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簡介

   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斗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滿漢全席是我國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既有宮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滿漢全席原是官場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坐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起碼一百零八種,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烹飪技藝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鍋幾乎是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

滿漢全席是我國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既有宮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 滿漢全席原是官場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坐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起碼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滿漢全席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入席前,先上二對香,茶水和手碟;檯面上有四鮮果、四乾果、四看果和四蜜餞;入席後先上冷盤然後熱炒菜、大菜,甜菜依次上桌。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彙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味,搜尋山珍異獸。全席計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計肴饌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萬壽餐具,配以銀器,富貴華麗,用餐環境古雅莊重。席間專請名師奏古樂伴宴,沿典雅遺風,禮儀嚴謹莊重,承傳統美德,侍膳奉敬校宮廷之周,令客人留連忘返。全席食畢,可使您領略中華烹飪之博精,飲食文化之淵源,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

  滿漢全席以北京、山東、江浙菜為主。後來閩粵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現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廣東菜。北菜54道:12道滿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可惜的是當時川菜尚未流行。如果加入川菜,滿漢全席將錦上添花。

滿漢全席起源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乾隆甲申年間李斗所著《揚州書舫錄》中記有一份滿漢全席食單,是關於滿漢全席的最早記載。

  清入關以前,宮廷宴席非常簡單。一般宴會,露天鋪上獸皮,大家圍攏一起,席地而餐。《滿文老檔》記: 「貝勒們設宴時,尚不設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是火鍋配以燉肉,豬肉、牛羊肉加以獸肉。皇帝出席的國宴,也不過設十幾桌、幾十桌,也是牛、羊、豬、獸肉,用解食刀割肉為食。清入關後,情景有了很大的變化。六部九卿中,專設光祿寺卿,專司大內筵席和國家大典時宴會事宜。清剛入關時,飲食還不太講究,但很快就在原來滿族傳統飲食方式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原南菜(主要是蘇杭菜)北菜(山東菜)的特色,建立了較為豐富的宮廷飲食。

   據《大清會典》和《光祿寺則例》記,康熙以後,光祿寺承辦的滿席分六等:一等滿席,每桌價銀八兩,一般用於帝、後死後的隨筵。二等席,每桌價銀七兩二錢三分四厘,一般用於皇貴妃死後的隨筵。三等席,每桌價銀五兩四錢四分,一般用於貴妃、妃和嬪死後的隨筵。四等席,每桌價銀四兩四錢三分,主要用於元旦、萬壽、冬至三大節賀筵宴,皇帝大婚、大軍凱旋、公主和郡主成婚等各種筵宴及貴人死後的隨筵等。五等席,每桌價銀三兩三錢三分,主要用於筵宴朝鮮進貢的正、副使臣,西藏達賴喇嘛和班禪的貢使,除夕賜下嫁外藩之公主及蒙古王公、台吉等的饌宴。六等席,每桌價銀二兩二錢六分,主要用於賜宴經筵講書,衍聖公來朝,越南、琉球、暹羅、緬甸、蘇祿、南掌等國來使。光祿寺承辦的漢席,則分一二三等及上席、中席五類,主要用於臨雍宴文武會試考官出闈宴,實錄、會典等書開館編纂日及告成日賜宴等。其中,主考和知、貢舉等官用一等席,每桌內饌鵝、魚、雞、鴨、豬等二十三碗,果食八碗,蒸食三碗,蔬食四碗。同考官、監試御史、提調官等用二等席,每桌內饌魚、雞、鴨、豬等二十碗,果食蔬食等均與一等席同。內簾、外簾、收掌四所及禮部、光祿寺、鴻臚寺、太醫院等各執事官均用三等席,每桌內饌魚、雞、豬等十五碗,果食蔬食等與一等席同。文進士的恩榮宴、武進士的會武宴,主席大臣、讀卷執事各官用上席,上席又分高、矮桌。高桌設寶裝一座,用面二斤八兩,寶裝花一攢,內饌九碗,果食五盤,蒸食七盤,蔬菜四碟。矮桌陳設豬肉、羊肉各一方,魚一尾。文武進士和鳴贊官等用中席,每桌陳設寶裝一座,用面二斤,絹花三朵,其他與上席高桌同。

