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老張侃房幫」

  把一個在地產圈裏還有信仰的靈魂

  安放在自己身邊

  正文共2266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近幾年,逃離北上廣和返回北上廣反覆上演,而三線威海只是作爲喫瓜羣衆呵呵觀望,畢竟兩地之間的差距,就像房價一般,隔着天塹鴻溝,那一邊不管怎麼熱鬧好像都跟自己無關。

  長期集中資源發展大城市帶來的不僅是難以醫治的城市病,還有更多的人口流出城市的衰弱,這種差距愈演愈烈,已經明顯制約了城鎮化的整體進程。

  這段時間,城市羣、都市圈頻繁見諸媒體,兩會期間還提出了“構建環渤海大灣區”的提案,就是緩和這兩方面矛盾的重要手段。

  說到這樣大的概念,很多人都會不以爲然,總有紙上談兵之嫌,但實際上,這些大概念已經在一點一點地落實了。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春節回家的時候,大家如果走高速會注意到高速通行卡更換了,這種新的複合通行卡是爲了滿足非ETC車輛跨省通行需求而投入使用的。2018年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推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的工作任務,山東是首批試點,到2018年12月29日,山東完成準備工作,正式取消魯蘇兩省之間全部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

  都市圈、城市羣乃至大灣區,這些概念的落地,都要依託便捷的交通網絡,跨省收費站的取消表層是提高公路通行效率、降低交通運輸成本,進一步就是加速城市之間的融合、配合

  大灣區、城市羣,其核心都是都市圈。

  都市圈就是以一個或者多箇中心城市爲核心,依託便捷的交通網絡,帶動周圍其他城市地區的發展。也就是說,中心城市的周圍區域能夠利用自己的土地空間等優勢承接中心城市外溢的種種資源,謀求自身的發展,同時中心城市的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城市問題又能得到緩解。

  近日,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和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發佈了《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18》,該報告將都市圈的基本門檻定爲:城區人口500萬以上、1小時左右通勤圈內人口密度超過1500人/平方公里。根據這一標準,報告明確提出全國共有34箇中心城市都市圈(大陸爲主,不包括港澳臺)。

  全國主要 都市圈1小時和2小時等時圈範圍圖

  按連通性、流動性、協同性,這34個都市圈又可分爲成熟型、發展型和培育型三個層級。青島都市圈被劃歸爲第二層級,即發展型都市圈

  燈光是一個地區發展程度最真實的反應,從上面這個燈光圖可以看出真正連片發展的只有長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就連北京,到了郊區就出現了斷崖現象,其輻射作用也不足(當然這也與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主要輻射全國這一定位有關)。大城市能夠接納的人口數量是有限的,面對我們龐大的人口基數龐大的鄉鎮數量,其輻射作用顯然遠遠不足,從這方面也能看出都市圈發展的必要性。

  在這份報告裏,山東有兩個都市圈:濟南都市圈和青島都市圈。單看青島都市圈,最明亮的是青島、煙臺兩個城市,島的經濟密度更高,煙臺則是綿延成線。威海的燈光只有孤單的一點,沒有跟煙臺連成一線,跟青島更是有大片的斷裂帶。

  從圖表可以看出,青島都市圈最大的短板在於都市圈聯繫強度。都市圈聯繫強度指標包括經濟聯繫、人口聯繫、交通聯繫。

  近年以來青煙威之間的交通網絡日益增強,例如2014年青煙威城際鐵路開通,正在進行的威青線改建工程、乳山口大橋建設、文萊高速、石煙線等的建設,但是路網的建設仍有很大的缺口,有媒體稱山東高鐵整整落後了十年,即使是現在,青島與威海、煙臺之間也沒有實現一小時城市圈的設想,青島中科院海洋所若是與威海的海水養殖發展合作,兩地往返交通就要3個小時。

  交通網絡的完善是三城之間產業、科技、人才、信息、資金等其他方面自由流動的前提,交通距離縮短的不僅是時間距離也是經濟距離。

  作爲該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青島的經濟和人口高度集聚,但是它的輻射作用並不強,對周邊區域的帶動能力不足。例如說青島擁有全國領先的海洋經濟科研優勢,但是卻沒有轉化成經濟優勢,威海漁業產量居全國首位,但是囿於科研短板,限制了產業升級、規模提升,原可互補的兩方並沒有形成合力。導致的結果就是,青島中心城區高度發展,但是它周圍的城鎮發展程度就相對較低。當然,這種說法主要是站在威海這一方面來說的,青島近年的發展方向更多的是向南,例如說連接青島、鹽城兩地的青鹽鐵路,貫穿青島西南海岸的軌道13號線,青島-連雲港-鹽城,乃至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這一條沿海黃金通道無疑有更大的吸引力。這些就是政策方面的事情了。

  大家對這些大概念有“免疫力”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類似的政策太多了,效果也幾乎沒有。

  半島城市羣、藍色經濟圈、環渤海圈……這些概念並不新鮮,早幾年就有了,但是青煙威之間各自爲政的情況並沒有多大變化。

  甚至,政策之間也有衝突。《山東半島城市羣發展佈局(2016-2030年)》將青島都市圈和煙威都市區分開佈局,也就是說青島都市圈由青島、濰坊2市和煙臺市萊陽市、海陽市形成,並不包含煙臺和威海。《山東省沿海城鎮帶佈局(2018-2035年)》中則提出以青島爲中心,煙臺、濰坊爲副中心的“一主兩副”佈局,青島的總體定位是打造國際先進的海洋創新中心、海洋發展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海洋名城,爭創國家中心城市;以膠州灣、芝罘灣、萊州灣爲重點,大力發展灣區經濟,統籌推進青日、煙威、東濱濰沿海城鎮一體化建設。

  不過,新的幹部調整也許會爲半島這三地的融合帶來新的契機。

  2018年王魯明任威海市委書記(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青島市任職)後,青威之間的交流明顯提高,上任一個月后王魯明就率威海黨政調查團到青島調查,推動威海港與青島港的合作發展,之後不到半個月青島市委常委王建祥又率隊到威海調查港口等工作。(2019年1月陳飛調任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也曾在青島任職多年。)

  青島港和威海港的合作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

  青島當前在角逐國家中心城市,相對而言陸地上的“中心性”優勢並不突出,但是海洋潛力巨大,今年4F級膠東國際機場開始運營,同區域內還有世界第七大港青島港,面向日韓,輻射東北亞。

  威海對日韓、俄羅斯具有前沿門戶優勢,威海港和青島港一體化運營,共同打造10億噸的世界級海洋港口,助推青煙威高端產業吸附、跨境電商發展以及經貿技術等各領域的深度合作,打造環渤海灣和黃海沿線港口航運新格局。

  行政壁壘的打破,以政府主導的跨行政區合作定會爲威海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公衆號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並不代表本公衆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