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出现过许多类型的灿烂文化,可惜随着战争的破坏,历史的演变,一些文化已经彻底消失。今天的人们只能在碑文上或者古籍中,查到关于它们的蛛丝马迹。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不复存在,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字,也就成了绝迹的文学。由于没人懂得这些文字的含义,学者们一般称其为死亡的文字。那么到底哪些文字消失了呢?下面就来看看吧。

  第一,西夏文。西夏是我国宋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王朝,它位于我国西北部,和宋辽金三个王朝并存。在西夏立国的一百多年中,诞生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西夏的文字只是其中之一。西夏文是一种模仿汉字字形创制的表意文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和汉字相似,但却比汉字复杂。这种文字流传了大约三百年,只可惜西夏灭亡后,党项人逐渐融合,各种文献典籍逐渐湮没,再加上元朝只修了宋辽金三朝国史,而未修西夏史,从而导致西夏文字彻底成了无人认识的死文字。今天我国具备西夏文释读能力的学者少之又少,假如你能读懂,那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二,契丹文字。契丹文字也就是辽国文字,辽国是契丹人所建立的一个强大王朝,和西夏,宋朝同属一个时代。契丹文和西夏文比较类似,都是模仿汉字字形所创制,只是契丹文比汉字更简单,更趋于拼音化。在辽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契丹文也有过辉煌,但是辽国灭亡后,金章宗下旨,全面废弃了契丹文,从而导致契丹文在金国的版图中彻底消失。一两百年之后,契丹文就像西夏文一样,再也无人能识了。相比西夏文,契丹文的解读工作难度更大,专家学者们经过多年的努力,也才解读了一小部分。曾有人问过,这一小部分是多少字呢?一位专家幽默地答道,三页纸而已!

  第三,吐火罗文。这是上个世纪初在我国吐鲁番盆地附近,被西方探险队发掘出的一种文字。文字残卷出土后,多被带回了西方。以至于现存的吐火罗文卷本,大多数被保存在巴黎或柏林等地的博物馆。吐火罗文是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由于最早被法国人和德国人发现,一直以来的研究工作,也都是由西方人主导。我国的对这种文字的研究工作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十多年的辛勤探索之后,我国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对保存在我国的吐火罗文残卷进行了全面的释读,终于改变了这门语言“出现在中国,研究在西方”的历史。如今我国对吐火罗文的研究工作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很多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的肯定。

  以上三种文字还只是我国消失文字的一部分,如今读懂这些文字的人,都是专家级的学者。当然这里所说的读懂,不是说你认识几个字,而是指真正懂得这些文字的含义,语法,可以解读文献,并通过文献破解消失的文化的人。认识文字的目的就在于了解文化,所以说对消失文字的研究,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章