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翎客航天可回收火箭RLV-T5首次在強外干擾狀態下,完成自由狀態下低空飛行高精度回收,標誌着“中國首個可回收火箭試驗成功”。

  同日,我國民營運載火箭發射卻遭遇再次失敗。4月1日,零壹空間發文公佈發射失敗原因:經過數據判讀和分析,目前初步確定原因是箭上速率陀螺在火箭飛行45.68秒後出現故障,導致火箭姿態發散。

  儘管發射失利,但零壹空間仍感謝這個時代給了民營企業探索與嘗試的機會。航天專家黃志澄表示,我國民營航天企業目前正處於初步階段,要對他們有較大的包容心。

  成功

  中國首個可回收民營火箭要來了

  “5、4、3、2、1,點火!”

  隨着口令下達,公里級可回收火箭RLV-T5(Reusable Launch Vehicle-Test N0.5)點火升空,至20米處完成了懸停動作,並在數秒後平穩着陸至回收試驗場中心區域。

  實時回傳的數據顯示,這次試驗在平均風速5級、瞬時風速6-7級的強外干擾環境下,實現了落點精度優於40cm的控制效果。

  3月27日,在位於山東龍口的火箭回收試驗場,翎客航天完成了RLV-T5的首次自由狀態下的低空飛行回收試驗。翎客航天CEO胡振宇稱,該型火箭首次在強外干擾狀態下,完成自由狀態下低空飛行高精度回收,標誌着“中國首個可回收火箭”試驗成功。

  翎客航天的資料顯示,RLV-T5全箭高度8.1米,起飛質量1.5噸,動力系統採用5臺可變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並聯組成。定點懸停是火箭回收技術驗證中的重要環節,嫦娥落月的最後階段採用了類似技術,用於驗證發動機矢量推力、快速深度調節能力、算法控制能力以及全箭各系統是否滿足回收所需的基本條件。

  此前,美國公司SpaceX曾通過“蚱蜢”火箭(Grasshopper)進行垂直起降的回收技術驗證。作爲首個完成回收火箭再發射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在2015年12月完成了獵鷹9號一級火箭的首次陸地回收。次年4月,又完成了首次海上回收。2017年,這家公司將回收的獵鷹9號火箭再次送入太空。

  2018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曾公佈中國新型可回收火箭的相關研究進展,並表示該火箭將在“長征八號”的基礎上進行研製。它將採用於“獵鷹”系列類似的子級整體垂直反推回收的方式,能有效實現火箭部件的再利用,有效降低成本。預計採用回收技術的“長征八號”火箭,最早將於2021年進行首飛。

  失敗

  民營運載火箭發射再失利,理賠已啓動

  3月27日17時39分,零壹空間OS-M運載火箭點火發射,火箭一級飛行正常,一二級分離正常。一二級分離後,火箭姿態失穩,發射失利,未能完成發射任務,各級殘骸均落在安全區內。該火箭原本計劃將零重力實驗室的靈鵲一號B星送入距地500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

  針對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一事,零壹空間4月1日在微信公衆號上發文迴應稱,經過數據判讀和分析,目前初步確定原因是箭上速率陀螺在火箭飛行45.68秒後出現故障,導致火箭姿態發散。

  零壹空間表示,對於本次發射任務的失利,我們感到非常遺憾和惋惜,同時衷心感謝這個時代給了我們民營企業探索與嘗試的機會。後續,零壹團隊將全面落實故障改進措施,優化火箭性能,更好地開展OS-M系列運載火箭研製生產工作。同時,零壹也將協助客戶迅速啓動衛星的相關理賠工作。

  有投資人估計,本次發射失利,不算前期研發成本,箭體本身+發射服務造成的直接損失大概在6000萬人民幣左右。

  這是中國民營航天公司第二次進行入軌火箭發射。5個月前,2018年10月27日,藍箭航天的“朱雀·南太湖號”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一二級分離成功,整流罩分離成功,但由於三級在飛行過程中出現異常,衛星未能入軌。

  藍箭航天CEO張昌武認爲,作爲中國民營運載火箭首發,這樣的結果已經不容易,此次發射已經達到了關鍵技術驗證的目標。

  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常務副院長吳樹範評價稱:“藍箭航天畢竟是一個剛成立三年的公司,雖然最後發射不理想,但現在回過頭來看,‘朱雀一號’的發射還是基本成功的,它走完了80%以上的路。”

  儘管零壹空間、藍箭航天發射先後失敗,但航天專家黃志澄表示,我國民營航天企業目前正處於初步階段,要對他們有較大的包容心。

  行業

  中國民營航天掛上“高速擋”

  美國航天新聞網的觀察顯示,中國的民營航天公司的數量正不斷增長,它們經常佔據有利可圖的市場,正在取得非常真實的技術突破。國內媒體同樣注意到,僅就數量而言,我國目前粗略統計已有超過60家民營企業涉足商業航天領域。

  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表示,中國的民營航天大約從2015年起步,幾年下來成績較好的是一些小衛星研發公司,火箭公司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隨着藍箭航天、星際榮耀、零壹空間等衆多“新玩家”的加入,近年來,民營火箭公司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發展路徑和目標。與星際榮耀、藍箭航天在液氧甲烷發動機及火箭方面動作不斷不同,翎客航天側重於突破可回收火箭技術。

  據新京報、界面新聞、上游新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