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興紙寮

雖然墨在水墨畫中,是非常重要的顯色材質,但如果不透過紙張的幫助,是無法顯現其優越的材質特性,也難以將墨的書畫用途,展現出來。而紙張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也是最為廣泛的物質之一。同樣的,對於水墨畫家而言,可用於創作的紙類亦相當的豐富,但可稱得上是近代水墨畫家最鍾情的紙類,莫過於宣紙。

不過,這種宣紙雖然看起來都相當的光滑,但如果我們是透過高倍顯微鏡加以觀察,就會發現看似光滑的紙面,其實是由不同長短粗細的植物纖維,交織而成的。同時,纖維之間,也會因為交織的情況不同,而產生了大小不同的空隙。只是這樣的情況,用一般的肉眼,是無法辨識的。

製紙原料

至於用於製紙的植物纖維,則可以粗分為下列五類:

一是針葉木類,如紅松和馬尾松等。

二是闊葉木類,如楊木類的大葉楊和樺木類的白皮樺等。

三是禾草類,如稻草、麥草等。

四是竹類,如毛竹、慈竹等。

五是韌皮、棉類,如苧麻、檀皮、三椏皮和棉等。

而就前兩類木漿中,所含纖維的長短來說,是針葉木類的較長,而闊葉木類的較短。

製紙原料

(1)植物纖維

至於,紙性與我們用墨成效有關的部分,就在於植物纖維的緊密度、厚薄度、潔白度、光滑度和吸水性等幾個方面。

(A)緊密度

這是因為纖維的緊密度,會對碳粒留在紙面的情況,產生不同平均密度的影響。當我們將同樣的墨色,畫在纖維較為緊密的紙張時,就會發現乾掉的墨色,會比畫在疏鬆的紙張上,更為深黑。又為何會有如此的差異性,這是因為纖維之間的空隙較小,會讓碳粒完整的集中在我們所畫的位置。相反的,若是纖維之間的空隙較大,則碳粒雖然會容易進入到纖維之中,但也會容易擴散到其它的地方,而讓碳粒的單位密度,不夠集中,反而會感到墨色較淺。此外,不同粗細的碳粒,也會停留在不同的纖維空隙中。一般而言,細的碳粒,大多會滲入到纖維的最深處,而粗的只會停留在表面。所以,當我們將顆粒較粗的顏料與墨相調時,就會產生墨與色的分離現象。

另外,如果我們是使用礦物性顏料,則最好塗完顏料後,便將紙張反過來陰乾。如此,也才能將顏料的顆粒,堆積在紙張的正面,而不至於繼續沉澱在纖維的下方。不過,纖維的緊密度,也不能過密,否則碳粒也只會停留在紙張的表面,這也就是為何手工紙較機器紙,更適合於水畫畫家的使用之緣故。

(B)厚薄度

紙張的厚度,同樣也會影響墨色的層次感。這是因為碳粒受到水分與重力的影響,會不斷的向紙張裡的纖維滲透。而如果紙張越厚,就越能讓更多的碳粒留下。所以,筆者就自我創作的需求,大多會選擇質地較厚的單宣來作畫,便是因為這類的紙張,比較適合多次的疊染,且墨色的層次,也較為豐富的關係。而畫家李可染,也大多使用較厚的雙宣作畫。此外,紙張的厚薄度,也會有透明度的差別。當然是紙張越薄,透明度就越好,也就越容易在裝裱後,因為命紙的襯托,而顯得墨色變黑。

(C)潔白度

基本上,當紙張的色澤,越是接近潔白時,越能讓我們所畫的墨色更為清晰易辨。但在製紙過程中,紙廠為了增強紙張的潔白度,也會利用各種的手段,來將植物的纖維加以漂白。而在台灣,大多會用石灰、次氯酸鈉及硫酸等化學物質,來縮減漂白的時間。而如果用石灰漂的紙張,則仍會略為偏黃。用次氯酸鈉漂的,則會較白,但如果是用硫酸漂的,則紙張就更白。可是硫酸也是屬於強酸一種,對於植物纖維的破壞,是非常嚴重。也因此,紙張越白,不見得代表越好。

梁震明部落格

又張豐吉先生也說:『古代紙漿原料的漂白方法,大都使用自然漂白,即利用日光、空氣及雨水等作用,使紙張慢慢的變白。至十九世紀以後,才開始用漂白粉進行漂白。漂白粉(次氯酸鈣)漂白力強,紙漿在短時間內便可迅速變白,但對纖維的損傷亦非常嚴重。尤其漂白液的PH控制不當時,紙漿很容易變色。』

(D)光滑度

紙面的光滑度,也會對書寫的速度,造成影響。一般而言,就我們使用的宣紙來談,其實可分成正面和背面兩面。

這是因為在製紙的過程中,紙工大多會將抄好的紙張,平放在微燙的鋼板上加以烘乾,並且也會利用鬃刷,來將紙張完整的壓平在鋼板上。所以,也因為鬃刷所產生的壓力,可讓貼在鋼板上的紙面,更加的光滑。而這種光滑的紙面,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正面」。也因此,我們多會用正面作畫的原因,就是因為正面比背面,更加光滑,又無刷痕的緣故。

而當紙張的正面,越是光滑,就可減少筆尖與紙面的摩擦力,而越能讓墨中所含的碳粒,毫無阻礙的,完整的停留於紙面上。所以,當紙張的表面,越是粗糙,越是不利於書寫者的使用。不過,也有一些畫家,習慣在紙背上補筆,以增強正面的墨色效果,尤其是在較薄的宣紙上。