  當初,宮廷內滿漢席是分開的。康熙年間,曾三次舉辦幾千人參加的 「 千叟宴 」 ,聲勢浩大,都是分滿漢兩次入宴。

  滿漢全席其實並非源於宮廷,而是江南的官場菜 。據李斗的《揚州畫舫錄》說: 「 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六司百官食次:第一份,頭號五簋碗十件 —— 燕窩雞絲湯、海參燴豬筋、鮮蟶蘿蔔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燴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第二份,二號五簋碗十件 —— 卿魚舌燴熊掌、米糟猩唇、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簽、一品級湯飯碗。第三份,細白羹碗十件 —— 豬肚、假江瑤、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肫掌羹、糟蒸鰣魚、假斑魚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魚肉肉片子湯、繭兒羹、一品級湯飯碗。第四份,毛血盤二十件 —— 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鴿、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白面餑餑卷子、什錦火燒、梅花包子。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所謂滿漢席也。 」

  這是揚州「大廚房」專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 辦的。從現在可得的文字資料分析,滿漢全席應源於揚州。此種滿漢全席集宮廷滿席與漢席之精華於一席,後來就成為大型豪華宴席之總稱,菜點不斷地予以增添與更新,又成為中華美食之縮影。

滿漢全席菜單

1、四到奉:什錦頭盒—個、下馬點二式(粉果、煙麥)、上湯片兒面每位—盆

2、四熱葷:雞皮鱘龍、蟹黃鮮菇、玉簪出雞、夜合蝦仁

3、四冷葷:酥姜皮蛋、京都腎球、酥炸鯽魚、鳳眼腰

4、四雙拼:菠蘿拼火鵝、北菇拼豬腰、青瓜拼腰花、露筍拼雞肉

5、四大碗:一品官燕、鳳尾大裙翅、象拔虞琴、金錢豹狸

6、四中碗:虎扣龍藏、仙鶴燴熊掌、銀針炒翅、鼎湖上素

7、四小碗:炒梅花北鹿絲、紅爐烘雪衣、干燒網鮑片、鳳入竹林

8、匹每位:月中丹桂、舌戰群懦、清湯雪耳、鹿羧水鴨

9、四燒烤:燒乳豬全體、如意雞—對、冶爾巴—札、掛爐片皮鴨—對

10、四冷素:齋扎蹄、素筍尖、齋面根、素白菌

11、四座采:清蒸海鮮、廣肚乳鴿、烏龍肘子、燈燒羊腿

12、八咸點:母子鮮蝦餃、雞肉拉皮卷、雲腿餡兒府、蟹肉海棠果、鮮蝦扒水餃、百花釀魚肚、芙蓉雞粒餃、酥炸鱸魚條

13、八甜點:改瑰煎蛋糕、脆皮菠蘿球、奶油燈香酥、蓮子蓉方脯、得汁鴛鴦筒、芝麻鳳凰卷、七彩凍香糕、水晶鮮奶凍

14、二甜菜:西瓜盅、雪凍杏仁豆腐

15、—面:干燒伊面九寸

16、—乾飯:白飯

17、—稀飯:白粥

18、四飯菜:鹹蛋、牛乳、鹹魚、炒菜

19、—湯:草菇蛋花湯

20、四跟湯:酸辣牙(跟外豬)、火腿上湯(跟第一道甜點)、長春湯(跟片皮鴨)、草叢上湯(跟伊面)

21、四跟面製品:於層簾(跟乳豬)、片兒燒(跟如意雞),粑粑(跟片皮鴨)、如意卷(跟哈爾巴)

