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夠勁爆!不過,也多少有點兒對「先賢」們不夠尊敬哈。

好吧,試析。

以上五人,基本生活在相同的年代,老黑和尼采稍晚。要說起來,這五人都不是「善茬兒」,均屬可在歷史上寫一筆的人物。

哪個更牛逼一點呢?需要找一個參照系。不妨看看《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評價。

盧梭——18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休謨——他那個世紀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康德——啟蒙運動最重要的思想家,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黑格爾——最後一位現代偉大哲學體系創始人。

尼采——現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

還是有所區別和側重呢。

《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也很牛逼。其亦稱《大英百科全書》,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最權威的百科全書。是英語世界俗稱的ABC百科全書之一——美國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科利爾百科全書。1771年開始在蘇格蘭愛丁堡出版。以後不斷修訂。不過,從1941年開始,版權已經歸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所有。

除了這個視角,也還可以分析的再詳細一點兒。

盧梭(1712-1778),法國人。他的思想,表達在政治和哲學的論文中,也表達在文筆優美的小說和自傳裏。

在哲學方面,盧梭沒有太著名的著作。總體來說,他試圖綜合基督教與(笛卡爾)理性主義和唯物主義,自己稱其為「智者的唯物主義」或「世俗的宗教」。

他在政治理論方面更為出名。1755年發表了《論人間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1762年發表了《社會契約論》。這兩本書影響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說,「他的著作激勵了法國大革命的領袖們」。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被稱作「行走著的盧梭」。而且,他的理論成為美國的立國根本。盧梭是最早批判私人財產制度的思想家之一,甚至被認為是現代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創意者之一。

盧梭的文學創作被給予了相當高評價,被稱為影響了浪漫主義的一代。一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是1761年的《新愛洛琦絲》、1762年的《愛彌爾》和1782年的《懺悔錄》。《新愛洛琦絲》一經出版,隨即轟動巴黎,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浪漫主義文學作品。《愛彌爾》更是流傳並影響至今。

這裡插一句,讀過《愛彌爾》若干遍,但好像從沒從頭到尾看完過——毫無不忍釋卷的感覺,可能太沒悟性。不過,還是青澀小青年的時候讀《懺悔錄》,登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被驚住了——原來大思想家還可以這樣「無恥」!當時就想,如此坦誠的作家不僅前無古人,估計也後無來者。

不盡如此,這位「仁兄」還「肝火旺盛」,屬於「一言不和即退羣」的類型。他和伏爾泰、狄德羅、後面要說到的休謨等等都曾是好朋友,然後就反目成仇了。

但不管怎樣「八卦」,依然如歌德所評價的——「伏爾泰結束了一個舊時代,而盧梭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打個不很恰當的比喻,盧梭很像中國秦末與吳廣搭夥的陳勝(名勝,字涉)。陳勝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譯成白話文就是——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難道就比俺們平頭百姓高貴嗎?盧梭理論中的要義,還真的可以這樣解讀。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來,巨廈般的大秦帝國就轟然倒塌了。盧梭「振臂一呼」,沒多長時間,法國大革命就爆發了。當然,年代不同、國度迥異,盧梭的文化水平和理論水平還是比老陳高出很多滴。

休謨(1711-1776),英國人。他被稱作是經驗主義的哲學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作家。最重要的著作是《人類理智研究》和《道德倫理研究》。還寫了六卷本的《英國史》等等。休謨的哲學理論敘述起來很麻煩。概括地說,他主張懷疑主義。他懷疑的不是信仰,也就是說不是懷疑結論,而是懷疑證明的過程。關於道德也是,他說他懷疑的不是道德本身,而是關於道德的許多推理。

這個說法有意義嗎?還真有。你說你講的是真理,那你證明給我看。如果你不能證明,或者被我指出你的證明是錯誤的,你也就不能讓我接受你所說的真理。

休謨的理論一出,一片嘩然,確實大亂。他死後影響更大。但總體上,他是個蠻有爭議的人物。這種爭論,一直延續到20世紀以後。

也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休謨不太像一個「建設者」,而更像一個「職業打假人」——專門挑你們各位大家的毛病。誰經不住「挑刺兒」,對不起,就請走下「聖壇」。