此外,也因為紙張的正面,同時受到鋼板與鬃刷的擠壓,也會導致上下層的纖維靠攏,而讓正面的植物纖維,更加的緊密。所以,也就會造成我們用相同的淡墨,畫在背面的,會比畫在正面的略淺,同時也會較容易暈開的差別。

(E)吸水性

就例如吸水性來說,生宣會取代棉紙,成為書寫者常用的紙類。正是因為它的吸水性,較強的緣故。而吸水性較強的紙類,又具有何種的優點。當吸水性越好的植物纖維,便能夠在短促的時間內,吸收最多的墨水。換言之,也就是能夠保留最多的碳粒於纖維之中,而又能增加墨色的黑度。所以,也就能讓書寫者的下筆速度,可以增快,但又能讓字體的墨色飽滿,而有利於類似行草字體的書寫。

不過,對畫家而言,紙張的吸水性和光滑度,並非如此的重要。主要是因為在畫家的想法中,紙類的選擇,多少還是會依照創作的需求加以選擇。例如紙面越是粗糙的紙類,在表現質感的效果上,就會比光滑的紙類,更容易表達。

此外,製紙的原料纖維,也會有韌性度、耐久度和柔軟度等方面上的差異。例如就韌性度來說,韌性越強的紙張,越能反覆的皴擦,而不致於起毛球或破損;而就耐久度來說,紙質越好的紙張,越能經久保存,千年不壞;而就柔軟度來說,越是薄韌的紙張,越能揉疊不損。

(2)製紙添加物

至於,前人製紙的用料中,有一項特點,是與製墨的方法,十分雷同。會將兩種不同的膠質加以混和,以求黏性的平衡。

同樣的,製作宣紙的方法,也是將青檀木皮和砂田稻草等兩者的纖維加以混和。而這樣的目的,正是因為皮草的結合,能夠讓宣紙的紙質,更為堅韌,且又富有吸墨性,也就能讓宣紙更適合於書畫的使用。而造紙的過程中,所加入的添加物,也會對我們用墨的成效,造成影響。就例如製紙所用的碳酸鈣,則又可分為輕質和重質兩種,添加的目的,雖然能夠強化紙張的柔軟度和增強墨黑紙白的效果,但如果用量過多,反而容易讓墨色變灰。

因為它是屬於白色的粉末。所以,可產生對比的作用,而能讓墨色更黑,顏色更亮。但如果添加過量時,反而會不利於水墨畫的使用。這是因為碳酸鈣會與碳黑相雜,而使得墨色的黑度減低,並失去應有的光澤感。

20種水墨紙張濃墨效果

而張豐吉先生也說:「添加少量碳酸鈣時,吸墨性反而增加,超出此添加量之後,吸墨性越來越低,墨色也呈現灰色的感覺。因此,碳酸鈣的添加應特別留意。」

此外在以往製作宣紙時,也會加入一種楊桃藤的枝液,來解決一些製作上的問題,而它即是屬於植物膠的一種。另外,若據黃煥彰先生的介紹,其廣興紙寮所製筊白筍紙,則是用馬拉巴栗膠,而它也是植物膠的一種。至於,添加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在抄紙的過程中,能夠增加漿料的懸浮時間,但遇熱後,便會消失。而除了上述的植物膠外,現代的製紙工業中,亦會使用如滑石粉、高嶺土、碳酸鈣、二氧化鈦、鍛白、氧化鋅、硫酸鋇和硅藻土等等的添加物。而就書畫用紙來說,尤其是水墨畫用紙,則筆者是認為添加的藥劑越少,越能展現植物纖維與墨色之間的獨特墨韻。

20種水墨紙張淡墨效果

(3)紙性

除了,之前所提到的宣紙外,可用於水墨畫的紙類,還有皮紙、竹紙、棉紙和礬紙等等紙類,但每種紙類的紙性,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特性。在清吳歷《墨井畫跋》一書中,曾提到:「孫虔禮論書,以紙墨相發為一助。昨得一牋,不減澄心紙,柔密光潤,頗與筆墨相宜,雖手腕力衰,喜無兒童習氣。」可見紙性的得宜,也能讓筆墨的效果,更進完美。

而紙性對墨色的影響,例如當我們用相同的墨色,與相同的用筆速度和角度時,則畫在生宣上的線條,會比在生棉紙上來的更黑。正是因為製作生棉紙的植物纖維,在吸收墨水的速度上,是比製作宣紙的植物纖維,略微緩慢的緣故。也因此,當我們如果是使用生棉紙來作畫時,就必須放慢下筆的速度,且筆尖的含墨量,也要較使用生宣時稍多。如此,畫面中的墨色效果,才不會缺少濕潤飽滿的感覺。

就是因每種紙類的材質特性,不盡相同。所以,我們不能僅以一種技法或認知,來使用任何的紙類。當然,我們也就不能偏頗的認為,只有宣紙才適合於水墨畫的使用,就如同只用油煙墨和狼毫筆一樣。無論我們作畫是用何種紙類,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創作。而使用的重點,應該是能依照不同的紙性,又能將自我創作的意圖,完美的表達出來,才是更須要關注的。而且也不見得每種宣紙,都適合於繪畫的使用,例如過薄的宣紙,在墨色的層次上,就明顯不如雙宣來的豐厚。此外,宣紙在用墨的技巧上,是極難掌握的,非三年五載,不能摸透,反而讓初學者過於偏重技術的層面,而喪失創作的樂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