22、—百子桃包:雀鹿蜂猴百子壽桃全座。二分手:大紅瓜子、炸銀杏仁

23、四京果:提子乾,酥核桃、杏脯肉、桂園干

24、四糖果:糖蓮子、糖冬瓜,糖菊餅,糖椰角

25、四蜜果,蜜金錢桔、蜜柚皮、蜜棗子餞餞枇把

26、四酸果:酸沙利、酸蕎頭、酸子姜、酸青梅

27、四生果:蘋果、甜橙、荔枝、沙田柚

28、四水果:馬蹄、蓮藕、菱角、望強,望強犬

29、四看果:象生香蕉、象生雪梨、象生四季橘、象生潮州柑

六種宴席簡介

滿漢全席(一) 蒙古親潘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為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親族所設的御宴。一般設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滿族一、二品大臣坐陪。歷代皇帝均重視此宴,每年循例舉行。而受宴的蒙古親族更視此宴為大福,對皇帝在宴中所例賞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類鈔*蒙人宴會之帶福還家》一文中說:「年班蒙古親王等入京,值頒賞食物,必之去,曰帶福還家。若無器皿,則以外褂兜之,平金綉蟒,往往湯汁所沾需,淋漓盡,無所惜也."

  茶台茗敘: 古樂伴奏-滿漢侍女敬獻白玉奶茶

  到奉點心: 茶食刀切 杏仁佛手 香酥蘋果 合意餅

  攢盒一品: 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隨上乾果蜜餞八品)

  四喜乾果: 虎皮花生 怪味大扁 奶白葡萄 雪山梅

  四甜蜜餞: 蜜餞蘋果 蜜餞桂圓 蜜餞鮮桃 蜜餞青梅

  奉香上壽: 古樂伴宴-焚香入宴

  前菜五品: 龍鳳呈祥 洪字雞絲黃瓜 福字瓜燒裡脊 萬字麻辣肚絲 年字口蘑髮菜

  餑餑四品: 御膳豆黃 芝麻卷 金糕 棗泥糕

  醬菜四品: 宮廷小黃瓜 醬黑菜 糖蒜 腌水芥皮

  敬奉環漿: 音樂伴宴-滿漢侍女敬奉貴州茅台

  膳湯一品: 龍井竹蓀

  御菜三品: 鳳尾魚翅 紅梅珠香 宮保野兔

  餑餑二品: 豆面餑餑 奶汁角

  御菜三品: 祥龍雙飛 爆炒田雞 芫爆仔鴿

  御菜三品: 八寶野鴨 佛手金卷 炒墨魚絲

  餑餑二品: 金絲酥雀 如意卷

  御菜三品: 繡球乾貝 炒珍珠雞 奶汁魚片

  御菜三品: 干連福海參 花菇鴨掌 五彩牛柳

  餑餑二品: 肉未燒餅 龍鬚面

  燒烤二品: 掛爐山雞 生烤狍肉  隨上荷葉卷 蔥段 甜麵醬

  御菜三品: 山珍刺龍芽 蓮蓬豆腐 草菇西蘭花

  膳粥一品: 紅豆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信陽毛尖

滿漢全席(二) 廷臣宴

廷臣宴於每年上元後一日即正月十六日舉行,是時由皇帝親點大學士,九卿中有功勛者參加,固興宴者榮殊。宴所設於奉三無私殿,宴時循宗室宴之禮。皆用高椅,賦詩飲酒,每歲循例舉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參加。皇帝籍此施恩來攏絡屬臣,而同時又是廷臣們功祿的一種像徵形式

