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辉煌:美国在新世界生存的关键

我们曾经辉煌:美国在新世界生存的关键                                                That Used To Be Us: How America Fell Behind In The World It Invented And How We Can Come Back

    • 作者:汤玛斯.佛里曼、迈可.曼德鲍
    • 原文作者:Thomas Friedman、Michael Mandelbaum
    • 译者:连正世、李俊融、李静宜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18日
    •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2168806
    • 装订:软皮精装
  • 定价:450元 优惠价:79折 356元
  • 被全球化的浪潮逼到边缘,政治对立加剧眼看中国经济起飞,想要追赶却有心无力… 这是一本谈论美国的困境与希望的书,但处处与我们的现况似曾相识。如果先民的拓荒精神是美 ...

阅读心得

这本书并不是在叙述著美国曾经辉煌时期的丰功伟业,而是借由过去引以为傲的美国精神因为冷战的结束等诸多原因让美国失去了长久以来的敌人,也因为一下子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而渐渐的失去以往的竞争力的现况,重新检视如何重新拾起美国精神,重建辉煌的年代。二位作者著眼于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到近十年来所面临的现况,引出了四大难题与挑战:如何适应全球化、如何调适因应资讯科技革命、如何处理各级政府不断增加需求而暴涨的庞大预算赤字以及如何管理能源消耗增加与气候威胁加剧的世界。

商场上有句谚语:「赢在转泪点。」也就是说美国建国以来,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泪点上都是应用这个特殊的方程式来追求繁荣,而这个方程师是由五大支柱所组成,亦即:国民教育、现代化建设、移民政策、研究与发展、适当的规范

整本书就是围绕在这四大难题和五项成功方程式上,作者并透过观察、访谈、引经据典、辅以许多的数据、法案甚至还提到了几部电影,让读者知道美国面临到的"真正"问题并且提出建议。

书中当然提到了现在的工作者,应该要做能够增添自己价值的事,不管做甚么事是否能够多一点点巧克力酱,多抹一点奶油在上面? 工作者应具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能著手处理非制式的复杂工作,同时还能够与办公室或全球的团队共同合作。如果每天来上班,就想著「我必须几点到,几点才可以走?」,那应该是不太可能成功的。这让我联想到某家企业对内部员工的公告中要求员工要在几点以前上班,迟到多久要请事假…等等。原由是许多员工不见得晚下班,却又晚上班,公司只好发布公告重申要求,要员工自己能够检讨与改善,这当然对于经常性加班或需要和客户半夜开会的员工不公平,公司要求准时上班,却没有也强调一下下班时间,或者有配套措施来帮这些歹命的员工著想,这想当然耳又是责任制这个大帽子作祟。当然,一定有另一群人想著,既然你要求准时上班,那我当然也就准时下班啰,何乐而不为! 我所想的是,能够这样子,要嘛是聪明能干的,要不就是没事干的,要不等著退休,公司又舍不得花钱消灾的人。在本书中作者也举出为何在美国无法像中国一样的生产能量与能力,简单的说,以上面例子来看,美国人就像是准时上下班的工作者,中国人就能够没日没夜的勤奋工作(我知道大家也都在讨论血汗工厂的种种),有多少美国人愿意这样?! 但我知道你心里所想的可能是"一定要这样的工作才会有价值或者是才能有竞争力?",没关系,这样想当然也没错,书中对于要如何具有创意的创造者(下表中所述)的人才所需具备的条件有所著墨,各位先从整体国家的角度来看此事,还没有买这本"我们曾经辉煌"的读者,可以先看看我底下所引用的这篇文章"美国是如何失去了制造iPhone的工作?"就可以略知一二。

作者指出了在劳动市场中的四种类型的工作以及会面临到的问题,并融合了凯兹、奥图与凯斯勒的观点,得出了四种工作类型,分别为:有创意的创造者、有创意的服务者、制式的创造者、制式的服务者,为了方便区分,我整理了一下如下表所示。

劳动市场中的四种类型的工作

创  造  者

服  务  者

创   意

有创意的创造者(creative creators)
例如:最好的科学家、做好的医生、最好的工程师…
有创意的服务者(creative servers)
是指非制式低技能工作的从业人员,用它们独具灵感的方法来从事他们的工作。
例如:特殊烹调法或试射寄来做面包糕点的高点师、具有某一特定的行业高度专业的专业人士。

制   式

  • 制式的创造者(routine creators)
    用制式的方法,来做非制式的工作。例如:
    一般的科学家、一般的教授、一般的工程师…
    如果用一成不便的方法执行需要变通的高技能工作,将会有相当的脆弱度,很容易被自动化、数位化、外包给取代!
制式的服务者(routine servers)
就是用制式的方法去做制式的服务工作,他提供的服务并无特别之处。

 

由于作者引用近几年的数据并且书中所讨论的内容和实际面相当接近,如我这几天阅读此书和周遭所见所闻往往都能够相串连起来,底下便是我所收集到可以用于引证此书中的一些观点,供各位读者参考。

