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张侃房帮」

  把一个在地产圈里还有信仰的灵魂

  安放在自己身边

  正文共2266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近几年,逃离北上广和返回北上广反复上演,而三线威海只是作为吃瓜群众呵呵观望,毕竟两地之间的差距,就像房价一般,隔着天堑鸿沟,那一边不管怎么热闹好像都跟自己无关。

  长期集中资源发展大城市带来的不仅是难以医治的城市病,还有更多的人口流出城市的衰弱,这种差距愈演愈烈,已经明显制约了城镇化的整体进程。

  这段时间,城市群、都市圈频繁见诸媒体,两会期间还提出了“构建环渤海大湾区”的提案,就是缓和这两方面矛盾的重要手段。

  说到这样大的概念,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总有纸上谈兵之嫌,但实际上,这些大概念已经在一点一点地落实了。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春节回家的时候,大家如果走高速会注意到高速通行卡更换了,这种新的复合通行卡是为了满足非ETC车辆跨省通行需求而投入使用的。2018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工作任务,山东是首批试点,到2018年12月29日,山东完成准备工作,正式取消鲁苏两省之间全部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都市圈、城市群乃至大湾区,这些概念的落地,都要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跨省收费站的取消表层是提高公路通行效率、降低交通运输成本,进一步就是加速城市之间的融合、配合

  大湾区、城市群,其核心都是都市圈。

  都市圈就是以一个或者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带动周围其他城市地区的发展。也就是说,中心城市的周围区域能够利用自己的土地空间等优势承接中心城市外溢的种种资源,谋求自身的发展,同时中心城市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又能得到缓解。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该报告将都市圈的基本门槛定为:城区人口500万以上、1小时左右通勤圈内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平方公里。根据这一标准,报告明确提出全国共有34个中心城市都市圈(大陆为主,不包括港澳台)。

  全国主要 都市圈1小时和2小时等时圈范围图

  按连通性、流动性、协同性,这34个都市圈又可分为成熟型、发展型和培育型三个层级。青岛都市圈被划归为第二层级,即发展型都市圈

  灯光是一个地区发展程度最真实的反应,从上面这个灯光图可以看出真正连片发展的只有长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就连北京,到了郊区就出现了断崖现象,其辐射作用也不足(当然这也与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主要辐射全国这一定位有关)。大城市能够接纳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面对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庞大的乡镇数量,其辐射作用显然远远不足,从这方面也能看出都市圈发展的必要性。

  在这份报告里,山东有两个都市圈: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单看青岛都市圈,最明亮的是青岛、烟台两个城市,岛的经济密度更高,烟台则是绵延成线。威海的灯光只有孤单的一点,没有跟烟台连成一线,跟青岛更是有大片的断裂带。

  从图表可以看出,青岛都市圈最大的短板在于都市圈联系强度。都市圈联系强度指标包括经济联系、人口联系、交通联系。

  近年以来青烟威之间的交通网络日益增强,例如2014年青烟威城际铁路开通,正在进行的威青线改建工程、乳山口大桥建设、文莱高速、石烟线等的建设,但是路网的建设仍有很大的缺口,有媒体称山东高铁整整落后了十年,即使是现在,青岛与威海、烟台之间也没有实现一小时城市圈的设想,青岛中科院海洋所若是与威海的海水养殖发展合作,两地往返交通就要3个小时。

  交通网络的完善是三城之间产业、科技、人才、信息、资金等其他方面自由流动的前提,交通距离缩短的不仅是时间距离也是经济距离。

  作为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青岛的经济和人口高度集聚,但是它的辐射作用并不强,对周边区域的带动能力不足。例如说青岛拥有全国领先的海洋经济科研优势,但是却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威海渔业产量居全国首位,但是囿于科研短板,限制了产业升级、规模提升,原可互补的两方并没有形成合力。导致的结果就是,青岛中心城区高度发展,但是它周围的城镇发展程度就相对较低。当然,这种说法主要是站在威海这一方面来说的,青岛近年的发展方向更多的是向南,例如说连接青岛、盐城两地的青盐铁路,贯穿青岛西南海岸的轨道13号线,青岛-连云港-盐城,乃至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这一条沿海黄金通道无疑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些就是政策方面的事情了。

  大家对这些大概念有“免疫力”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类似的政策太多了,效果也几乎没有。

  半岛城市群、蓝色经济圈、环渤海圈……这些概念并不新鲜,早几年就有了,但是青烟威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并没有多大变化。

  甚至,政策之间也有冲突。《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布局(2016-2030年)》将青岛都市圈和烟威都市区分开布局,也就是说青岛都市圈由青岛、潍坊2市和烟台市莱阳市、海阳市形成,并不包含烟台和威海。《山东省沿海城镇带布局(2018-2035年)》中则提出以青岛为中心,烟台、潍坊为副中心的“一主两副”布局,青岛的总体定位是打造国际先进的海洋创新中心、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海洋名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以胶州湾、芝罘湾、莱州湾为重点,大力发展湾区经济,统筹推进青日、烟威、东滨潍沿海城镇一体化建设。

  不过,新的干部调整也许会为半岛这三地的融合带来新的契机。

  2018年王鲁明任威海市委书记(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青岛市任职)后,青威之间的交流明显提高,上任一个月后王鲁明就率威海党政调查团到青岛调查,推动威海港与青岛港的合作发展,之后不到半个月青岛市委常委王建祥又率队到威海调查港口等工作。(2019年1月陈飞调任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也曾在青岛任职多年。)

  青岛港和威海港的合作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

  青岛当前在角逐国家中心城市,相对而言陆地上的“中心性”优势并不突出,但是海洋潜力巨大,今年4F级胶东国际机场开始运营,同区域内还有世界第七大港青岛港,面向日韩,辐射东北亚。

  威海对日韩、俄罗斯具有前沿门户优势,威海港和青岛港一体化运营,共同打造10亿吨的世界级海洋港口,助推青烟威高端产业吸附、跨境电商发展以及经贸技术等各领域的深度合作,打造环渤海湾和黄海沿线港口航运新格局。

  行政壁垒的打破,以政府主导的跨行政区合作定会为威海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