  麗人獻茗:獅峰龍井

  乾果四品:蜂蜜花生 怪味腰果 核桃粘 蘋果軟糖

  蜜餞四品:蜜餞銀杏 蜜餞櫻桃 蜜餞瓜條 蜜餞金棗

  餑餑四品:翠玉豆糕 栗子糕 雙色豆糕 豆沙卷

  醬菜四品:甜醬蘿葡 五香熟芥 甜酸乳瓜 甜合錦

  前菜七品:喜鵲登梅 蝴蝶暇卷 薑汁魚片 五香仔鴿 糖醋荷藕

  泡綠菜花 辣白菜卷

  膳湯一品:一品官燕

  御菜五品:砂鍋煨鹿筋 雞絲銀耳 桂花魚條 八寶兔丁 玉筍蕨菜

  餑餑二品:慈禧小窩頭 金絲燒麥

  御菜五品:羅漢大蝦 串炸鮮貝 蔥爆牛柳 蚝油仔雞 鮮蘑菜心

  餑餑二品:喇嘛糕 杏仁豆腐

  御菜五品:白扒廣肚 菊花裡脊 山珍刺五加 清炸鵪鶉 紅燒赤貝

  餑餑二品:絨雞待哺 豆沙蘋果

  御菜三品:白扒魚唇 紅燒魚骨 蔥燒鯊魚皮

  燒烤二品:片皮乳豬 維族烤羊肉 隨上薄餅 蔥段 甜醬

  膳粥一品:慧仁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珠蘭大方

滿漢全席(三) 萬壽宴

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宴,也是內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無不以進壽獻壽禮為榮。其間名食美饌不可勝數。如遇大壽,則慶典更為隆重盛大,系派專人專司。衣物首飾,裝潢陳設,樂舞宴飲一應俱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壽,於光緒十八年就頒布上諭,壽日前月余,筵宴即已開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二萬九千一百七十餘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一千萬兩,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

  麗人獻茗:廬山雲霧

  乾果四品:奶白棗寶 雙色軟糖 糖炒大扁 可可桃仁

  蜜餞四品:蜜餞菠蘿 蜜餞紅果 蜜餞葡萄 蜜餞馬蹄

  餑餑四品:金糕卷 小豆糕 蓮子糕 豌豆黃

  醬菜四品:桂花辣醬芥 紫香乾 什香菜 暇油黃瓜

  攢盒一品:龍鳳描金攢盒龍盤柱 隨上   五香醬雞 鹽水裡脊 紅油鴨子 麻辣口條   桂花醬雞 蕃茄馬蹄 油燜草菇 椒油銀耳

  前菜四品: 萬字珊瑚白菜 壽字五香大蝦 無字鹽水牛肉 疆字紅油百葉

  膳湯一品: 長春鹿鞭湯

  御菜四品: 玉掌獻壽 明珠豆腐 首烏雞丁 百花鴨舌

  餑餑二品: 長壽龍鬚面 百壽桃

  御菜四品: 參芪燉白鳳 龍抱鳳蛋 父子同歡 山珍大葉芹

  餑餑二品: 長春卷 菊花佛手酥

  御菜四品: 金腿燒圓魚 巧手燒雁鳶 桃仁山雞丁 蟹肉雙筍絲

  餑餑二品: 人蔘果 核桃酪

  御菜四品: 松樹猴頭蘑 墨魚羹 荷葉雞 牛柳炒白蘑

  燒烤二品: 掛爐沙板雞 麻仁鹿肉串

  膳粥一品: 稀珍黑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茉莉雀舌毫

滿漢全席(四) 千叟宴

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玄燁帝席賦《千叟宴》詩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於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與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嘉慶元年正月再舉千叟宴於寧壽宮皇極殿,與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賦詩三壬余首。後人稱謂千叟宴是「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麗人獻茗:君山銀針