康德(1724-1804),德國人。他深受休謨影響,因此將自己的理論建立在「批判」的基礎之上,嚴把「過程關」,不給他人留下可鑽的空子。笛卡爾的理性主義和培根的經驗主義在他這裡得到了集中體現。他還宣稱是牛頓的追隨者。也表示了對盧梭道德哲學的敬佩。

康德最著名的哲學著作,是1781年的《純粹理性批判》、1788年的《實踐理性批判》和1790年的《判斷力批判》。這「三大批判」之艱深,連專業的研究者也幾乎無法清晰地描述——「亂花漸欲迷人眼」,有時候甚至把自己也搞糊塗了。還是中國古人說的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跳出來」反而便於看清全貌。對《純粹理性批判》,有中國學者概括,講的是「人能夠知道什麼」,換言之「人類不需要上帝」。難怪康德自己驕傲地宣稱,他在哲學中完成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關於《實踐理性批判》,康德講的也是一句話:對於人來說,自由是一切的前提——是知識、道德、法律和美的前提。《判斷力批判》仍然是一句話:人的方向在哪裡。在哪裡呢?就是獨立地進行審美判斷和目的論判斷。

康德的批判哲學迅速在所有德語大學中講授。這引起了德皇的極度不安,親自給康德寫信,命令他不得講授如上課程。1793年,政府正式出面不許康德在講課和著作中談論宗教問題。

康德在世和去世後,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中國學者的上述觀點是有參考價值的。

1755年,康德寫了《宇宙發展史概論》,提出了星雲假說。1796年,法國的拉普拉斯於1796年也獨立提出了有關太陽系的假說。倆人的理論,合稱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假說」,被認為是目前解釋宇宙最接近事實的假說。這是對康德哲學的真正本質和傾向性的最好註腳。

再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康德很像泰山——不是「老丈人」和「岳父」的別稱,康德終生未娶,也無任何緋聞——是說康德理論「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如泰山般雄偉。

《不列顛百科全書》評價說,直到現在,「康德仍然是問題與思想的無窮無盡的源泉,他與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並列,成為西方哲學思想的三巨擘」。

黑格爾(1770-1831),德國人。他一度受康德思想的影響。被後人稱讚為具有歷史學家的觀點,每一部重要著作就是一部歷史。1807年,他的鉅著《精神現象學》問世。1812年,《邏輯學》第一部分出版。1817年,發表《哲學全書綱要》。黑格爾構築了一個龐大嚴密的哲學體系,宇宙、歷史、社會、人和人的思維,都被囊括進這個體系當中。他的思想充滿著激情與活力——所有一切都是在運動的,這種運動是有規律的,動力源自內部的矛盾性。他和康德一樣,強調自由的重要性,所不同的,黑格爾認為,自由只能來自對「規律」的認知和把握。那麼,「規律」的本質是什麼?他歸結為是「絕對精神」。因此,他被歸結為「絕對的客觀唯心主義者」。

西方較一致地認為,黑格爾的學說,「使19世紀中葉成為哲學史中最動亂的時期之一」。可見其影響之巨大。在他身後,聚集了眾多的追隨者——形成了很有規模的黑格爾學派。不同的人,從他理論中闡發了不同的角度奉為圭臬。當時的傳記作家戴維.施特勞斯,效仿法國議會議員在會議廳中按政治信念不同分坐左右,劃分了黑格爾學派的左派和右派,也被稱作「青年黑格爾派」和「老年黑格爾派」。路德維西.費爾巴哈屬於青年黑格爾派。青年馬克思也深受黑格爾影響。恩格斯總結說,馬克思在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和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其影響,以不止十億人計。

還是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吧,黑格爾像華山。《水經·渭水注》描述華山——「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宋代寇準更有詩曰:「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仰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說黑格爾像華山,一是說他的成就之高、險峻;二是說他提供了一個「平臺」——「華山論劍」,成就後人舉世英名。

尼采(1844-1900),德國人。五個人中,他是最晚的一個。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劇的誕生》出版於1872年。他的一生亦很悲劇。由於生病,不得不辭去大學教職;因為失戀,幾乎崩潰;出版著作,長期無人問津;摔了一跤,從此精神失常。在他身上,充滿了「詩人的神經質」。他的詩確實寫的不錯。至於散文,可以稱得上出類拔萃。《不列顛百科全書》說,「但他主要是一位哲學家」。其著作有《蘇魯支語錄》、《善惡之彼岸》、《道德體系論》、《偶像的薄暮》、《基督教之敵》。最著名的是《權力意志》。