这篇文章,提到一项重点:美国已经不在教育出国内所需要的人才,不应责怪企业为何不将生产基地放在国内而是移到其他像中国的地方去生产。文中呼应到本书作者也在强调美国要想提升竞争力,第一项要务就是要加强美国国民的教育… (可以将此篇文章和书中第二部:"教育面临艰巨挑战"做一对应)

美国是如何失去了制造iPhone的工作?
全文网址: http://whiteappleer.tw/2012/01/24/how-the-us-lost-out-on-iphone-work/

本文为NYTimes.com「How the U.S. Lost Out on iPhone Work」的译文,作者为Charles Duhigg 与 Keith Bradsher。

而底下这篇刚出炉的新闻,则再次指出现在美国所面临的失业问题并非仅止于表面上所看到,由于大陆太阳能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从大陆进口的太阳能产业产值已经由2010年(市占率达23%)的15亿美元扩增到2011年的24亿美元,美国政府(或应该说是美国国内的业者)想利用课税来打击中国的太阳能产业,结果可能让欧巴马头痛的失业问题更加的雪上加霜。(可以将这篇新闻和本书中的第10章物理之战做一对应)

太阳能板课税 美制裁中恐丢逾6万工作

全文网址: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869596.shtml#ixzz1l5vc9Iy7
【联合晚报╱编译范振光/综合报导】2012.01.31 03:02 pm Power By udn.com


内容大纲

被全球化的浪潮逼到边缘,政治对立加剧
眼看中国经济起飞,想要追赶却有心无力…
这是一本谈论美国的困境与希望的书
但处处与我们的现况似曾相识
如果先民的拓荒精神是美国困境的解答
我们不妨也重新擦亮自己对国家的想像

本书由佛里曼与外交思想家曼德鲍姆合著,书中提到美国政府当前所面临的四大危机:全球化、资讯科技革命、债台高筑,及能源过度使用。但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对这些议题视若无睹。而当今中国大陆无论在教育、工业、科技的崛起,都一再提醒美国「也曾拥有如此光荣」(That Used to Be US),并显示美国当今政治体系及核心价值的崩坏。
尽管如此,佛里曼深信,只要深入了解美国历史,就会找到让美国克服当前危机的方式,让美国重返辉煌时代。本书提出许多成功企业家的评论,并指出他们并未放弃美国梦的愿景及勇往直前的态度及行动,佛里曼更进一步针对美国已陷入的困境提出建言,其中包括振兴传统核心价值,及建立新的第三方运动复兴国家经济。
  本书不但针对美国目前现况提出突破解决方案,也是振兴美国的重要宣言。

作者简介

汤马斯.佛里曼  著
在全球化时代,站在全球高度上,从庞杂纷歧的全球事务中理出头绪,为全世界人类带来全球观点的第一人,非佛里曼莫属。
   从报导中东地区复杂的局势,到盱衡全球的国际事务,佛里曼一直用敏锐的记者直觉,强烈的个人文字风格,运用许多小故事,夹议夹叙,把治丝益棼的国际政治、金融市场、科技环保、宗教文化等种种议题,写得十分浅显易懂,引人入胜,让每个人都可以对国际事务侃侃而谈,对于全球化的过程如临其境。
   佛里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同步在全球超过七百多个媒体上刊登。他的《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被翻译成27国文字,并成为畅销书,甚至成为许多中学及大学了解中东议题的教科书。1999年出版《了解全球化》(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被翻译成20国文字,2005年出版《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成为全球各地讨论的热烈话题,也让他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选为美国最佳领导人之一。
   他因为杰出的新闻报导及评论成就,拿过三座普立兹奖,如今已是普立兹奖的终身评审。他精通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有五所美国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新闻工作之余,他也曾任教哈佛大学,与哈佛校长桑默斯与本书13章出现的桑德尔共同开一门「全球化」的课。

迈可‧曼德鲍  著
曼德鲍是约翰霍浦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教授,专攻美国外交政策,并主持该院的美国外交政策计划。他也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美国海军学院。他担任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顾问,该所赞助中东政策研究和相关议题的公共讨论。
曼德鲍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硕士,并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学位。他著有13本书,并编辑了12本书,除了本书之外,他的写作主题遍及美国政策、体育生态、欧洲政治、全球竞争,及核能议题。

连正世  译
政大外交所硕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高等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目前为上海金融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

李俊融  译
政大东亚研究所博士、政大两岸政经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译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中的镜头》、《泰国国家公园》、《南非国家公园》、《为客疯狂》等。

李静宜  译
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外交研究所博士班,美国史丹福大学访问学者。曾任职出版社与外交部,现任公职。译有《理查费曼》、《诺贝尔女科学家》、《牛顿打棒球》、《现代方舟二十五年》、《古乌伏手卷》、《法律悲剧》、《古典音乐一0一》、《史迈利的人马》、《完美的间谍》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