  乾果四品:怪味核桃 水晶軟糖 五香腰果 花生粘

  蜜餞四品:蜜餞桔子 蜜餞海棠 蜜餞香蕉 蜜餞李子

  餑餑四品:花盞龍眼 艾窩窩 果醬金糕 雙色馬蹄糕

  醬菜四品:宮廷小蘿葡 蜜汁辣黃瓜 桂花大頭菜 醬桃仁

  前菜七品:二龍戲珠 陳皮兔肉 怪味雞條 天香鮑魚 三絲瓜卷

  蝦籽冬筍 椒油茭白

  膳湯一品:罐燜魚唇

  御菜五品:沙舟踏翠 琵琶大蝦 龍鳳柔情 香油膳糊 肉丁黃瓜醬

  餑餑二品:千層蒸糕 什錦花籃

  御菜五品:龍舟钁魚 滑溜貝球 醬燜鵪鶉 蚝油牛柳 川汁鴨掌

  餑餑二品:鳳尾燒麥 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雞脯 香麻鹿肉餅

  餑餑二品:玉兔白菜 四喜餃

  燒烤二品:御膳烤雞 烤魚扇

  野味火鍋:隨上圍碟十二品:鹿肉片 飛龍脯 狍子脊 山雞片 野豬肉 野鴨脯 魷魚卷 鮮魚肉 刺龍牙 大葉芹 刺五加 鮮豆苗

膳粥一品:荷葉膳粥

  水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滿漢全席(五) 九白宴

九白宴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初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時,這些部落為表示投誠忠心,每年以九白為貢,即:白駱駝一匹、白馬八匹。以此為信。蒙古部落獻貢後,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謂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後來道光皇帝曾為此作詩云:"四偶銀花一玉駝,西羌歲獻帝京羅"

  麗人獻茗: 熬乳茶

  乾果四品: 芝麻南糖 冰糖核桃 五香杏仁 菠蘿軟糖

  蜜餞四品: 蜜餞龍眼 蜜餞萊陽梨 蜜餞菱角 蜜餞檳子

  餑餑四品: 糯米涼糕 芸豆卷 鴿子玻璃糕 奶油菠蘿凍

  醬菜四品: 北京辣菜 香辣黃瓜條 甜辣乾 雪裡蕻

  前菜七品: 松鶴延年 芥茉鴨掌 麻辣鵪鶉 芝麻魚 腰果芹心 油燜鮮蘑 蜜汁蕃茄  

  膳湯一品: 蛤什蟆湯

  御菜一品: 紅燒麒麟面

  熱炒四品: 鼓板龍蟹 麻辣蹄筋 烏龍吐珠 三鮮龍鳳球

  餑餑二品: 木犀糕 玉面葫蘆

  御菜一品: 金蟾玉鮑

  熱炒四品: 山珍蕨菜 鹽煎肉 香烹狍脊 湖米茭白

  餑餑二品: 黃金角 水晶梅花包

  御菜一品: 五彩炒駝峰

  熱炒四品: 野鴨桃仁丁 爆炒魷魚 箱子豆腐 酥炸金糕

  餑餑二品: 大救駕 蓮花捲

  燒烤二品: 持爐珍珠雞 烤鹿脯

  膳粥一品: 蓮子膳粥

  水果一品: 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 洞庭碧螺春

滿漢全席(六) 節令宴

節令宴系指清宮內廷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如:元日宴、元會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陽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節次定規,循例而行。滿族雖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後,在滿漢文化的交融中和統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漢族的食俗。又由於宮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規詳盡。其食風又與民俗和地區有著很大的聯繫,故,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乞巧餅、月餅等儀器在清宮中一應俱全。