他受到叔本華的影響,後來擺脫了出來。此後更像一個「憤青」,批判基督教;批判理性主義;批判傳統倫理;主張虛無主義。最重要的,是強調「強力意志」和「超人哲學」。因此,他的思想在一戰和二戰的德國具有很大影響力。

仍然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紅樓夢》第五十一回是「薛小妹新編懷古詩 胡庸醫亂用虎狼葯」。虎狼葯又稱「虎狼之劑」,力量猛勁,並非適合於所有人。尼採的思想很像「虎狼之劑」,對於不適用的人,可能會產生過大的副作用。

好了,介紹至此。五人中,哪個更牛逼,自由看官自己拿捏。

需要說明,本文評價僅為個人觀點,不一定屬於主流看法,更不代表「悟空」立場。

套古詩的話——「諸國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若干年」。俱往矣。

(圖片來自網路)


沒辦法說優缺點,因為正是這些特點,才構成了這些哲學家本來的樣子。所以把幾個哲學家放在一起,比較優缺點,我認為是沒有多少意義的。

說說盧梭,首先一個問題,他是哲學家嗎?在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裏,羅素就提出這個問題,並且說盧梭是啟蒙思想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這裡就涉及到對哲學家的理解以及哲學家和思想家的區分。

其次,盧梭的語言是非常好懂的,鄧曉芒、趙林寫的西方哲學史裏就說過,盧梭的思想是最平民化,最遠離形而上學的。畢竟盧梭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跟伏爾泰那些人是不一樣的。並且,從盧梭的語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強烈的真誠態度。盧梭在啟蒙時代的歐洲思想家中是最特殊的一個。

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盧梭全集》並不全,盧梭還有很多作品都沒有收錄,比如《盧梭評判讓·雅克》、《論語言的起源》、《植物學通信》等等。我最喜歡盧梭的《愛彌爾》,這是一部教育哲理小說。但有個問題值得注意,盧梭為什麼不親自實踐自己的教育思想呢?盧梭有五個孩子都送走了。

盧梭晚年的生活還是挺慘的,飽受精神和肉體的折磨,死的時候還是個在逃犯身份,並且還有被迫害妄想症,整個人神經兮兮的。在亞當斯密的通信集裏,有一封大衛休謨的信,裡邊正吐槽盧梭怪異行為(盧梭曾投靠休謨兩年,後來不歡而散)。

盧梭在浪漫主義上的影響是巨大的,以及在道德領域對康德也有重大影響(康德曾經說過,是盧梭糾正了他,讓他尊重人性……)。毫無疑問,盧梭最大的貢獻在政治上,《社會契約論》以及《論不平等》是政治代表作。


其實這幾個人都有他們不同的特點,在不同的時期在哲學史甚至文化史上產生了不同的作用,很難說哪個更加厲害。

如果單就這幾個人來說,可以說盧梭是他們這些人的鼻祖。為什麼。因為盧梭所生活的時代,哲學是一切學問的統稱,盧梭寫過《愛彌爾》、《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等經典的哲學名著,盧梭重新呼喚了理性,引導人們脫離中世紀遵奉上帝的泥淖,他認為,人們不應該被教會所桎梏,要積極發展自己的天性,讓人性重新回歸自然。

和盧梭差不多同時代的英國,則有休謨,休謨是經驗主義的代表,據說,英國人至今都認為休謨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休謨最著名的哲學著作是《人類理解研究》,在這部書裡面,他否認因果律和歸納原則,認為理性無法推倒出完美的結論。他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太陽曬一塊石頭,石頭為什麼會發熱?你可能說,這是常識啊,因為太陽有熱量,就會把石頭烤熱。但休謨說,不對,石頭熱只是經驗,你不能證明,也許之前有人摩擦過那塊石頭,你沒看見。所以,對於休謨來說,原因和結果完全脫節。

