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房地產大佬潘石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量財富沉澱在房子,房產稅會讓存量房流通起來。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此話結合我國人均住房面積的排名和人均GDP排名,即可證實這位房地產大佬的擔憂。數據顯示,根據中國官方統計的人均36平方米住房面積。中國人均住房水平在全球排名第五位。

而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均住房面積都與中國不相上下,甚至還遠不及中國。美國67平方米,英國35.4平方米,法國35.2平方米,德國39.4平方米,意大利43平方米,荷蘭40.82平方米,日本19.6平方米。但是中國的人均GDP卻排名在70位左右。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看,影響房價的主要因素是房地產稅嗎?顯然不是,影響房價的因素要看貨幣供給情況,還有市場的供需關係。比如說,如果市場的需求一直明顯高於供給,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哪怕徵收房產稅,恐怕房價還會繼續擡升。

全國那麼多城市,城市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各有差異,房地產市場的供需情況也不一樣,所以房地產稅對各個城市房價造成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上海、重慶從2011年開始試點房產稅,但對房價的抑制作用並不明顯。當時,上海稅率暫定0.6%;重慶稅率爲0.5%-1.2%,開徵半年之後,上海和重慶的住宅均價分別相比2010年下半年上升了6.3%和7.4%,高於同期一線城市房價的平均漲幅(4.9%)和二線城市房價的平均漲幅(6.6%),也高於同期全國百城房價的平均漲幅(5.8%)。

對潘石屹的前半句話,我是贊同的,也是完全認可的。400萬億的資金沉澱在房子裏,流動不起來,就意味着資金的運行效率極低。資金沒有運行效率,就必然要大發貨幣、超發貨幣。一旦經濟步入良性狀態,這些資金又極有可能成爲通貨膨脹的強大推力。一方面,過度膨脹的房子已經耗盡了居民的收入,使居民的消費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又會使居民手中的有限收入貶值,從而使他們的消費能力和購買能力更差。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