  麗人獻茗:福建烏龍

  乾果四品:奶白杏仁 柿霜軟糖 酥炸腰果 糖炒花生

  蜜餞四品:蜜餞鴨梨 蜜餞小棗 蜜餞荔枝 蜜餞哈蜜杏

  餑餑四品:鞭蓉糕 豆沙糕 椰子盞 鴛鴦卷

  醬菜四品:麻辣乳瓜片 醬小椒 甜醬姜牙 醬甘螺

  前菜七品:鳳凰展翅 熊貓蟹肉 蝦籽冬筍 五絲洋粉 五香鱖魚

  酸辣黃瓜 陳皮牛肉

  膳湯一品:罐煨山雞絲燕窩

  御菜五品:原殼鮮鮑魚 燒鷓鴣 蕪爆散丹 雞絲豆苗 珍珠魚丸

  餑餑二品:重陽花糕 松子海羅干

  御菜五品:猴頭蘑扒魚翅 滑熘鴨脯 素炒鱔絲 腰果鹿丁 扒魚肚卷

  餑餑二品:芙蓉香蕉卷 月餅

  御菜五品:清蒸時鮮 炒時蔬 釀冬菇盒 荷葉雞 山東海參

  餑餑二品:時令點心 高湯水餃

  燒烤二品:持爐烤鴨 烤山雞 隨上

  薄餅 甜麵醬 蔥段 瓜條

  蘿葡條 白糖 蒜泥

  膳粥一品:臘八粥

  水果果一品:應時水果拼盤一品

  告別香茗:楊河春綠

天津滿漢全席

清初的順治、康熙兩朝政治開明,經濟復甦,廣建糧倉,足民之食,大運河也溝通了南北的經濟貿易,豐富了津門百姓的飲食內容。愛新覺羅·玄燁於庚午年秋三月御筆親書:「轉粟排千艦,分流納九河。潮聲連海江,樹色入京多。鼓楫魚龍伏,停帆鸛鶴過。津門秋望遠,明日涌金波。」 當時天津的商業、漕運、手工業蓬勃發展,繁榮興盛,飲食業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為滿足官府、商賈和社會各階層人士的飲食需要,津門飲食文化呈現出薈萃百家之長、吸取百城之精的局面,形成了以天津地域飲食文化為特色的規格高、禮儀重、席面大的滿漢全席。

天津滿漢全席菜品豐富、多而不雜、豐而不俗,冷葷、大菜、熱炒、羹湯、茶酒、飯點、果品、蜜餞成龍配套。大件菜帶炒菜,天津稱之為「帶子上朝」,這種席面按四四排,開席時,甜碗上畢,上大件,俗稱開口甜。先是四干碟、四蜜餞、四糖餞、四鮮,四冷葷、四青菜、四甜碗、四大菜壓桌,之後是四粥碗、四茶點。

天津滿漢全席用料極其廣泛,山珍海味、瓜果菜蔬就地取材。天津「八大成」之一的「義和成」飯莊以製作滿漢全席、南北大菜、官宴而著稱。在「義和成」飯莊里,廚師大部分是干單打一的活(俗稱角活),即各管一角活兒,廚房分前墩、後墩、碟子房(冷葷)、大鍋台(大灶)、小灶、面案(點心房)。由於分工明確,菜品製作精湛,小到作料大到乾貨發制、菜品調劑搭配、器皿變化、上菜時機、行廚辦宴,一氣呵成。

大菜品種有:汆雞茸燕菜、扒黃肉翅、烏龍戲珠、扒熊掌、汆三腐、茉莉汆竹蓀、紅燒鰣魚、金蟬戲牡丹 四紅: 紅燒猴頭、 黃燜鹿筋、掛爐烤鴨、烤全豬 四白:奶汁扒廣肚、高麗銀魚、四喜雲片野鴨、哈巴肘子 四小碟:燒銀菜、酸沙紫蟹、蝦子白菜、蘿蔔乾貝球 四粥碗:八寶粥、荷葉粥、秫米粥、小米粥 四茶點:馬蹄酥、狀元糕、麒麟餅、芙蓉糕 帶鹵小菜四個:薑絲肉、八寶醬、蝦子腐竹、酸沙白菜 小菜: 炒青蝦仁、熘南北、炸三苔、炒江豆腐、金錢香菇、如意冬筍、汆金三魚、冰糖銀耳 隨席點心:雙上三鮮蒸煎合、三鮮燒麥、汆龍眼桂圓、四喜餃、清素三角、雞茸雲吞湯、石榴貝子、蟹黃酥合子、真素包、冰糖荸薺鼓、鮑魚湯、春柳三絲湯 民初時,天津菜筵席形式改朝換代,津門廚師把滿漢全席部分菜抽出,略加調整、充實,演變成今日的燕菜席、鴨翅席、海參席等多種席面,使天津菜更加豐富多彩。

