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5.22.上午由湯口鎮出發遊覽中國古村落的明珠:「宏村」參觀遊覽。下山約十公里來到村前,下車步行進村。位於安徽黟縣的宏村,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積約19公頃,現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古建築137幢,由於這裡地勢較高,因此常常被雲霧籠罩,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中國傳統的一顆明珠」宏村的古建築均為粉牆青瓦,分列規整。承志堂是其中最為宏大、最為精美的代表作,被譽為「民間故宮」。它堪稱一所徽派木雕工藝陳列館,各種木雕層次豐富,繁複生動,經過百餘年時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輝煌。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個村莊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卧山前溪邊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稱為「牛胃」,一條400餘米長的溪水盤繞在「牛腹」內,被稱作「牛腸」。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橋,作為「牛腳」,這種別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調節了氣溫和環境。當年的《卧虎藏龍》拍攝地,中潤發單騎走鏢局就是從「牛胃」的橋上走過的。

「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宏村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90—1194年),原為汪姓聚居之地,宏村因「擴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綿延至今已有900餘年。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南宋紹興年間,古宏村人為防火灌田,獨運匠心開仿生學之先河,圍繞牛形建造出堪稱「中國一絕」的人工水系。清乾隆年間,更名為宏村。

宏村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徽文化的一個重要展示窗口。宏村現存明清古民居137幢,擁有舉世無雙的古水系——水圳、月沼、南湖,被稱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培德堂」,徽商故里的「三立堂、樂敘堂」,保存完整的古代書院「南湖書院」等重要文物。宏村的古建築均為粉牆青瓦,分列規整。承志堂是其中最為宏大、最為精美的代表作,堪稱一所徽派木雕工藝陳列館,各種木雕層次豐富,繁複生動,經過百餘年時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輝煌。

承志堂是清朝年間的一個鹽商的豪宅,大門為八字門,當地人說大鹽商汪定貴當年捐過官,所以有門當和戶對,整座佔地面積約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136根木柱,大小門窗60個。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牌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

另有保鏢房、男、女佣人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最厲害的是當地老百姓說,這一座宅子耗子600萬兩白銀,三千兩黃金。

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從整個外觀上說,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譽。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閑庭興步其間,悠然之情濃烈得讓人心醉。

整個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後以青山為屏障,地勢高爽,可擋北面來風,既無山洪暴發衝擊之危機,又有仰視山色泉聲之樂。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後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樣的靈性,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築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宏村所有的建築都是徽派建築,它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布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其中它以馬頭牆最為特色,馬頭牆是乳白色的,因酷似馬頭而得名,又稱風火牆、封火牆等。很高的馬頭牆上面有一至二個窗,窗呢,又有雕刻在上面,如:石雕,磚雕,木雕等,所以,徽派建築總是高大富貴,顯得富貴堂皇,頭頂是灰色,屋檐上總會有兩個翹起來的「牛角」。

跟著導遊轉悠了幾個主要的院落,看到家家戶戶門前的「牛腸」里有遊盪的鯉魚。水質真好啊!感受了近兩個小時的徽派文化,我們前往「古黟桃花源」的西遞村。

很快就在西遞村前下車。西遞始建於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間,由於河水向西流經這個村莊,原來稱為「西川」。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西遞村呈船形,村中鱗次櫛比的古民居建築群,就像一間間船艙,組成大船的船體;昔日村頭高大的喬木和13座牌樓,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風帆;村周圍連綿起伏的山巒,宛如大海的波濤;村前的月湖和上百畝良田簇擁著村子,恰似一艘遠航的巨輪停泊在寧靜的港灣里。

來到西遞村口,一座興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稱「西遞牌樓」,高高聳峙在眼前。當時的西遞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進士,先為江西萬載縣知縣,後為膠州刺史,遷荊王府長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績顯著,皇帝遂願准敕建這座石坊。

歷史上,西遞村頭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為旌表孝子和貞節的。現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偉最精緻的,堪稱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導遊說:「其它12座牌坊均在文革中被毀於「破四舊」。文革中損滅的文物不計其數啊!

位於胡文光牌坊西側的「走馬樓」,又稱「凌雲閣」,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相傳當年西遞首富胡貫三家族為迎接歙縣的親家、當朝宰相曹振鏞的到來而突擊營造的。現今的走馬樓是依據當年的布局重新修復的,並與相鄰的七哲祠遺迹共成一個景點。走馬樓分上下兩層,粉牆墨瓦,飛檐翹角。現走馬樓內表演黃梅戲、拋綵球、茶道等節目。樓下有單孔石拱橋,名為梧賡古橋。西溪流水潺繞走馬樓,穿橋而過,在這裡可領略到「西遞八景」之一的「梧橋夜月」美景。

坐落於黃山南麓的這個村子,興衰都與胡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胡家從1465年起開始經商,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在17世紀中葉,胡家中有人從經商轉向官場所產生的影響使村莊得到發展。

18世紀到19世紀,西遞的繁榮達到最頂峰,當時村裡有大約600家華麗的住宅。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在敬愛堂、履福堂、刺史牌樓等公共建築之前有小廣場。今天,主要旅遊景點包括124幢保護完好的明清建築。大多數民居都對公眾開放。主要建築有明萬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還有凌雲閣、胡文光剌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篤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築、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築。

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西遞村被世人稱為明、清古建博物館。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參觀過西遞我們在下午兩點返回湯口鎮,其他的遊客要回合肥了。我倆買了長途汽車票去南京。長途車的車況一般,座位不是很寬大。從湯口鎮出來,穿越馬鞍山市直奔南京。一共6個多小時到達。老婆累了,一路在迷迷糊糊地睡覺。

從南京長途汽車站出來,找旅館,一家旅館只有3人間了。我倆就包下後,放下行李,我到前台定明天一日游的票。接著我去南京火車站定了回天津的車票。南京正在建設新的火車站,售票口前的道路很難走。趕緊回旅館洗澡、休息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