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舊時有一真本《紅樓夢》,最後嫁給寶玉的既不是林黛玉,也不是薛寶釵,而是史湘雲。當然這其中經歷了艱難曲折。大體情節如下:王夫人不滿意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婚事,耍弄手段讓元春下旨令寶玉與寶釵完婚,萬念俱灰的林黛玉焚毀自己的詩稿,在樹林裏上吊自殺(一說沉水)。賈寶玉聽聞後悲痛欲絕,因此與寶釵結婚後便倍加冷落,兩人很不幸福。

這時候賈府已進入末世。賈赦索詐石獃子畫扇之事被人告發,於是牆倒眾人推,皇帝震怒,下旨查抄家產。於是一個大家豪門就這樣敗落。賈家被抄後備極蕭條,子孫四散。薛寶釵在事業和婚姻兩方面都很失敗,於是不久也鬱鬱死去。寶玉失去了妻子,無法生理,只得去做了打更人。這時候有一個情節,寶玉在街頭與做了乞丐的史湘雲相遇。那麼史湘雲為何成了乞丐?

在《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已埋下伏筆。史湘雲在花園裡拾到一個金麒麟。金麒麟是寶玉的,原本是張道士贈送他的禮物。寶玉一開始送給林黛玉,林黛玉不要,於是就留下自己把玩,誰想卻丟了,又被史湘雲拾到,所以乾脆送給了她。不要小看這個金麒麟,需知曹雪芹著書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一如石獃子的畫扇,一如紅玉的手帕,這些小物件最後都能引發一個大事件。雖然《紅樓夢》後40回已經迷失,但脂硯齋還是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批道:後衛若蘭所佩之麒麟,正是此麒麟!也就是說,金麒麟最後到了衛若蘭手上!

衛若蘭這個人在前80回並沒有出場,但通過馮紫英和柳湘蓮等人的口我們可以得知,衛若蘭是一個文雅的富家公子,與馮紫英薛蟠蔣玉函等人都是好朋友。另外在大觀園羣芳中,史湘雲是最早許配了人家的,當時花襲人還取笑過她。那麼史湘雲的丈夫是誰呢?就是衛若蘭!

然而,史湘雲的「好姻緣」並沒有維持多久,衛若蘭和柳湘蓮等人註定是不甘寂寞的,很可能夥同一幹「俠義之士」做出了違禁之事,於是被朝廷捉拿並問罪。一戶戶大家豪門接連敗落。史湘雲只得逃出來,無以為家,很可能輾轉被人變賣,甚至流落到煙花巷裡,直到多年後才逃出來,進京尋找親人。於是就有了賈寶玉與史湘雲在街頭相認一節,就是通過金麒麟確定雙方身份!關於這個情節,脂批裏有很多暗示,比如後40回有《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一章,指明最後嫁給寶玉的是史湘雲!還有《寒冬噎酸薺,雪夜圍破氈》一章,說明兩人窮困以及,相依為命!但兩人的悲慘命運並沒有停止,史湘雲因為被官府和藝館雙重追鋪,最後很可能選擇了自盡了事!於是到這裡,經歷人間世情冷暖、悲歡離合的賈寶玉「懸崖撒手」!

應該看到,曹公所寫的《紅樓夢》肯定只有一個「真相」。它的故事情節不可能既朝這個方向發展,又朝那個方向發展。近300年來,很多專家嘔心瀝血進行研究,就是為了尋找「真實」,還原它的本來面目!至於有人得出賈寶玉的妻子是史湘雲一說,當然不是「亂點鴛鴦譜」,而是有根據的!


我來回答。

不管是根據八十回中的種種暗示,還是最通行的續書,寶玉都是與寶釵結婚。這一點毫無疑問。

但是在寶玉送給湘雲金麒麟的那一回,回目卻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白首雙星」,肯定是說夫妻偕老,這一點毫無疑問。麒麟是湘雲的(寶玉那隻,也是要送給湘雲的),所以這一回,肯定是預示湘雲的婚姻。這一點也毫無疑問。

但是在湘雲的判曲中,又有「雲散高唐,水涸湘江」之語,並且前一句是「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顯然湘雲的婚姻雖然美好,卻不長久。湘雲嫁後早寡,這一點也是毫無疑問。

這些毫無疑問,卻是彼此矛盾。這又如何解釋?

