峽不僅在未來會成為北冰洋至太平洋重要的貿易中轉站,更是俄羅斯和美國另一個無聲的戰場。在可預見的未來,雙方將圍繞著白令海峽展開一系列的角逐,並進而在新時代的北冰洋航線大發展戰略中佔得先機。


白令海峽兩岸是屬於美俄共同利益關係。其他國家根本不可能伸手。如果沒有得到這兩國的認可,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空軍不可能穿過白令海峽。那怕中國也是,日本更不可能。還好這條線路不是全年可以通航,降低了實用性。北極航線每年只有兩個月通航時間,經濟上效率不太好。但是,可以通航的時候,實用性就大了,假如,日本,或者朝鮮半島,中國,俄國,如果走這條線路北上去歐洲會近了很多,很多。如果上述地方改走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地中海,再去英國,徳國,挪威等歐洲北部地區,就不太方便啦。遠了許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