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孔子、釋迦牟尼和蘇格拉底四大思想家大「PK」,看看誰的影響力大!

老子、孔子、釋迦牟尼和蘇格拉底,這四位兄弟都是世界思想史上的宗師,個個地位尊崇,他們在人類思想文化史上,都是開宗立派的大人物。老子創立了道家學說,在東漢時,他突然一飛衝天,被尊為中國道教的始祖;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而孔子和蘇格拉底則創立了各自的學派,沒有成為宗教。因為宗教是一種有神的信仰,在道教徒的心中,老子就是騰雲駕霧的「太上老君」,釋迦牟尼更是法力無邊的「如來老祖」。而孔子和蘇格拉底沒有享受神仙的地位,他們是具有深邃的智慧和思想的心靈導師,他們是凡人中的聖者,聖者中的凡人。

老子講「無為」,在他的著作《道德經》中,他像一個看透了人生的智者,世界處處迴響著他的冷笑聲。老子認為這世界充滿了矛盾和對立,矛盾可以互相轉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物極必反」。老子告訴我們,得意時不要忘形,失意時不要失志,因為順境逆境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大家都要順應自然而清靜無為,躲到「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世外桃源」修身養性,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老子常常炫耀自己有「吉祥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意思是做人要有慈愛心和同情心,生活要儉樸不奢侈;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露鋒芒、不爭不奪、謙和卑下。通俗地說,就是在任何時刻都要保持謙卑和低調。假如我們用打油詩的形式來概括老子的思想的話,可以這麼說:

聰明人死的早,愚笨人無煩惱。

有錢人易被盜,沒錢人睡大覺。

反正是要清心寡欲,把日子過得清湯寡水才是王道。

釋迦牟尼講因果輪迴。他認為人生像個無休無止的圓圈,我們都是被戴上眼罩拉磨的驢子,轉來轉去,轉不過命運的輪迴。民國時期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對佛教有一段精彩的論述,他說,「我們一生下來就要接受懲罰,我們現在為我們前生所做的接受懲罰,我們將來為我們現在所做的接受懲罰」。照這樣的邏輯,我們的人生簡直是沒辦法過了,因為無論你躲到哪裡,你總要接受懲罰。釋迦牟尼為了避免信徒們陷入悲觀的情緒不可自拔,他告訴我們,要想結束這種困境,就得轉世,而要想轉的好,就得慈悲為懷並善待一切。因為,你上輩子和下輩子可能會是你看到的一切。舉個例子吧,今天你在大街上踢了一隻流浪貓,那麼問題大了,因為按照佛祖的教義,這隻貓可能是前生的你,也可能是未來的你,也就是說,你很有可能在欺負前生的你或未來的你。所以,我們要善待一切,就是要防止「誤傷」的情況發生。

孔子講進取和仁義。他不贊成我們都向老子學習。這世界本身就充滿了不如意,別一不如意就選擇逃避,「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人生應當有追求,並且應該堅韌不拔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有「知其不可而為之」,才是英雄本色。他還要求我們要有「仁」心,我們要愛自己、愛父母,然後愛一切的人,做個愛心洋溢的人。

蘇格拉底講智慧。他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他認為一個人連自己都看不清楚的話,肯定聰明不到哪裡去。這一點倒是和老子異曲同工。因為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蘇格拉底認為,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果。從蘇格拉底的邏輯出發,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否則就是一個「不道德」的人了。

這四位大師的思想,到現在還在影響著全世界。老子看透了世界,騎著青牛,出了函谷關不知所蹤,現在還彷彿飄蕩著他的冷笑聲。釋迦牟尼看透了生死輪迴,於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慈愛地享受著世界眾生的膜拜。孔子和蘇格拉底倆兄弟混得有點慘。孔子為追求恢復周禮,建立「大同世界」,東奔西走周遊列國十四年,惶惶然如一條找不到家的狗,政治家的生涯半途而廢,卻成了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蘇格拉底一生追求真理,最後為自己信仰的真理而獻身。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建立由聰明人統治的「理想國」。他四處和別人辯論,但最後被希臘法庭以對神不敬和帶壞青年的罪名而處死。他們不同的命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偉人們的結局並不總是那麼如意,但偉人們的思想,可以照亮世界的未來。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好玩的國學!


是蘇格拉底影響更大。

從學術上說,老子和蘇格拉底都是研究世界本體論的。但老子研究通了,是究竟的本體論。(是心物一元的)。蘇格拉底沒有研究通,就轉向了精神的研究,轉向了認識論。(而把更深層的世界本體論交給了宗教。)。就是現在的西方理性傳統。並導致了現在西方邏輯學的廣大與繁榮。加以後世的實踐努力,導致了科學的誕生。這也是西方宗教和理性二元對立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國古代宗教不佔統治地位的原因。而孔子的主要理論在於倫理學。(其內部核心也是傳承老子的世界本體論的,一般人注意不到)。其後期桎皓了中國的自然研究。也是對後世影響也很廣大。


孔子的文化理念造就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情結,所以在漢文化領域,無論戰爭怎麼打,誰最後統一,中國的版圖就是那麼大。致漢朝董仲舒等人應統治階級的需要,扭曲了孔子的儒家理論,是儒家變為奴化國人的工具,儒學就此失去其成長的生命力。

蘇格拉底,西方哲學的奠基人,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火種。對於後世積極的影響來說蘇格拉底大於孔子,但是不能說孔子不如蘇格拉底,這不是他們的錯,錯的是他們的學術繼承人。歐洲是貴族分封,國家版圖變化不停,沒有向中國一樣實現大一統,所以蘇格拉底的學術繼承者不需要迎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因而富有生命力。歐洲統治階級沒有意識到文化導向的作用,所以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這是統治階級的悲哀,但卻是歐洲人的幸運。


中華文化圈受孔子的影響,簡單說就是東亞這一片兒,包括東南亞。近代隨著中國的衰落和西方的崛起,中華文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小了。歐美文明繼承了希臘文明的衣缽,包括歐美、澳大利亞等等,並且近代隨著歐美文明的勃興,影響更是遍布世界。所以目前來說,蘇格拉底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顯然更大


中西人文祖先的思維、哲學就像蘋果橘子一樣不可比,影響大小更取決於不同文化圈、後世聽眾的認知、覺悟。更重要的是,太上不知有之。按老子定義的聖人大師,誰影響大誰就處下。不可思議但有點好奇?那就是你該去研讀道德經的時候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