據研究者分析,《紅樓夢》早期底稿(誰也沒見過早期底稿的全貌,但在脂批與「漏筆」中,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尋)中,寶玉並沒有出家,而是在貧困中度過後半生。在這個版本里,寶玉很可能與湘雲走到了一起。

寶玉與寶釵的結合,發生在賈府敗落的過程之中。寶釵雖有才,至多是管理,並沒有謀生之道。而寶玉「不求上進」。他們的婚後生活,三觀不合是一定的,更要命的卻是經濟的惡化。

研究者中一直有寶釵難產而死之說。如果是貧困之中,缺醫少葯,早亡也是順理成章。失去寶釵的約束,寶玉繼續放蕩,家計進一步敗壞,終於淪為赤貧。

湘雲喪夫之後,也經歷了家道中落的過程。她雖然豪爽,同樣不擅理財。只憑做針線掙點生活費,多年之後,也淪落到赤貧之地。

寶玉與湘雲偶然相遇。他們本來感情深厚,又有相似的經歷,更增加了共同語言。於是他們走到一起,不是為了愛情,卻是又老又窮的兄妹相伴。這個結局不符合「懸崖撒手」的預言,卻自有其合理之處。

所以,寶玉的配偶,也可能是湘雲,與「金玉婚姻」並不衝突。


史湘雲最後和賈寶玉結婚的說法,是紅學家們探尋佚稿情節的一大「成就」,有人從脂評中的蛛絲馬跡中找了一些「證據」,說史湘雲就是批書的脂硯齋本人,既然跟著作者本人批書,那自然是成為眷屬了。所以就又自行腦補瞭如下的情節:賈寶玉離開寶釵出家為僧,後來又二度還俗,和喪偶後的史湘雲結成夫妻。不過這和《紅樓夢》諸判詞中已定了性的「寶玉出家」相矛盾,於是紅學家們又自圓其說,搞出個二次出家,讓他拋下了史湘雲,再度出家為僧。

力主此說的人,找出當年一些傳聞,據說曹雪芹確實曾經續娶過一個原來的「老相識」,這名女子十有八九就是所謂的「脂硯齋」,所以寶玉娶湘雲說,似乎有了強有力的根據。

但是,我覺得這種說法非常荒唐,《紅樓夢》是一部小說,不是作者自傳,不是紀實文學。就算是現實中的作者有這樣的經歷,也未必都要還原到小說中。寶玉因不能和深愛的黛玉成親,所以暫時忍耐了一陣子,考了進士回報了父母家庭後,終於撒手紅塵,出世為僧。這正是判詞中所說的:「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就這樣的主線,就挺好的。而賈寶玉如果又娶湘雲,則大大損害了書中的思想主題,尤其損害了賈寶玉的形象。他再不是至情癡情的怡紅公子了,而是一個十足的渣男。死了黛玉就和寶釵過,回來沒奈何,再找湘雲湊合,和一般的無賴閑漢有何區別?既然找了湘雲,互相照顧著過日子也就罷了,怎麼又不負責任地玩出家?實在是渣的不能再渣的大豬蹄子。

而史湘雲的判詞中,也絲毫沒有再嫁寶玉的跡象,給她的評語是:「終究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寂寞空牀是肯定的了。紅學家們強行給她來個梅開二度,實在是亂點鴛鴦譜。

紅學家們是最能搞怪的一干人,按說專家的責任是糾繆辨偽,決疑息爭,但是現在不少紅學家們卻是撰謬作偽,滿嘴跑火車,故弄玄虛,引起紛爭,這纔有了林黛玉化身竺香玉毒死雍正,妙玉甘當人肉炸彈,炸死忠順親王。這些都大膽假設,胡亂求證的產物,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說:「一切紅學都是反《紅樓夢》的。即講的愈多,《紅樓夢》愈顯其壞,其結果變成「斷爛朝報」,一如商人之好春秋經。謬種流傳,貽誤後生。」


史湘雲的性格確實是令人討喜的,爽利耿直,也豪放可愛,有魏晉風度,自稱「是真名士自風流」,她的這種性格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歡。

那麼,史湘雲跟寶玉有沒有可能在一起呢?

按理說,寶玉認識史湘雲要比認識林妹妹早得多。在林黛玉未進賈府之前,她早就在賈母的套間暖閣兒裏住過。如果要說是青梅竹馬,那麼史湘雲應該說比林黛玉更有機會,然而,寶玉對史湘雲,一直就是那種兄長對親妹妹的感覺,而不是對黛玉一般的情愛。

然而,史湘雲也不能脫俗,她勸寶玉也該好好讀書求取功名,在寶玉眼裡是「混賬話」,林妹妹從來不這麼說。這是她跟寶玉之間的鴻溝。寶玉因為跟史湘雲一起自小長大,所以跟她不見外,直接回她林妹妹從來不說這樣的混賬話。但是,他跟寶釵之間他就說不出來,只好冷冷地拔腿走路。這場景,想想也是蠻令人醉的。

對於多數人來說,青春年少時再怎麼詩情畫意,最後都要回歸到俗世的那些事,寶釵是本來就在俗世,史湘看似不是,其實也是,只有黛玉不是,所以她纔是寶玉千載難尋的的那個林妹妹。而隨著黛玉的逝去,寶玉回歸到青埂峯應該是最好的解釋,而不是再和史湘雲結合。

我是蘇小妮,喜歡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