報菜名裡面的滿漢全席:

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

  燒花鴨、燒雛雞兒、燒子鵝;

  鹵煮咸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

  什錦蘇盤、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

  罐兒野雞、罐兒鵪鶉、鹵什錦、鹵子鵝、鹵蝦、燴蝦、熗蝦仁兒;

  山雞、兔脯、菜蟒、銀魚、清蒸哈什螞;

  燴鴨腰兒、燴鴨條兒、清拌鴨絲兒、黃心管兒;

  燜白鱔、燜黃鱔、豆豉鯰魚、鍋燒鯰魚、烀皮甲魚、鍋燒鯉魚、抓炒鯉魚;

  軟炸裡脊、軟炸雞、什錦套腸、麻酥油捲兒;

  熘鮮蘑、熘魚脯兒、熘魚片兒、熘魚肚兒、醋熘肉片兒、熘白蘑;

  燴三鮮、炒銀魚、燴鰻魚、清蒸火腿、炒白蝦、熗青蛤、炒麵魚;

  熗蘆筍、芙蓉燕菜、炒肝尖兒、南炒肝關兒、油爆肚仁兒、湯爆肚領兒;

  炒金絲、燴銀絲、糖熘餎炸兒、糖熘荸薺、蜜絲山藥、拔絲鮮桃;

  熘南貝、炒南貝、燴鴨絲、燴散丹;

  清蒸雞、黃燜雞、大炒雞、熘碎雞、香酥雞、炒雞丁兒、熘雞塊兒;

  三鮮丁兒、八寶丁兒、清蒸玉蘭片;

  炒蝦仁兒、炒腰花兒、炒蹄筋兒、鍋燒海參、鍋燒白菜;

  炸海耳、澆田雞、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飛禽、炸蔥、炸排骨;

  燴雞腸肚兒、燴南薺、鹽水肘花兒、拌瓤子、燉吊子、鍋燒豬蹄兒;

  燒鴛鴦、燒百合、燒蘋果、釀果藕、釀江米、炒螃蟹、氽大甲;

  什錦葛仙米、石魚、帶魚、黃花魚、油潑肉、醬潑肉;

  紅肉鍋子、白肉鍋子、菊花鍋子、野雞鍋子、元宵鍋子、雜麵鍋子、荸薺一品鍋子;

  軟炸飛禽、龍虎雞蛋、猩唇、駝峰、鹿茸、熊掌、奶豬、奶鴨子;

  杠豬、掛爐羊、清蒸江瑤柱、糖熘雞頭米、拌雞絲兒、拌肚絲兒;

  什錦豆腐、什錦丁兒、精蝦、精蟹、精魚、精熘魚片兒;

  熘蟹肉、炒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釀倭瓜、炒絲瓜、燜冬瓜;

  燜雞掌、燜鴨掌、燜筍、熘茭白、茄乾兒曬滷肉、鴨羹、蟹肉羹、三鮮木樨湯;

  紅丸子、白丸子、熘丸子、炸丸子、三鮮丸子、四喜丸子、氽丸子、葵花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

  紅燉肉、白燉肉、松肉、扣肉、烤肉、醬肉、荷葉鹵、一品肉、櫻桃肉、馬牙肉、醬豆腐肉、罈子肉、罐兒肉、元寶肉、福祿肉;

  紅肘子、白肘子、水晶肘、,蜜蠟肘子、燒烀肘子、扒肘條兒;

  蒸羊肉、燒羊肉、五香羊肉、醬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

  燒紫蓋兒、燉鴨雜兒、熘白雜碎、三鮮魚翅、栗子雞、尖氽活鯉魚、板鴨、筒子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