大衛·休謨

休謨幾乎打破了人們相信的因果律和理性推倒,給人類的知識帶來了巨大的危機。康德為了回應休謨,潛心十年寫出了《純粹理性批判》,在這本書裏,康德重新考察人們是如何獲得知識,重新讓理性成為人們的中心。康德提出了人的先驗範疇,認為人類可以統合知識,找出因果原因,是因為人類有統覺的能力。因此,康德提出人重新為自然界立法,從康德開始,哲學成為了一個探索人本身的學科。

康德之後,黑格爾成為了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從「存在」這個無可置疑的本身出發,推倒整個世界的運轉規律,他推除了世界精神,認為整個世界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在不停發展,黑格爾的思想影響力馬克思,另一方面,他也將上帝排除在外,黑格爾認為,推動世界運轉的不是什麼上帝,而是絕對精神,一種不自覺的東西在推動世界社會的發展。

最後是尼采,尼采可以說是現代哲學的始祖,尼采生於19世紀末,他批判現代工業對於人們人性的吞噬,重新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認為人類需要重新尋找古希臘時期迷狂的天性,讓人類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而不是上帝。

所以,這幾個人分不出誰更牛逼,只能說各自在各自的時代,都是最牛逼的。


這五位均是人類歷史上最頂尖的哲學家,都有非常重要的哲學思想提出,也對後世的哲學家產生了很多影響。這五位哲學家各有千秋,盧梭對啟蒙的巨大推動,也包括他的「愛彌爾」對教育思想的啟發都是有深遠的影響;休謨思想對後世的政治思想啟蒙是有奠基性的影響;黑格爾的思想框架之廣博也是哲學家裡少有;尼採的「權力意志」,「酒神」「日神」,還有「查拉圖斯特拉」,都會成為經典。但如果要在其中找出一個更厲害的哲學家,我選擇康德,原因有三:

首先,康德的「三大批判」雖然並不完美,但它是目前為止最好的一個關於人類知識框架的系統,「三大批判」的龐大又完整的框架,是其他四位哲學家的思想體系中不具備的,可能會說黑格爾的思想體系同樣龐大,但黑格爾的思想體系是一個封閉的體系,隨著時間流逝,他的思想譜系會顯得陳舊。

其次,除了三大批判,康德還有對於歷史理性的批判,其思考之深遠,讓後來的哲學頭腦都很難繞過康德進行哲學研究,這種對後世哲學影響的力度,是其他四位哲學家不具備的。

再有一點,與我個人的偏好有關,尼采是我最早讀到的哲學家,它的作品如同它的生平一樣,充滿酒神與日神的精神在,也對我個人產生了重要影響,但尼采思想中很少能感受到那種大平靜。盧梭的「孤獨散步者的夢」,休謨的清晰的邏輯,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多少都對自己產生了影響。但康德對理性的認識,他的「道德的形而上學基礎」,是我目前看待世界的一個重要基礎,很堅定。


人性不同,難分高低,都很有貢獻,康德最耀眼。

我個人最鍾愛尼采,看到尼采兩字纔想碼這許多字。

尼采研究古典文學出身,文學算是「本行」,故文章詩意盎然,哲學算是「半路出家」。從悲劇的誕生到強力的意志,都沒有專攻哲學的人寫的晦澀難懂(可能是周國平翻譯的好),故後有人不願承認尼采是哲學家。然而尼采熱愛生命,追尋智慧是真正的哲學家。

在我看哲學是很人性很本質的東西,尼采(酒神精神,強力意志,永恆輪迴,超人哲學...)讓我明白了,哲學是任何人都可以用來思考人生的工具,雖晦澀難懂,卻觸手可及。尼採的思想讓我感到深邃而熟悉,相見卻恨晚。尼采讓我知道曾有人選擇這樣活著。後來,尼采瘋了,在夜晚的街頭抱著一匹被鞭打的駑馬,以一曲悲歌結束了他漂泊的生涯: 我佇立在橋頭, 不久前在褐色的夜裡... 我的心絃被無形的撥動了, 悄悄彈奏一支貢德爾船曲, 顫慄在絢麗的歡樂前, 你們可有誰聽見... 尼采熱愛生命,雖無人理解,高傲孤獨,卻堅定不移,樂在其中。尼采是勇敢的,這份勇氣是我現在沒有的,永遠不敢忘記,願看到這段文字的你,也能擁有這份勇氣。願各位也能像尼采一樣,真正的活著...一點感觸,願能共勉


