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史愛好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對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我給他的評價是四個詞:少年聰明,青年英氣,中年死孝,老年吝嗇。

【王戎少年聰明】

王戎在竹林七賢裡面屬於貨真價實的官二代,其父就是徵討東吳的涼州刺史王渾。雖然我們不熟悉王戎這個人,但是隻要講起他小時候的一件事,大家肯定恍然大悟:原來那孩子就是王戎啊。王戎小的時候,和同伴們去玩,看到路旁有一棵李子樹,碩果累累,同伴們都搶著去摘果實,只有王戎不動,問之,則曰:李子樹在路旁,果實卻不少,那肯定是苦的。大家一嘗,果然是這樣。

【王戎青年英氣】

阮籍和王渾是好朋友,卻對王戎青眼有加,經常到了王渾家,不和老朋友交談,反而拉著王戎的手聊個不亦樂乎。還對王渾說:「渾兄,我和你談話啊,真的沒有和你兒子聊得過癮啊!」於是乎,別看王戎比阮籍小20歲,兩個人也成了莫逆之交。王戎後來還帶兵參加了滅東吳的軍事行動,取得了赫赫戰功。在朝廷裏,王戎官拜三公,屬於中央政治局常委人物。

【王戎中年死孝】

王戎位列三公,同時也是一個大孝子。後來他和當時的另一位孝子和嶠同時死了母親,和嶠按照當時的禮節為母親守靈,哭得天昏地暗;王戎不哭,也不喫飯,雞骨支牀,容貌枯槁,渾身上下就剩下一把骨頭了。晉武帝怕和嶠傷心過渡傷了身體,就想派人去安撫他,官員劉毅說,需要安撫的不是和嶠,而是王戎啊!和嶠那叫生孝,王戎那叫死孝,再不勸他,過兩天就會死的。【《世說新語.德行》: " 王戎、和嶠 (jiào)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牀,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 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 仲雄曰:" 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王戎老年吝嗇】

王戎到了晚年,愛財如命,是出了名的大吝嗇鬼。吝嗇到什麼程度呢?王戎雖然位在三公,但是還經常偷著做生意,每天晚上他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拿著牙籌(一種計算工具)計算收入。自己的女兒出嫁,借了他幾萬錢,女兒第一次回孃家,沒還錢,王戎老大不高興,女兒一看老爹不高興,趕緊把錢還了,王戎這才露出笑臉。自己的侄子結婚,家有萬貫的王戎竟然只送給侄子一件襯衣作為禮物,這就夠寒酸的了,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侄子結婚一完,王戎趕緊就將襯衫要了回來,再小心翼翼地放回了櫃子裏。王戎的家裡有一棵上好的李子樹,他送別人李子喫的時候,怕別人拿裡面的種子再種出新的李子樹,就將李子的核一個一個全部鑽爛。吝嗇如此,已經成了大笑話。

王戎在八王之亂中險中求生,最後得以善終,活了72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