一般都認為康德是繼柏拉圖以來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盧梭,休謨都比康德早,康德受他們的影響很深,但他們的學說不如康德的涉及範圍廣,盧梭作為社會改良家和小說家的地位也許比他的哲學地位更高,休謨,洛克,貝克萊那一幫子經驗主義和笛卡爾,斯賓諾莎的大陸理性主義各有各的學說,而康德的出現統一了西方哲學,以後的哲學家不是發展了康德哲學就是通過批判康德哲學另闢蹊徑,國內研究康德的專家鄧曉芒教授說,康德以前的哲學家都是業餘的,康德才是把哲學發展成了一門專業,所以對哲學史來說康德的價值無疑大過前幾人。黑格爾,尼采確實也有很多獨創的東西,但也是建立在康德的基礎上的。


對於哲學,哲學家一般是不這樣發問的,誰是第一,誰更恨,誰影響更大更深遠。

以上舉出了五位哲學家,

盧梭是法國人,寫了名著《論人類不平等起源》,據說引發了法國大革命。

休漠是英國人,與盧梭同時代,據羅素講,休漠把經驗主義做到了家,他提出的問題現代人還回答不了,據說康德看了休漠的書思想才發生了轉變。

康德,黑格爾,尼采都是德國人。

人們對康德,一般認為是古板的。我認為康德特別有意思,作為大學教授他特別有學問,教過多門課程,中國人寫的西方哲學史中常常不提這一點。康德認識論中提出了,自在之物,認識形式,現象的理論。康德還有其他許多理論。

黑格爾應當是一個哲學大家,但是有一本哲學通俗讀物《蘇菲的日記》中,把黑格爾說的一錢不值,不知道現代人的眼光是怎樣的?

尼采是詩人哲學家,黑格爾在他的著作中已經預測到了尼釆。


盧梭的影響力在政治倫理領域,休謨和康德在認識論哲學領域,在於對人類傳統認知理性極其可能性的反思;休謨是人類經驗認識的一次深刻探索和反思,康德將形式邏輯和形而上學的理性極限推到懸崖邊上。黑格爾體現在一種偏向於歷史辯證的認知探索。尼采是有一有一定思考力的躁狂詩人。


按照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的看法 盧梭最偉大 盧梭是開闢歐洲浪漫主義哲學的鼻祖 有幸讀過他的懺悔錄 也可以理解成自傳 與別人偉人的自傳相比 這哥們把自己寫的很齷齪 很輕浮 這本書出了以後 掀起了巨浪 因為以前從來沒有這樣赤裸裸的將自己還有其他貴族的骯髒事情搬到檯面 對於歐洲文藝復興後的貴族階級 是赤裸裸的諷刺 更別說他發表的其他文章和書籍 盧梭是歐洲啟蒙運動的先驅

按照羅素書中的描寫 盧梭和休莫關係不怎麼樣 休莫代表的是洛克以後的英國經驗主義哲學 兩個流派

康德 黑格爾 尼采是盧梭浪漫主義哲學的後來者

就哲學的影響來說 尼采和叔本華深受康德影響 主觀唯心主義 而黑格爾是客觀唯心主義 馬克思三大理論來源之一就是黑格爾的辯證法


若問這一羣體人類中,哪一位更牛點?不妨做如下一答:首先,為了讀懂 尼采,需要讀點盧梭、休謨、康德、黑格爾……等等(只限於他們的 核心思想!);其次,讀了 或 讀懂了尼采,盧、休、康、黑……等等 已無需再(傳統式)讀!!!最後,欲認清 歐美二戰之後 或 所謂 後現代(林林總總的)思想或理論,需從閱讀尼采開始!!

提示:可以 哲學系式地 即在哲學系範圍內 讀 盧、休、康、黑……等等,但閱讀或 如實讀懂 尼采(當然還應 精懂德語!) 一定不要 哲學系式地 讀,或 與哲學系的尼采閱讀保持 距離!!

尼采對歐洲思想文化,乃是斷崖式的 節點!那尼采之前歐洲思想文化該如何看待?讀尼采,他會告訴你! 那尼采之後呢? 他期待 如實讀懂 他的人,自會做出判斷!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